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菜(二):辽菜菜品

奉省通常食品,大抵辽、沈、洮、昌各县,地多平原,农产以高粱、谷子、黄豆、黍、稻为大宗,居民日食以此为常。春、夏、秋从事农作。每日三餐。晨、午多食高粱米,通称曰‘秫米’。作法不一;熬米而糜烂之,曰‘弼’(晨餐多食之);淅之以水,曰‘水饭’(夏日多食之):沥汤而干之,曰‘干饭’(佣人、劳力晨午皆食之);炊米已熟,仍留釜中使之熟烂,曰‘闷饭’,或和以小豆,味颇香美。晚食谷米,通称曰‘小米’,或干、或弼、或水、或焖,随时通变,无定制也。奉者之稻,多产旱田,通称曰‘粳米’,非年节、宴客及疾病、养老,不常食也。

——《奉天通志》


辽菜(二):辽菜菜品


笔者认为,辽菜可以有几种划分方法,例如可以按性质分,也可以按民族分。以下对辽菜做以简单介绍:

1、按性质分

第一、民间菜。以肉、蔬、豆、薯为大众原料,多以蒸、炒、炖、烩等比较简单的烹调技法。乡土味浓,实惠可口。如“小鸡炖蘑菇”、“猪肉炖粉条”、“白肉血肠”、“排骨炖豆角”,以及“八大碗”、“三套碗”。

第二、市井菜。传统名菜与创新菜既有燕、翅、参、鲍等高档名菜和名宴;又有以海味海鲜、畜禽肉蛋、时蔬菌薯等为原料,经过专业烹饪技法,烹制的大众消费的菜肴。如“锅包肉”、“熘肉段”、“馏里脊”、“馏肝尖”、“扒白菜”等。


辽菜(二):辽菜菜品


第三、官府菜。由于名厨巧师们的潜心切磋,师承旧制,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从而逐渐形成了自成一格,名馔珍馐齐备,品类丰盛完美,色,香,味,形,器具佳的辽宁官府菜。更使辽宁官府菜出品精致大气,形象逼真,彰显官府贵族气派;不仅注重口味,而且注重质感,做工精细;菜肴在鲜嫩、爽滑、醇厚、干香基础上,兼具多味,南北适宜,在注重“色、香、味、形”的同时,又增加了“料、器、养”的特点,也就是原料考究,器皿精美,营养丰富。以甜提鲜,以咸提香的厨艺特点,使菜品香中有鲜、鲜中有甜、甜中有咸,做出的菜肴口味适中,鲜美可口,无论南方人、北方人都爱吃。其名品有:三珍烩鱼翅、群龙戏山参、平湖秋月、半月沉江、 一掌山河、松鹤延年、桃花香扇、风调雨顺(燕窝)、金凤卧莲、白扒鱼唇、八珍鹿肉、八卦鱼肚、冰糖哈什蟆、雪夜桃花、竹篮香鸡等。

第四、宫廷菜。入关后清朝五代帝王共十一次冬巡盛京祭祖,带来了宫廷燕宴,如:满汉全席。辽宁宫廷菜的命名极为讲究,寓意深远,有些系沿用传统名称,有的取名古仆典雅,富有诗意。比如花色冷盘,常有固定的主题,图案和名称,它们百态千姿,风采迷人。婚席中有“龙凤呈祥”,“金鱼闹莲”;寿席中有“松鹤延年”,“青松翠竹”;喜庆延中有“孔雀开屏”,“鱼跃龙门”,“满园春色”,飞燕迎春。还有仿制各胜古迹的冷盘,如“白云黄鹤”,“三潭印月”;还有模拟飞潜动植,如“林海鹿童”,“大鹏展翅”,“熊猫戏竹”等。


辽菜(二):辽菜菜品


2、按民族分

长期在辽宁地区生活,人口占多数的少数民族,主要是满族、朝鲜族、锡伯族和蒙古族,他们的饮食对辽菜影响颇深。

满族饮食:满族长期以来生活在东三省,尤其是清朝以后,满族饮食对辽菜的影响可谓根深蒂固。它的饮食大致分为几类:


辽菜(二):辽菜菜品


祭祀的“福肉”:满族信仰萨满教,在祭祀中,要选毛色纯黑无杂毛、膘肥肉好的,做“福肉”。做法在史书上有记载:“司俎太监等舁一猪入内,置炕沿下,首西向。司俎满洲一人,屈一膝跪,按其首。……司俎满洲执猪耳,司祝灌酒于猪耳内,……猪气息后,去其皮,按节解开,煮于大锅内,……皇帝、皇后亲诣行礼,……神肉前叩头毕,撤下祭肉,不令出户,盛于盘内,于长桌前,按次陈列。皇帝、皇后受胙,或率王公大臣等食肉。”

此外还有:打糕,用粘高梁、大小黄米、江米,总之是用带有粘性的谷物。苏叶饽饽:以秫米面(粘高粱米面)和成面团,揉好后,擀成一个个的饼,类似包饺子的面皮。淋浆糕:也是用秫米面或黄米、江米面。炸饺子:原料也是秫米面或糜子(黄米)之类的粘性谷物。搓条饽饽:原料也是用粘秫米、糜子、江米等。做法与打糕大体相同,即把蒸熟的米饭放在打糕石上用木锤反复敲打成面团,然后蘸熟黄豆面反复搓拉成条状,放在油锅里炸,炸好切成块,表面再洒一层较厚的熟黄豆面。这种搓条饽饽历史很久,而且是满族的传统食品,也是在祭祀各种神时,不可少的供品。萨其玛:是满族的一种食物,清代关外三陵祭祀的祭品之一,原意是“狗奶子蘸糖”。将面条 炸熟后,用糖混合成小块。 萨其马是北京 著名京式四季糕点 之一。过去在北京 亦曾写作“沙其马”、“赛利马”等等。萨其马 具有色泽米黄,口感酥松绵软,香甜可口,桂花 蜂蜜香味浓郁的特色。

朝鲜族饮食:


辽菜(二):辽菜菜品


朝鲜人长期生活在滨海多山地带,因而在饮食中“山珍”、“海味”占很大比重,对辽菜影响很深。尤其是狗肉、冷面和拌菜,至今影响辽宁人餐桌。介绍几个代表菜:

狗肉汤:朝鲜族人民中有一句俗语“三伏天吃狗肉如同吃补药”。他是将狗杀后,放净血、退净毛,收拾洗净内脏,放大锅里煮,一直煮到狗肉可以撕出肉丝为止。煮成的汤为乳白色,加上调料即可食用。打糕:又叫“引绝饼”,朝鲜的一句俗语“夏天吃打糕,像吃小人参”,这是朝鲜族著名的传统风味食品,因为它是将蒸熟的糯米放到槽子里用木槌捶打制成,故名“打糕”。冷面:朝鲜族冷面味道独特,甜辣爽口,清凉不腻,深受人们的喜爱。冷面的主要原料是荞麦面、小麦面和淀粉,也可用玉米面、高粱面、榆树皮面和土豆淀粉制作。面条下锅煮熟后,盛放于大碗内,上面要放香油、胡椒面、辣椒面、味素等调料,浇上肉汤,再放上牛肉片、鸡蛋丝或切成瓣的熟鸡蛋、苹果片或梨片,吃起来格外开胃、爽口。泡菜:也叫辣白菜,朝鲜语叫“吉木其”,是朝鲜族饮食中最有特色的一种。泡菜一年四季皆可制作。选上好的白菜(包心的为好)、萝卜、黄瓜等新鲜蔬菜,放在谈盐水中发酵,然后加入辣椒、姜末儿、白皮蒜、香菜籽等调料,数日后即可食用。咸菜:是朝鲜族喜爱的倚仗佐餐食品。多以桔梗、蕨菜、白菜、萝卜、黄瓜、芹菜等为原料,洗净后切成段、块、丝,用盐卤上,然后再拌以芝麻、蒜泥、姜丝、辣椒面等多种调味品,吃起来咸谈适中,清脆爽口。

朝鲜族菜肴的名菜有:烤牛肉、煎串肉、虎眼肉、铁锅里脊、九节盘、梅云汤、红椒瓤牛肉、肉脯、生拌牛肉丝、生拌牛肚丝、菊花脑瓤、蒸肉肠、猪头焖子、三美片、狗肉火锅、砂锅狗肉、补身汤、扒狗肉、熏狗肉、拌狗肉、拌狗肉脆、焖补养鸡、滑炒鸡片松茸、色蛋卷、龙凤汤、拌海参、蒸鲷鱼、生拌鱼、拌鱿鱼、凉拌八带鱼、酸辣裹福、神仙炉、酸辣白菜、煎青椒、贝瓜菜、锅塌沙参、高丽沙(雪衣豆沙)、串炙(烤串肉)等。面、饭、糕、饼、冷面、打糕、片糕、豆馅饺子、米肠、饼片汤、散状、蒸片、紫菜饭、疙瘩粥、金达菜饼、绿豆饼、五谷饭等。

锡伯族饮食:


辽菜(二):辽菜菜品


锡伯族人在日常生活中喜欢面食,如有尊贵客人来访,则要杀羊款待,做丰盛独特的“全羊席”(锡伯族人称之为“莫尔雪克”)。他们还要用韭菜、青辣椒、红辣椒、红萝卜、芹菜等各色蔬菜切丝加工成“花花菜”,这种“花花菜”清淡爽口、营养丰富。喜吃发面饼子、面条、韭菜合子、南瓜蒸饺等。特别尊贵的客人才会做全羊席。全羊席做起来费工,吃起来费时,如果能遇上,那一定会让你大开眼界,终生难忘。锡伯族爱吃韭菜合子、南瓜包子等食品。其中,面类品种十分丰盛,有昆布额分:做法是大小和发拉哈额分差不多,将发面和得硬一些,擀到2—3厘米时贴在锅里,用微火焰熟,熟后厚度达2—5厘米左右。此外还有索络霍额分、百层死面饼、果子额分、发拉哈额分(发面饼)、锅盔、馕等。

全羊席:锡伯族人独特的菜肴“全羊席”,锡伯语称为“莫尔雪克”,意思是“碗里盛着的菜肴”。全羊席是用新鲜羊的心、肝、肺、大肠、小肠、肾、羊舌、羊眼、羊耳、羊肚、羊蹄、羊血等杂碎做成的。每一种剁碎做一种带汤的菜,分别盛在16个小瓷碗里,每碗都盛得不太满,随吃随添,始终保持热气腾腾。每碗里还要撒些切碎的香菜和葱花,看上去五颜六色,吃起来味道鲜美。其中用羊肠子做的菜花样最多。他们把大小羊肠洗净后,灌上羊血、血清、羊肝、羊油、羊葱、肉沫、调料、大米做成五、六道菜,每道菜的做法都很考究,风味不一。席间还要上各种蔬菜泡制的花口菜,这种菜有点酸、辣、咸的味道,吃起来清淡爽口 ,配合全羊席一起吃,可谓锦上添花。此外还有全鹿宴系列、野鱼宴等。

锡伯族其他名肴名馔:锡伯族食谱中较出名的菜肴是“鱼汤高粱米饭”、“血拌猪肉”、“全蒸猪仔”、“火锅菜”、“南瓜蒸饺”等。其中用羊杂碎特制的“全羊席”,极具特色,别有一番风味。可能和早期的狩猎游牧生活有关,至今锡伯族仍喜在农闲时打围、出猎和捕鱼。在捕鱼的季节里,鱼肉是佐餐的佳肴,还腌制“腊鱼肉”,供冬季食用。

蒙古族饮食:


辽宁地区蒙古族在由游牧转向定居、畜牧生产转向农业生产的过程中、与汉族等兄弟民族和睦相处、互相影响中,传统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逐步发生了某些变化。辽宁的蒙古族比较早地从事农耕生产,所以在饮食上既保留了蒙古族的传统食俗,还有一些东蒙地区独特的美食。如全羊汤、“手把羊肉”、蒙族馅饼、喇嘛糕等以奶和肉类食品为主,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和茶是他们日常生活最喜欢的饮料食品和待客佳肴,口感诱人,极具民族特色。如粘豆包、牛犊汤、铁木真烤肉、炒米、奶豆腐、奶皮子、烤全羊、手把羊肉等。这里需要特别介绍的有三种,一是全羊席,二是蒙古族馅饼,三是喇嘛系列食品。

蒙族馅饼:辽宁蒙古族的一种风味面食,距今已有三百多年的历史。最早是以当地特产的荞麦面做皮,牛羊猪肉为馅,采用干烙水烹的方法制成。明末清初,改为豆油、奶油煎制,并用白面做皮,成了蒙古族人民经常食用的佳品,并以其薄、漏、透的特点而闻名遐迩。明末清初,馅饼面食从民间传入王府,由干烙水烹改为用豆油、奶油煎制,并用白面做皮,成了王府中经常食用的佳品。蒙族馅饼大如铜锣,外焦里嫩,饼面上油珠闪亮,饼皮内可见肉似玛瑙,菜如翡翠,红绿相间,煞是好看。用筷子破开饼皮,热气升腾,香味扑鼻,引发人们强烈食欲。


辽菜(二):辽菜菜品


全羊席:这是宫廷菜的代表,“全羊席”兼容了各大菜系的一些烹饪特点,形成了自己的烹调风格,具有独特的民族风味。《蒙古族风俗志》中载:“全羊七十六菜,每菜都不露'羊'字。如以羊眼睛做的莱名叫'烩凤髓',以羊百叶做的菜名叫'素菊花',以蹄筋、骨髓合烧的菜名为'密汁髓筋';以不同部位的羊肉做成的菜有各种不同的名称,如'樱桃红腐'、'清炖百合'、'酥烧枇杷'、'锅烧腐竹'、'五香兰肘'等,还有'吉祥如意'、'满堂五福'等吉祥菜名。”“全羊席”不仅菜名高雅、菜品丰盛,形、色、香、味俱备,煎、烹、炸、爆、煮、蒸、炖俱全,而且上菜的程序也非常独特,必须是以羊头菜为首,菜品上桌按四四盘碗编组,辅以诸色点心及各道主食,使“全羊席”不但色香味美、营养丰富,也极显高贵与丰盛,极俱民族风味食品,以说是丰富多彩,菜品烹调技法全面。同时菜品又要做到色香味形俱佳,让消费者享受到口味佳,视觉美,嗅觉香的蒙餐。

喇嘛系列食品:在辽宁蒙古族美食中独具特色,如喇嘛肉、喇嘛粥和喇嘛糕。其中喇嘛糕是辽宁蒙古族的一种传统糕点,它选用精制面粉、白砂糖、鸡蛋为主要原料,以瓜籽儿仁、青红丝、桂花为辅助原料,放入烤炉烤制而成。其特点是,洁白如雪、味道香甜、口感松软,富有弹性,是老少皆宜的营养佳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