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黃帝內經,原來這才是中醫的心,都被西醫誤導了很多年

每天睡前繼續讀黃帝內經,今天讀到這段,我陷入了沉思,原來這才是中醫的心,許多人都被現代醫學誤導了。

心臟本來是中醫詞彙,只是現代西醫被翻譯過來,勉強找了一個詞來代替“heart”。中醫說的心除了心臟這個看得見的器官之外,還包括無形的,包括神、情志、思想等。

中醫的心還包括了西方說的“mind”也就是靈魂這個層面的東西。

讀黃帝內經,原來這才是中醫的心,都被西醫誤導了很多年

不信我們來細細品讀,看看黃帝內經中告訴我們中醫的“心”具體都是怎樣的。

南方生熱,熱生火,火生苦,苦生心,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其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體為脈,在髒為心,在色為赤,在音為徵,在聲為笑,在變動為憂,在竅為舌,在味為苦,在志為喜。喜傷心,恐勝喜,熱傷氣,寒勝熱,苦傷氣,鹹勝苦。

南方生熱,熱生火

南方是火熱之地,古人將空間分為五方也就是東南西北中,對應五行木火金水土。其中南方也是朱雀之地,也就是炎帝與南方七宿的南方之神。

從八卦定位來說,對應後天八卦為的離卦,在五行主火,象徵四象中的老陽。也就是在時間軸上的一年中的夏季、一天當中的午時(11點到13點)。

南方熱。熱多了就容易生火,火為熱之極。也是陰陽中,陽的代表。內經又說"水火者,陰陽之徵兆也。"

火生苦,苦生心

火過之後便是焦土。燒焦的東西味道都是苦苦的,這就是苦的味道。而恰恰是這苦的味道卻能生心。

看看自然什麼時候出苦的味道。夏天的苦瓜、還有那大明湖畔的夏雨荷,入夏之後,蓮花化作蓮子。味道苦,尤其是蓮子心。而這樣生在在夏天的苦味,最入心,清心而養心。

讀黃帝內經,原來這才是中醫的心,都被西醫誤導了很多年

當然苦味之中最有代表還是要說黃連,啞巴吃黃連,有苦無處說。黃連苦味是火燒過的味道,顏色黃色,恰恰為土的顏色。黃連也最代表“焦土”。清熱去火的力量自然也是非常強大,一些火熱之毒都統統能清走。

心生血,血生脾,心主舌

血液的源頭在中焦脾胃。脾胃吸收的精氣,經心火的熱力,受心神而變紅,變成血液。內經又有文說:“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

所以心能生血,大白話說,脾胃的吸收的汁液,在心臟的作用下賦予”神"變成紅色,這就變成了血液。

血為心的使者,很多時候代替心行使具體的功能。脾主統血,而第一個受到血氣營養的臟腑就是脾。這也就是所謂心火生脾土。

心脈通於舌,血氣足,血脈通,舌頭靈活,舌頭為最靈活的肌肉,發揮吞嚥言語功能。

當心髒有病,心脈閉塞可以在舌下含服藥物可以迅速到達心臟,緩解病症。例如丹參滴丸、速效救心丸等使用。

其在天為熱,在地為火,在體為脈,在髒為心,在色為赤

南方的的火熱,在天表現為熱,對應夏天。在地對應火,在人體對應心和脈,對應的顏色為紅色。

所以跟心有關的大多為紅色。舌頭、心臟、血管脈絡,只要我們看到紅色的,第一反應哦,這就是心的所屬。這就是跟心一家的,他們全家都性情火熱。

當心火不足時,血液虧虛時,紅色就會變淡,例如氣血虧虛,陽虛等症,表現出來嘴唇舌頭顏色淡白。

在音為徵,在聲為笑,在變動為憂,在志為喜

心之音為徵(zhǐ),就是那種熱情高亢的嗩吶與管絃樂的演奏音樂。這也是特別喜慶的音樂。對應人體就是笑聲,歡笑聲代表心喜。當然,當心氣不足則容易憂傷、悲傷。

內經又說》“心氣實則嘻笑不休,心氣虛則悲”,

前段時間還在群裡跟同學分享一個案例,一箇中風的病人神采飛揚,喜歡說笑,聲音高亢。初初接觸這個患者就覺得她神采異常,過度興奮歡喜,這是心氣外露的表現,沒過半年她就病發心衰,心率不齊等病症。

讀黃帝內經,原來這才是中醫的心,都被西醫誤導了很多年

當然,也有突然過度高興的,范進中舉,高興太過了頭,病發癲狂。

當然,也有許多人,表現為虛證,這類人因為心氣、心血不足最容易悲觀憂傷。而且是情不自禁的,你看許多女子生完小孩後患產後抑鬱症。往往都是因為生產,失血過度,引起心氣不足,心血虧虛不能養心神。

喜傷心,恐勝喜,熱傷氣,寒勝熱,苦傷氣,鹹勝苦。

太過喜會傷心,內經又說喜則氣緩,過喜使心氣渙散,神不守舍,精神浮蕩,氣機弛緩,范進中舉就是典型代表“噫!好了!我中了!好不容易考取公務員,太高興癲狂了。

怎麼來治這種病呢,恐屬於水,水克火。請來范進的岳父胡屠夫,“該死的畜生!你中了甚麼?”一個嘴巴打將去。這才把他嚇醒過來。

熱傷氣啊,在南方天氣炎熱,加上汗出非常多,人也特別容易累。這就是氣傷到了。

許多人不知道這個原理,做艾灸時候一位火力越大效果越好,或者吃溫陽的大熱的藥附子當土豆地瓜來吃,這樣做越做越傷氣。

黃帝內經又說“壯火食氣,壯火散氣”,適得其反。臨床上見到一些人越吃附子劑量越來越大,手腳卻越來越冷!

當然,苦為火熱之味道,吃太多苦,也會傷氣,正如用多了苦寒的黃連大黃等藥也最傷人體正氣。許多人用大黃或者番瀉葉這些苦寒藥來通大便,通到最後,越通便秘越頻繁,形成惡性循環。這就是苦傷了氣。

當然,太苦的藥物或者食物難吃,可以用一點鹹味來綜合,鹹味為水的味道,苦瓜太苦可以用食鹽醃製一下,可以減少苦味。辣椒太辣可以用食鹽來調味,會沒那麼辣。這就是因為水克火。

你看,就黃帝內經這麼一段話,細細琢磨起來,很有意思,你看這個中醫的心,內容非常豐富。

黃帝內經提到“心”就有這麼多豐富的內容,但是我們被現代醫學解剖上的心臟侷限了。

中醫的心藏根本不是西醫說的心臟。內容比之要豐富的多得多。當然這僅僅是這一個篇章中間的一小段文字,內經還有許多條文講到中醫的心。

我們不防靜下心來,親自去讀一讀這一本中醫經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