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兰河传》:透过悲凉的文字窥探民国才女 — 萧红的内心世界

文 ∕ 曹以沫

早就想看萧红的巅峰之作《呼兰河传》了,一拖再拖,现在终于才看。

套用她的一句口头禅,“那才好看呢”

对这位民国才女,想说的只有心疼。老天不公,像这样纯真而又才情满满的女子,最应该有一个真正爱她的人捧在手心,可她一生颠沛流离,命运悲惨,屡屡在同一个地方跌倒,让人唏嘘不已,以至于只活到三十一岁。

她死的时候说“我将与蓝天碧水永处,留下那半部《红楼》给别人写了”,“半生尽遭白眼冷遇,身先死,不甘,不甘”!!

真的是太过悲凉!


《呼兰河传》:透过悲凉的文字窥探民国才女 — 萧红的内心世界

她是鲁迅赞不绝口的女作家,是和张爱玲齐名的“民国四大才女”之一,被誉为“20世纪30年代的文学洛神”。

《呼兰河传》写的是她童年家乡的人和事,看似天真自然的语言,平淡之中却充满入木三分的讽刺和批判,对村民愚昧灵魂的哀叹,对封建思想的无情控诉,在那个年代,她的立场是同情的、愤怒的、反抗的。

1.她的文字是悲苦荒凉的。

“严冬一封锁了大地的时候,则大地满地裂着口。从南到北。从东到西,几尺长的,一丈长的,还有好几丈长的,它们毫无方向的,便随时随地,只要严冬一到,大地就裂开口了。

严冬把大地冻裂了。”

作者开篇就写天寒地冻,轻描淡写娓娓道来,却让人感觉缩脖的透心凉,心里禁不住打个冷战。这时候,我想她的心里身上一定也是冷的,才能把天地都写得这么冷,这么裂。

她接着写,天空是灰色的,远望出去是一片灰秃秃的。若有车马走过,则烟尘滚滚,下了雨满地是泥。

更可怕的是街上的一个五六尺深的大泥坑,人们深受其害,总是有马车翻进去,不知道死了多少匹马,老头走在泥坑子的沿上,两条腿打颤,小孩子在泥坑子的沿上吓得狼哭鬼叫。

可就算这样,也没有一个人说把泥坑子用土填起来,没有一个!

泥坑的作用是聚众消遣,蜚短流长,明明吃的瘟猪肉却自欺欺人,宁愿想象成猪是在泥坑里淹死的。

面对这样麻木可笑的人们,萧红除了无奈,还有悲苦,为这些面对生活束手无策的人们无限悲苦。


《呼兰河传》:透过悲凉的文字窥探民国才女 — 萧红的内心世界

作者就连写“我”家和“我”家的院子,每一部分的开头也都是:“我家是荒凉的”,“我家的院子是很荒凉的”,把人不由自主地带入一个黑白的没有色彩的世界。

除了在祖父身上寻找到一丝温暖,在那微弱的遥远的记忆里残存,她都在荒凉的呼兰河中徘徊。

她写到:“满天星光,满屋月亮,人生何如,为什么这么悲凉?”

若赶上一个下雨的夜,就特别凄凉,寡妇可以落泪,鳏夫就要起来彷徨。

人生为了什么,才有这样凄凉的夜。

在她眼里,满天星光,满屋月亮就能悲凉如斯,透过纸墨,我们能看见她心里早已是万丈深渊。太多人和事的摧残,让她一个弱女子只能挣扎在无尽的荒芜中,这些在她的文字中满纸可见。

心里有多少悲苦和荒凉,文字就能浸透多少悲苦和荒凉。

她的童年是不幸的,9岁时母亲不幸去世,父亲很快续弦,继母不喜欢她,父亲重男轻女,对她也很是冷淡,童年不幸的阴影一直影响着她的一生。


《呼兰河传》:透过悲凉的文字窥探民国才女 — 萧红的内心世界


2.她的文字是天真灵动的。

不知道有多少人知道,小学课本里的《火烧云》就是节选她的《呼兰河传》。

“天上的云从西边一直烧到东边,红彤彤的,好像是天空着了火。

这地方的火烧云变化极多,一会儿红彤彤的,一会儿金灿灿的,一会儿半紫半黄,一会儿半灰半百合色。葡萄灰,梨黄,茄子紫,这些颜色天空都有,还有些说也说不出来,见也未曾见过的,诸多种的颜色。

五秒钟之内,天空里有一匹马,马头向南,马尾向西,那马是跪着的,像是在等着有人骑到它的背上,它才站起来。再过一秒钟,没有什么变化。再过两三秒钟,那匹马加大了,马腿也伸开了,马脖子也长了,但是一条马尾巴却不见了。看的人,正在寻找马尾巴的时候,那马就变靡了。

忽然又来了一条大狗,这条狗十分凶猛,它在前边跑着,它的后面似乎还跟了好几条小狗崽。跑着跑着,小狗就不知跑到哪里去了,大狗也不见了。

又找到了一个大狮子,和娘娘庙门前的大石头狮子一模一样的,也是那么大,也是那样的蹲着,很威武的、很镇静的蹲着,它表示着蔑视一切的样子,似乎眼睛连什么也不睬,看着看着,一不谨慎,同时又看到了别一个什么。这时候,可就麻烦了,人的眼睛不能同时又看东,又看西。这样子会活活把那个大狮子糟蹋了。一转眼,一低头,那天空的东西就变了。若是再找,怕是看瞎了眼睛也找不到了。

大狮子既然找不到,另外的那什么,比方就是一个猴子罢,猴子虽不如大狮子,可同时也没有了。

一时恍恍惚惚的,满天空里又像这个,又像那个,其实是什么也不像,什么也没有了。

必须是低下头去,把眼睛揉一揉,或者是沉静一会再来看。可是天空偏偏又不常常等待着那些爱好它的孩子。一会工夫火烧云下去了。

这么充满热烈、可爱和天真美好的文章,可谁能想到,却是饱经风霜、历尽苦难的萧红所作。可见她的本真有多么可爱,她就像一个长不大的小女孩,对生活充满着童话般的幻想,对一切美的时候,都睁大眼睛观察,多想永远留住这一瞬间的美好。

从这些充满童趣的文字,可窥见萧红的内心是有趣的,天真的,纯洁的,对生活充满着强烈的热爱的。


《呼兰河传》:透过悲凉的文字窥探民国才女 — 萧红的内心世界

3.她的文字是潇洒随性的。

像是孩童的喃喃自语,她随性地潇洒地表现了语言的自然美,想怎么写就怎么写。

“花开了,就像花睡醒了似的。鸟飞了,就像鸟上天了似的。虫子叫了,就像虫子在说话似的。一切都活了。都有无限的本领,要做什么,就做什么。要怎么样,就怎么样。都是自由的。倭瓜愿意爬上架就爬上架,愿意爬上房就爬上房。

黄瓜愿意开一个黄花,就开一个黄花,愿意结一个黄瓜,就结一个黄瓜。若都不愿意,就是一个黄瓜也不结,一朵花也不开,也没有人问它。玉米愿意长多高就长多高,她若愿意长到天上去,也没有管。
她不愿受命运的摆布,一直在拼命地挣扎,一生颠沛流离,追求着自己想要的生活和爱,字里行间无不透露出一个单纯随性的萧红。

萧红是不安分的,十六岁高小毕业,父亲拒绝她继续读中学,她就以绝食相逼,最后终于如愿以偿。

十九岁的萧红被父亲许配给汪恩甲,她后来不同意这门婚事,就和远房表兄私奔,表兄却顶不住家里的压力妥协,她却和家庭决裂,走投无路中她接受了汪恩甲,谁知汪也顶不住家庭的压力,扔下旅馆里即将临盆的萧红,逃之夭夭。

马上要生孩子,还欠着旅馆的钱,万般无奈她向文坛朋友求助,箫军受托来救,俩人相见恨晚,很快热恋,怀着汪恩甲孩子的她,和箫军走到了一起,渴望爱的她,以为找到了自己归宿。

6年的感情,到底还是决裂,这时候萧红已经有了身孕。1938年5月,端木蕻良和萧红举行了她一生中唯一的婚礼,这时候,她怀着箫军的孩子。

萧红在香港生病,端木去了外地,因为庸医误诊,不幸逝世。

其实萧红也就想过正常的日子,每一个男人出现,她都像抓住了救命稻草,竭尽全力,但一直未能如愿。


《呼兰河传》:透过悲凉的文字窥探民国才女 — 萧红的内心世界

4.她的文字是愤怒悲悯的。

虽然萧红说:“只有物质可以满足他们,人们不需要灵魂”,但她心里却是同情和怜悯的,因为那些终日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他们不是没有任何精神追求,物质的过度贫乏,使他们不敢有一点对精神的奢望,作者对他们无限的哀叹、爱怜和无奈。

因为团圆媳妇不像个团圆媳妇,一点也不害羞,坐到那儿坐得笔直,走起路来,走得风快,就被迷信狠毒的婆婆折磨致死。

她来到我家,我没给她气受,哪家的团圆媳妇不受气,一天打八顿,骂三场。可是我也打过她,那是我要给她一个下马威。

我只打了她一个多月,虽然说我打的狠了一点,可是不狠哪能够规矩出一个好人来。我也是不愿意狠打她的,打的连喊带叫的,我是为她着想,不打的狠点是不能够中用的……这孩子嘴特别硬,我一打她,她就说她要回家。我就问她:“哪儿是你的家?这儿不就是你的家吗?”她可就偏不这样说。她说她要回她的家。”

团圆媳妇最后硬是活活被热水烫死,作者在可怜这些人们的同时,也是愤怒的,她同情弱者,对小镇上人们的愚昧无知深深痛击,她多么希望人们能够善良,不再做出这些惨绝人寰的事情。


《呼兰河传》:透过悲凉的文字窥探民国才女 — 萧红的内心世界

5.她的文字是挣扎抗争的。

对于村民来说,生老病死也不过那么一回事,一直处于麻木的状态,人生父母养,人死了,哭个一两天,可日子还是要继续。

书里卖豆腐的,跳大神的,发疯的寡妇,用脏手挑麻花的孩子,回门的闺女,隔壁的团圆媳妇,住在磨坊里的冯歪嘴子。她不知道为什么有些人要死,回答她的只有一双双冷漠麻木的眼睛。

她写人性的野蛮、愚昧、冷漠、无知,同时又多么希望人们能够醒悟,不再麻木,为自己的命运多一份抗争。

她挣扎一生,抗争一生,可命运对她太不公。

萧红一生寻求爱与温情,像一个缺少爱而努力寻爱的孩子,无论怎样的境况,都不妥协,就算是一个漩涡到另一个漩涡,她也是拼尽全力地挣扎。


《呼兰河传》:透过悲凉的文字窥探民国才女 — 萧红的内心世界

6.她的文字是爱和温情的。

她最珍贵的记忆就是和祖父一起的生活,在祖父的后花园有着无限的乐趣,她多想一直呆在里面,甚至对小镇的怀念也是因为怀念祖父。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住着我的祖父。她这样说包含着对祖父多么深的怀念。

“我走不动的时候,祖父就抱着我;我走动了,祖父就拉着我。一天到晚,门里门外,寸步不离,而祖父多半是在后园里,于是我也在后园里。

就这样一天一天的,祖父,后园,我,这三样是一样也不可缺少的了。

呼兰河这小城里边,以前住着我的祖父,现在埋着我的祖父。”

她是一个缺爱的孩子,祖父的爱是她唯一的心心念念。她穷尽一生,努力地寻找爱和温暖,可是一直没有如愿。

矛盾说,《呼兰河传》是一篇叙事诗,一副多彩的风土画,一串凄婉的歌谣。

而她没有写尽的,最该是她凄婉的人生。

希望来世,蓝天碧水处,她一生有爱温暖,文字再不悲凉!


作者,曹以沫,不忘初心,才知道走往哪里?用心对待每一个文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