铁骨铮铮,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喜爱喝茶,以茶看人间的鲁迅

鲁讯,(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曾用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著名文学家、思想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铁骨铮铮,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喜爱喝茶,以茶看人间的鲁迅

鲁讯


鲁迅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铁骨铮铮,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喜爱喝茶,以茶看人间的鲁迅

鲁讯


古往今来,文豪大家多喜茶爱茶,鲁讯也不例外,因家住浙江绍兴,尤喜龙丼,而且还颇有研究,曾是昔日广州陶居、陆园、北园、妙奇香等茶楼的座上客。他的日记中和文章里就记述了很多饮茶之事和饮茶之道。


铁骨铮铮,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喜爱喝茶,以茶看人间的鲁迅

少年鲁讯


他经常与朋友到北京的茶楼去交谈。如: 1912年5月26日,"下午,同季市、诗荃至观音街青云阁啜茗;" 12月31日,"午后同季市至观音街……又共啜茗于青云阁"等等。

鲁迅的喝茶习俗。其实,鲁讯喝茶不是很讲究。《补树书屋旧事》中说,“平常喝茶一直不用茶壶,只在一只上大下小的茶杯内放一点茶叶,泡上开水,也没有盖,请客吃的也是这一种。”由此看来鲁讯喝茶所用的茶杯和过去的茶缸差不多,一次,钱玄同与鲁讯攀谈,晚饭后,鲁讯照例倒上茶水,还装一盘点心放在旁边。钱说:“饭还刚落肚外,鲁迅也爱喝茶,呢。”鲁迅说:“一起消化,一起消化。”这就是同消化的典故。从这件事上不仅可以看出鲁讯的幽默,也可以感受到他喝茶的特点。


铁骨铮铮,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喜爱喝茶,以茶看人间的鲁迅

钱玄同,中国现代思想家、文学学家、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


鲁讯喝茶看社会。鲁迅对喝茶与人生有着独特的理解并且善于借喝茶来剖析社会和人生中的弊病。并对文人墨客的娇气和精神的脆弱,加以鞭挞和讥讽。

他写的《喝茶》,其中说道: 有好茶喝,会喝好茶,是一种清福。不过要享这清福,首先就须有工夫,其次是练习出来的特别感觉。从鲁迅先后的文章中可见"清福"并非人人可以享受,这是因为每个人的命运不一样。同时,鲁迅先生还认为"清福"并非时时可以享受,它也有许多弊端,享受"清福"要有个度,过分的"清福",有不如无。


铁骨铮铮,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喜爱喝茶,以茶看人间的鲁迅


他在文章中嘲讽道:“……由这一极琐屑的经验,我想,假使是一个使用筋力的工人,在喉干欲裂的时侯,那么给他龙井芽茶、珠兰窨片,恐怕他喝起来也未必觉得和热水有什么区别罢。所谓‘秋思',其实也是这样的,骚人墨客,会觉得什么悲哉秋之为气也”一方面也就是一种‘清福’,但在老农,却只知道每年的此际,就要割稻而已。”


铁骨铮铮,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喜爱喝茶,以茶看人间的鲁迅

大碗茶


鲁迅的《喝茶》,犹如一把解剖刀,剖析着那些无病呻吟的文人们。题为《喝茶》,而其茶却别有一番滋味。


铁骨铮铮,嬉笑怒骂皆成文章,喜爱喝茶,以茶看人间的鲁迅

大碗茶


鲁迅心目中的茶,是一种追求真实自然的"粗茶淡饭",而决不是斤斤于百般细腻的所谓"工夫"。而这种"茶味",崇尚自然和质朴,恰恰是茶饮在最高层次的体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