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句“爛口頭禪”毀一個孩子,好父母嘴上都有條拉鍊

5句“爛口頭禪”毀一個孩子,好父母嘴上都有條拉鍊

聰明的父母,懂得好話好說,壞話把握分寸說。

有調查指出:在中國,68%的家長都曾傷害過自己的孩子——語言暴力

經常受到父母語言攻擊的孩子,更容易出現各種性格問題:

25.7%的孩子“自卑、抑鬱”;

22.1%的孩子“冷酷、無情”;

56.5%的孩子則經常“暴躁”。

漫畫家幾米說:“小孩寧願被仙人掌刺傷,也不願聽見大人對他的冷嘲熱諷。”

外表的傷痕看得見,內心的傷害卻如深淵,孩子越陷越深,最終無法自拔自救。

天下沒有不愛孩子的父母,但請不要忽視語言的威力。

也許家長一句不經意的口頭禪,卻有可能摧毀孩子的一生。而這些話,正暴露了你,屬於哪一類家長……

貼標籤型父母

口頭禪:“你怎麼那麼笨……”

全球兒童安全組織Safekids曾發佈過一張兒童保護的宣傳海報。

5句“爛口頭禪”毀一個孩子,好父母嘴上都有條拉鍊

畫面上:第一個孩子拿著一張考了30分的卷子,渾身緊張。

他的身上,刻畫的是父母對他的數落:你腦子讓豬吃了嗎?考成這樣,還有臉回家?

第2個孩子,手捧足球,渾身髒兮兮,他一臉迷茫。

孩子也許剛興奮地踢球回家,迎面卻被父母的一盆冷水劈頭澆下:沒見過這麼髒的孩子,你是從垃圾堆裡撿出來的?

第3個孩,手捧打碎的花瓶,眼神驚恐,他似乎在等待父母的責罵。

而這個孩子的身上,刻畫的則是這句話:天天毛手毛腳,你上輩子是闖禍精啊?家裡有你,真倒大黴了!

“你怎麼這麼笨?”

“你怎麼這麼沒用!”

“……”

這樣的數落聲,是不是特別熟悉?

善於貼標籤的父母,一旦孩子做了什麼令人不滿意的事情,父母就會隨意在他們身上貼上一張又一張“標籤”。

這些標籤貼在孩子身上,卻刻在孩子心裡,於是,“笨孩子”更考不出好成績,“壞孩子”也越來越容易闖禍。

標籤效應指出:人們一旦被貼上某種標籤,就會成為標籤所鎖定的人。

5句“爛口頭禪”毀一個孩子,好父母嘴上都有條拉鍊

圖片來源:電影《紅氣球》

家長可以這樣說:

為了孩子更好成長,在孩子犯錯的時候,父母不妨換一張正面的標籤。比如:

“這次你雖然考了30分,但比上一次進步1分,媽媽為你高興。”

“我知道你是一個努力肯學的好孩子,下一次考試會再給媽媽驚喜,對嗎?”

正面的標籤,會給孩子鼓勵的力量,當孩子感受到父母的愛、關注與賞識,就會填補他們內心最大的心理需求。

而這,才是讓孩子變得上進最大的動力。

詛咒型父母

口頭禪:“你除了當廢物還有什麼用?”

知名藝術家謝勇導演曾拍攝過一組有關《語言暴力》的作品。

鏡頭記錄了六個在瀋陽看守所少年罪犯的經歷,研究發現:童年受到精神虐待,是他們走上犯罪的重要因素。

12歲的男孩,父母從小離異,他經常無故遭到母親謾罵與詛咒:你就是個廢物!你怎麼不去死!

5句“爛口頭禪”毀一個孩子,好父母嘴上都有條拉鍊

終於有一天,這個男孩拿出兇器,走上了犯罪的道路。

詛咒型的父母,理所當然把孩子當作私有品,隨意打罵,將自己在生活中遭受的怨氣統統撒在孩子身上。

可父母們不知道,孩子內心脆弱,他們沒有那麼強大的內力來支撐父母毫不留情的羞辱和對人格的無情踐踏,最後只有兩條路:

要麼把仇恨發洩在外人身上,導致犯罪行為;要麼把仇恨發洩在自己身上,自殘或自殺。

家長可以這樣說:

如果你愛著孩子,那麼請立刻停止語言暴力。

5句“爛口頭禪”毀一個孩子,好父母嘴上都有條拉鍊

心情難過的時候,不妨告訴孩子:

“媽媽現在心情很差,請讓我一個人安靜一會兒。”

當家長自己排解出負面情緒後再去面對孩子,你會發現:其實,孩子是世界上最可愛的人!

嚇唬型父母

口頭禪:“再不聽話我不要你了”

我曾經看到過這樣一對母子。

孩子在玩具店看中了心儀的玩具,媽媽卻不知為了什麼原因,拒絕購買,母子陷入僵局。

百般勸說無效後,媽媽生氣地丟下孩子,撂下一句狠話走了:“你不聽話,我不要你了!”

當孩子確定媽媽是真的拋下他走的瞬間,孩子淒厲地哭起來,拔腿追出門去。

5句“爛口頭禪”毀一個孩子,好父母嘴上都有條拉鍊

哭聲中的驚慌、無助,道出一個弱勢孩子所有的不安。

而此刻,他的媽媽正以勝利的姿勢,站在前方等待前來“投降”的孩子。

“再不聽話就不要你了!”這是嚇唬型父母最常用的口頭語,試圖通過恐嚇的方式達到讓孩子聽話的目的。

然而,在恐嚇教育下成長的孩子,早期沒有安全感,隨著長大又會陷入認知迷茫中,而到最後,又會透支了孩子對父母的信任。

家長可以這樣說:

家長應該溫如而堅定地表明自己的立場,好比這個要買玩具的小男孩,媽媽其實在出門前就應該和孩子約法三章,如果孩子出現履約情況,則可以善意提醒:

“我們出門前的約定,你還記得嗎?小朋友說話要算話哦!”

孩子是有契約精神的,認識到自己的問題,就會自我調整。

如果孩子依然表現出渴望,家長則可以重申不買的原因:

“前段時間剛剛給寶寶買過新玩具,玩具們在家等你一起玩呢?”

以此喚起孩子對已經擁有玩具的感情。

最後,家長還可以給孩子一絲期待:

“等寶貝過生日的時候,媽媽再準備給你買一個有創意的玩具,好不好?”

有認識,有期待,孩子也就願意牽著媽媽的手乖乖回家了。

5句“爛口頭禪”毀一個孩子,好父母嘴上都有條拉鍊

圖片來源:電影《新媽媽再愛我一次》

攀比型家長

口頭禪:“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

《青少年藍皮書:中國未成年人互聯網運用報告(2019)》調研顯示:

孩子最不喜歡家長說的五句話中,有一句就是:“你看看別人家的孩子……”

在無數父母的眼裡,別人家的孩子,總是品學兼優,樣樣都好;而自己家的孩子,卻哪哪都是問題。

攀比型的父母,總喜歡拿別人家孩子的長處對比自家孩子的短處,於是越比,孩子越成問題。

也許父母本意只是希望激勵孩子向優秀看齊,可不對等的作比,只會打碎孩子的自信心,令孩子變得越來越自卑。

5句“爛口頭禪”毀一個孩子,好父母嘴上都有條拉鍊

圖片來源:電影《我們的世界》

“你看看別人家孩子”,父母不經心的話聽在孩子心裡,不僅代表著父母對他的否定,還會讓孩子感覺被父母瞧不起。

父母的肯定與賞識是孩子頭頂的晴天,如果連天空都灰暗了,孩子也便失去了努力的動力,離優秀就會越來越遠。

家長可以這樣說:

發現孩子身上的閃光點,肯定孩子,從正面給予建議,孩子更樂於接受。比如:

“寶貝,媽媽發現你吃飯速度越來越快了,有進步!

如果你還能學著自己穿衣服,那就會變得越來越棒哦!”

當孩子的內心得到了被肯定的滿足感,那麼對於父母提出的建設性意見,他們才更願意聽進心裡去。

不要懷疑孩子的純真動機,他們都渴望成為父母心裡最完美的孩子。

控制型父母

口頭禪:“我都是為了你好……”

還記得北大高材生王猛嗎?作為眾人眼中羨慕的高材生,他卻12年不回家,拉黑父母6年,併發萬字長文控訴自己的父母!

很多人無法理解王猛的過激舉動,然細讀萬字長文,卻令人看到一個無助的孩子,和一個極強控制慾的母親。

5句“爛口頭禪”毀一個孩子,好父母嘴上都有條拉鍊

王猛說,從小到大,他從不敢違逆母親對他做的任何安排。

他身上穿的所有衣服都是按照母親的意願和審美來置辦,哪怕小學時,班裡舉行演出,老師要求大家穿短褲參加活動,母親卻不由分說幫他選擇了長褲。

他交往的朋友,也一定要經過母親各種盤查,只有資質符合要求,才被允許交往。這導致王猛從小到大都交不到知心朋友。

更別提,報什麼志願,考什麼學校,所有關於他人生的一切,都是由父母來安排。

5句“爛口頭禪”毀一個孩子,好父母嘴上都有條拉鍊

他就像一個工具人,只要做到配合就好。

他甚至想要讀心理學博士,來解決父母造成的心理創傷。

現實生活中,其實像王猛父母這樣控制型的家長不佔少數,自以為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了“孩子好”,從不問孩子真正要的是什麼,就以過來人的經驗強勢規劃孩子的人生。

這樣的孩子,在父母窒息的愛裡不斷壓抑自己,甚至產生抑鬱情緒,一觸崩潰。

不能否認,這個世界上最無私的莫過於父母對孩子的愛,但愛並不意味著控制。

再小的孩子都有自己的想法,所以,當家長準備給予孩子建議時,請先正視自己的內心:你的建議,到底是為了達成自己的目的?還是真的是孩子的需要?

5句“爛口頭禪”毀一個孩子,好父母嘴上都有條拉鍊

圖片來源:電影《梅奇知道什麼》

家長可以這樣說:

所以,請先尊重孩子,在平等的對話基礎上,告訴他們:“爸爸媽媽這麼做,有這樣的考慮……這些建議,請你權衡決定。”

平等的對話環境中,當孩子感受到被尊重,父母理性的分析,才能幫助孩子真正明白:每一個決定背後,他需要做利弊考慮。

當然,如果孩子有合理的建議,家長也要學會接納,要相信孩子,他們也有解決問題的能力。

好的父母嘴上都有一條拉鍊。

一句話,也許成就孩子一生;一句話,也有可能毀了孩子一輩子。

從現在起,做一個懂得給自己上拉鍊的父母吧,不該說的話堅決不說,呵護孩子成長。

那麼,即使再普通的孩子,也會成為不平凡的人。

來源:王小騫親子成長學社

ID:WXQCOLLEG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