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歷史電視劇多以滿清為主,明朝戲比辮子戲差這麼多?

從歷史電視劇消費群角度來看,很多人對明朝基本上沒有太多概念,不像滿清朝代人物因為扎辮子個性特質比較明顯,明朝對很多人而言僅僅是“漢人統治的王朝”而已。一部分對歷史比較熟悉的人,對明朝更多的印象是陰暗、壓抑,皇帝不是愛殺人的,就是昏君無道,太監橫行,總體上充斥著扭曲、怪異。如果持著這樣的刻板印象,估計你也不會想看明朝戲。

為什麼歷史電視劇多以滿清為主,明朝戲比辮子戲差這麼多?

其次,僅限於主流觀眾可能會知道的明朝故事,適合搬上熒幕的題材很少,明朝最有名的皇帝不過洪武、永樂,帶上民間喜聞樂見的正德、崇禎。洪武朝朱重八大戰張士誠、陳友諒,這些起義軍之間的內部矛盾以及朱重八清洗功臣,大開殺戒,永樂反建文等都不適合。

為什麼歷史電視劇多以滿清為主,明朝戲比辮子戲差這麼多?

有人會說還有比如其他題材,永樂大典的編纂、鄭和下西洋等,這種題材要麼就是耗資巨大,要麼就是很難跟觀眾產生情感共鳴,之前針對明朝的幾部電視劇,雖然演員陣容強大,但是收視不佳,很難找到切入點將明朝歷史串起來改編為電視劇。

為什麼歷史電視劇多以滿清為主,明朝戲比辮子戲差這麼多?

最後很大一部分原因是由於影視審查的特殊屬性,大明戲的可影射點太多了,幾乎可拍攝的,就有可影射的。所以,做大明戲,不僅有巨大的收視風險,還有政治風險。某部民間風評甚佳的大明戲,就因此類原因被央視退片,轉戰某知名衛視後也幾經調整,最後播一半就下片了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