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读经典」读《资治通鉴》—虎头蛇尾 半截英雄

「研读经典」读《资治通鉴》—虎头蛇尾 半截英雄

读《资治通鉴》—虎头蛇尾 半截英雄

研读经典

「研读经典」读《资治通鉴》—虎头蛇尾 半截英雄

原文:

安皇帝癸义熙十三年(公元417年)

诏进宋公爵为王,增封十郡;辞不受。

辛未,刘穆之卒。太尉裕闻之,惊恸哀惋者累日。始,裕欲留长安经略西北,而诸将佐皆久役思归,多不欲留。会穆之卒,裕以根本无托,遂决意东还。

穆之之卒也,朝廷恇惧,欲发诏,以太尉左司马徐羡之代之,中军咨议参军张邵曰:“今诚急病,任终在徐;然世子无专命,宜须谘之。”裕欲以王弘代穆之,从事中郎谢晦曰:“休元轻易,不若羡之。”乃以羡之为吏部尚书、建威将军、丹阳尹,代管留任。于是朝廷大事常决于穆之者,并悉北咨。

裕以次子桂阳公义真为都督雍、梁、秦三州诸军事、安西将军、领雍、东秦二州刺史。义真时年十二。以太尉咨议参军京兆王修为长史,王镇恶为司马、领冯翊太守,沈田子、毛德祖皆为中兵参军,仍以田子领始平太守,德祖领秦州刺史、天水太守,傅弘之为雍州治中从事史。

先是,陇上流户寓关中者,望因兵威得复本土;及置东秦州,知裕无复西略之意,皆叹息失望。

关中人素重王猛,裕之克长安,王镇恶功为多,由是南人皆忌之。沈田子自以峣柳之捷,与镇恶争功不平。裕将还,田子及傅弘之屡言于裕曰:“镇恶家在关中,不可保信。”裕曰:“今留卿文武将士精兵万人,彼若欲为不善,正足自灭耳。勿复多言。”裕私谓田子曰:“钟会不得遂其乱者,以有卫瓘故也。语曰:‘猛兽不如群狐’,卿等十馀人,何惧王镇恶!”

臣光曰:古人有言:“疑则勿任,任则勿疑。”裕既委镇恶以关中,而复与田子有后言,是斗之使为乱也。惜乎!百年之寇,千里之土,得之艰难,失之造次,使丰、鄗之都复输寇手。荀子曰:“兼并易能也,坚凝之难。”信哉!

三秦父老闻裕将还,诣门流涕诉曰:“残民不沾王化,于今百年,始睹衣冠,人人相贺。长安十陵是公家坟墓,咸阳宫殿是公家室宅,舍此欲何之乎!”裕为之愍然,慰谕之曰:“受命朝廷,不得擅留。诚多诸君怀本之志,今以次息与文武贤才共镇此境,勉与之居。”十二月,庚子,裕发长安,自洛入河,开汴渠以归。

柏杨白话版:417年(晋·义熙十三年)

晋帝司马德宗下诏晋封宋公刘裕升任宋王,采邑增加到十个郡。刘裕辞让,不肯接受。

十一月三日,晋帝国国务院左执行长(左仆射)兼监军将军府、中军将军府参谋长(军司)刘穆之逝世(年五十八岁)。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太尉)刘裕接到报告,一连几天都震惊哀痛。最初,刘裕打算留在长安,计划光复西北(此时西北尚有三国:胡夏帝国、西秦王国、北凉王国),而各将领家属都在江南(长江以南),远征太久,普遍思乡,很多人反对留下来。正好,刘穆之逝世,刘裕考虑中央没有可以托付大事的人,遂决定东返。

刘穆之逝世消息传出后,中央政府惊惶恐惧,打算由晋帝司马德宗发布诏书,命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部左军政官(太尉左司马)徐羡之接替刘穆之的职位。中军将军府首席军事参议官(中军咨议参军)张卲说:“现在的情势,十分紧急,最后仍然是要委派徐羡之。但世子(刘义符)没有擅自决定的权力,应该请示(不是向皇帝司马德宗请示,而是向刘裕请示)。”而刘裕打算命王弘接替,参谋指挥官(从事中郎)谢晦说:“王弘轻佻浮躁,不如徐羡之。”于是,任命徐羡之当国务院文官部长(吏部尚书)、建威将军、首都建康市长(丹阳尹),代理兼任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部留守司令(代管留任)。中央政府过去由刘穆之决定的大事,全都送到北方,请刘裕亲自决定。

刘裕作撤军准备,任命次子桂阳公刘义真当雍梁秦军区司令长官(都督雍梁秦三州诸军事)、安西将军,兼雍、东秦二州(州政府长安)州长。本年,刘义真十二岁。并命全国武装部队总司令部首席军事参议宫(太尉咨议参军)京兆郡(陕西省西安市)人王脩当秘书长(长史);王镇恶当军政官(司马)兼冯翊郡(陕西省大荔县)郡长;沈田子、毛德祖都当大营军事参议官(中兵参军):沈田子兼始平郡(陕西省兴平市)郡长,毛德祖兼秦州州长,又兼天水郡(侨郡)郡长;傅弘之当雍州(州政府设长安【陕西省西安市】)州政府人事官(治中从事史)。

原来,陇上(陇山以西)流亡到关中的难民,都希望晋帝国北征兵团乘胜西上,光复故乡。等到刘裕下令设置东秦州(原秦州州政府设上邽,此时属西秦王国,毛德祖当州长,不过遥领。东秦州州政府设长安,刘义真兼州长;用以安抚统御秦州流亡人士),大家知道刘裕对西方已没有远略,叹息失望。

关中人民一向尊敬王猛(故前秦帝国宰相),而晋帝国北征兵团攻克长安,王镇恶的功劳又最多,因之,原籍江南(长江以南)的将领,对王镇恶羡妒交加(王镇恶是王猛的孙儿,参考四〇九年三月)。振武将军沈田子,自认为峣柳那场胜仗是一次决定性战役(参考本年八月),跟王镇恶互相争功,心中感到不平。刘裕将回建康,沈田子、傅弘之屡次警告刘裕说:“王镇恶家在关中,不可信赖。”刘裕说:“今天留下你们文武官员将士和精锐部队一万人,他如果要作乱的话,恰恰自取灭亡,不必多说。”刘裕又私下告诉沈田子说:“钟会所以没有闹出大事,因有卫瓘的缘故(钟会、卫瓘事,参考二六四年)。俗话说:‘一只猛兽,不如一群狐狸。’你们十几个人,怎么还怕王镇恶。”

司马光曰:古人有言:“怀疑他,就不要交付给他任务。交付给他任务,就不要怀疑他。”刘裕既把关中交付给王镇恶,而又跟沈田子秘密图谋王镇恶,是挑拨他们斗争,制造混乱。可惜,百年之久的盗寇(指据守关中的一些短命王国),千里之大的疆土,得到是如此艰难,失去它却不过转眼之间,使丰邑(商王朗时周部落聚居点之一·陕西省户县东北)、鄗京(周王朝首都·陕西省西安市西镐京镇)再落到强盗之手。荀卿说:“兼并容易,凝结成一体难。”果然如此。

三秦(陕西省中部)人民父老听说刘裕将回江南(长江以南),到大营门前哭泣流涕,倾诉说:“我们这些残留下来的汉人,没有接受中央政府圣王的教化有百年之久,直到今天,才看到汉族的衣帽装束,人人互相庆贺(三一六年十一月,汉赵帝国中山王刘曜攻陷长安,迄今整一百〇二年。之后桓温北伐,曾挺进至灞上,参考三五四年四月;但只不过停留两个月便撤退)。长安十座皇家陵园,都是你们刘家坟墓,咸阳皇宫宝殿,也是你们刘家的住宅(西汉王朝一任帝刘邦墓长陵、二任帝刘盈墓安陵、五任帝刘恒墓霸陵、六任帝刘启墓阳陵、七任帝刘彻墓茂陵、八任帝刘弗陵墓平陵、十任帝刘病已墓杜陵、十一任帝刘奭墓渭陵、十二任帝刘骜墓延陵、十三任帝刘欣墓义陵、十四任帝刘箕子墓康陵,都在关中,共十一座,咸阳,指西汉王朝未央宫。刘裕姓刘,父老们强调刘裕的皇家血统,希望他不离开)。放弃这里,你往哪里去?”刘裕也很伤感,向他们安慰解释说:“接到中央征召命令,不能随便停留。非常感激各位怀念祖国,现在,我命第二个儿子(刘义真)和贤能的文武官员,共同镇守这个地方,希望你们和平共处。”

十二月三日,刘裕自长安出发,经洛河口进入黄河,再开掘汴水东进。

读书笔记:北伐大业刚刚有了成果,正是一鼓作气,奋发有为之时,可惜刘裕却要急吼吼的要回江南去当皇帝。他的不信任,使刘穆之忧愤而死,后方既已不稳,复又挑起王镇恶与沈田子的矛盾,刚刚收复的土地,如何保全?怪不得柏杨先生说他是半截英雄。

柏杨:刘裕对王镇恶,从头到尾,没有一句肯定的话,当初贾充问司马昭:“你是不是有点怀疑钟会?”司马昭回答说:“现在我派你出征,难道也怀疑你!”(参考二六四年正月)而刘裕连司马昭这几句话都没有,他对沈田子等的表态,无疑的已把王镇恶当做一条鲜鱼,活泼泼的托到厨师的砧板之上,要厨师下刀。

王镇恶一直认为他已获得一个英明领袖的欣赏,人头卖给识货的,他已找到买主。万想不到,买主不过是一个鱼贩!英雄事业之难,在此。

「研读经典」读《资治通鉴》—虎头蛇尾 半截英雄

长安街读书会是在中央老同志的鼓励支持下发起成立,旨在继承总理遗志,践行全民阅读。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学习、养才、报国。现有千余位成员主要来自长安街附近中直机关及各部委中青年干部、中共中央党校学员、国家行政学院学员、全国党代表、全国两会代表委员等喜文好书之士以及党中央、国务院确定的国家高端智库负责人专家和中央各主要出版机构的资深出版人学者等,书友以书相聚,以学养才。

在第22个世界读书日到来之前,经民政部、文化部等相关主管主办单位报备批复,长安街读书会牵头发起成立“全民阅读促进委员会”,作为全国性的人民团体,该机构将通过开发利用全国各级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大中院校的全民阅读文化资源,促进全民阅读活动深入开展。并以党建为先导,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支撑,努力继承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遗志,深入“研读经典”,让“全民阅读”形成人人参与的氛围,共同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 长按二维码即可关注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