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能讓寶沃復興嗎?

中國人能讓寶沃復興嗎?

三年前,這個中國汽車從業者都不瞭解的汽車品牌突然出現在日內瓦車展上,銷售展廳很快出現在全國各地,人們才開始瞭解,原來這個品牌1919年就已經誕生,是曾經的德系四強之一,也曾佔據德國汽車出口量的榜首。

而另一邊,寶沃首款產品BX7投放中國市場後一戰成名,近17萬元起步的定位連續多月銷量5000輛以上。但僅一年後,這款車的銷量就不斷下滑,從去年5月跌破3000輛,到如今不足1000輛。

寶沃,還有機會嗎?

中國人能讓寶沃復興嗎?

不吹不黑,BX7是一輛不錯的車。224馬力的2.0T發動機,變速箱是來自愛信的6速自動,整套動力總成平順性良好。一方面發動機的動力輸出比較線性,渦輪介入過程不粗暴,不會令人覺得某個特定的轉速點是打開蠻力的開關;另一方面,6at的換擋平順性比不少競品車型多用的雙離合要好,低速和急加速時尤為明顯。

方向盤很輕,談不上什麼轉向手感,指向性也很模糊,頗有大眾的味道。底盤調教明顯側重舒適,比途觀要柔和,但也沒昂科威、天逸、3008那樣柔軟的忽忽悠悠,顛簸路面的厚重程度比起奇駿、CR-V 要好,來自底盤的噪音不大。

BX7底盤穩定性是讓我最驚喜的。把車快速丟進彎道時,即便明顯的側傾給人壓力,但是轉向不足來的十分線性,車子整體的向外滑動,而非車頭直挺挺的衝出去。整個過程很漸進,ESP也不像許多車型設定的那樣瞬間切斷所有動力。

當然,可能是BX7的四驅系統通過輪間動力分配對車身姿態有所糾正,只是沒有和兩驅版本的嚴格對比,不敢輕下結論。

中國人能讓寶沃復興嗎?

但BX7四驅系統同級無出其右者是真的。它採用了博格華納的四驅系統,結構上看和絕大多數城市SUV類似,都是基於橫置前驅結構的多片離合器式四驅,但強度和標定上明顯優於競品們。

後軸扭矩容量可達3500牛米,比競品們高出至少兩成,這意味著後輪能獲得的扭矩更大,能幫助車輛在阻力更大的環境下脫困。全時四驅的設定和eLSD對四驅系統的補充讓BX7的四驅表現十分突出。

在滑輪組單輪脫困對比測試中,BX7輕鬆戰勝昂科威、榮放等對手,緊靠一個後輪即可掙脫滑輪組的束縛,同時比途觀L脫困的更迅速、姿態更從容。

中國人能讓寶沃復興嗎?

單論車本身,新車君認為BX7水平很好,但市場的殘酷就在於並非好開的車一定好賣。

2016年北京車展,寶沃BX7以16.98-32.28萬的價格上市,224馬力的2.0T發動機、超過4.7米的車長、超過1.9米的車寬以及豐富的配置,讓BX7在當時的市場環境下顯得頗有競爭力。

那個時候,中國品牌中15萬元以上的SUV只有哈弗H8/H9,儘管二者在尺寸上有優勢,但寶沃的動力總成匹配、內飾豪華感完勝前兩者。

而在合資陣營,同價位的SUV中,老途觀車長不足4.5米,CR-V、奇駿動力孱弱,整個2016年,寶沃BX7處在一個錯位競爭的藍海,在市場裡遊刃有餘。

不到一年,市場環境開始急劇惡化,先是合資品牌中的大眾推出了途觀L,並和老途觀一起高低搭配,瞬間抹掉了BX7在尺寸上的優勢。

中國人能讓寶沃復興嗎?

隨後是中國品牌的發力。長城祭出了大殺器WEY VV7,雖然尺寸和空間不敵BX7,但設計、用料和豪華感完勝後者。而看中空間、性價比的消費者,又有了哈弗H7、長安CS95、廣汽傳祺GS8這三個選擇。

這下BX7就情況不妙了。預算20以上,可以選擇途觀L、昂科威甚至配置稍低的銳界,而20萬以下區間,VV7、GS8或CS95都各有優勢。BX7上市初的尺寸、性價比和質感優勢,很快喪失了吸引力,身份從八面玲瓏變成了樣樣通樣樣松,銷量下滑也就在所難免了。

寶沃的危機,他們自己感觸最深。

首先,宣傳重心全在品牌歷史上的做法太過片面,引起潛在消費者共鳴並轉化成訂單的效果很差,不明就裡的群眾,除了記得BBBA的噱頭外,很難想起寶沃的產品到底有何優勢。

中國人能讓寶沃復興嗎?

其次,寶沃雖名為復出,實際處境與新生品牌無異。品牌形象的建立和傳播需要產品的支撐,密集的產品線、高頻次的推新和更新換代是每個新品牌的規定動作。當下寶沃只有BX7和BX5兩款產品,面臨著和謳歌、英菲尼迪同樣的產品線短的問題。

最最慶幸的,是寶沃的產品素質還過得去,這是它翻盤的最後籌碼。

中國人能讓寶沃復興嗎?

今年1月,營銷鬼才楊嵩空降寶沃,出任首席運營官兼銷售公司總經理,並在隨後兩個多月裡點起了上任的三把火。

第一,楊嵩給寶沃營銷立了八條軍規,整肅團隊氣氛,對人員約法三章,杜絕形式主義;

第三,楊嵩還給一線人員和銷售部的同事寫了一封公開信,言辭激烈的同時語重心長,內容直接乾脆,不留情面的講出寶沃當下營銷的問題。這表明楊嵩願意直面寶沃的病根,並通過公開講話的方式展露自己解決問題的決心。

產品力過得去,營銷路子走對,這個品牌就依然有機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