喪權辱國最為嚴重的《辛丑條約》,為何卻沒有割地條款

19世紀對於中國的清政府而言,是一場不能醒的噩夢。自1840年鴉片戰爭開始,半個多世紀過去了,中國政府在列強鐵船利炮下,先後被迫簽訂了《南京條約》、《天津條約》、《馬關條約》等不平等條約,領土不斷地被列強瓜分蠶食,中國漸漸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性質的國家,而列強的胃口顯然不能滿足,他們的最終目的是將中國變成完全的殖民地。

喪權辱國最為嚴重的《辛丑條約》,為何卻沒有割地條款

然而,隨著義和團運動的蓬勃發展,中國農民自發反抗西方殖民者的鬥爭活動令列強們感到,必須要給中國一個更慘痛的教訓,中國才能束手任其凌辱。於是在1900年,英法等國從海上襲來,一路攻往內地,進軍北京,燒殺搶掠,火燒圓明園。慈禧、光緒一行人避往承德,清政府完敗。這一次,在西方列強的壓迫下,中國政府代表簽下了我國近代史上賠款數目最龐大、主權喪失最嚴重、遭受屈辱最深重的《辛丑條約》。不過,令人詫異的是,在以往的諸多條約中,中國的領土都曾或多或少被瓜分,然而在《辛丑條約》中卻未涉及割地內容。西方列強為什麼沒有提出割地的條約款項呢?

喪權辱國最為嚴重的《辛丑條約》,為何卻沒有割地條款

其實,我們從八國聯軍與義和團、清政府軍隊鬥爭時的情況就可以看出端倪。1900年6月11日,英國海軍中將西摩爾率領八國聯軍2000多人強佔火車,由天津駛往北京,意圖直接進入北京城,不料遭到義和團的頑強抵抗。此時此刻,清軍董福祥、聶士成等部也與義和團聯合起來作戰,將侵略軍圍堵在廊坊、楊村一帶。因為義和團和愛國將領奮勇抵抗,直打得西摩爾潰不成軍,不得不退回天津。6月中旬,帝國主義海軍進攻天津大沽炮臺,儘管清軍戰力吃緊,依然擊沉敵艦6艘,斃傷敵軍200餘名。雖然大沽炮臺最後失守,但帝國主義列強的軍隊已經膽戰心驚。此後,在天津、保定、唐山、張家口、滄州、璦琿、北大嶺等地,中國軍民沒有半分膽怯,視死如歸。

面對這樣頑強的抵抗,八國聯軍雖然最後得到了絕對性的優勢,但是在擬定賠款條約時卻下筆遲疑了。侵略首領瓦德西當時便寫了一封信給德國皇帝威廉二世,信中有這樣一段話:“無論歐美、日本各國,皆無此腦力與兵力,可以統治此天下生靈四分之一……故瓜分一事,實為下策。”從信中就可以看出,帝國列強對中國的頑強抵抗心有餘悸。事實上,八國聯軍的其他國家也有此考量,他們懼怕一旦再次瓜分中國的領土,會再中國民間激起千層反抗浪潮。因為八國之聯軍共同進軍北京尚且遭到如此地獄,損失慘重,如果再因瓜分領土問題使中國軍民不能忍耐,聯軍將很難控制中國的局勢。

喪權辱國最為嚴重的《辛丑條約》,為何卻沒有割地條款

除了心中對中國軍民存有半分膽怯,八國聯軍其實也在顧忌彼此。畢竟帝國主義國家在全球殖民地的競爭上非常激烈,就以中國為例,沙俄趁八國聯軍侵華的機會佔領中國的東北三省,而日本對東北三省也早有圖謀,很顯然,俄、日的矛盾因此而激化。在瓜分中國問題上,各國之間均有類似俄、日這種矛盾,一旦《辛丑條約》中割地賠款的項目不利於八國的任何一方,很有可能引發列強之間的戰爭。

有鑑於此,八國列強並不想因《辛丑條約》而激化各種矛盾,於是退而求其次,僅僅勒索大量錢財。況且清政府已經擺出任其宰割的姿態,聯軍的目的已經達到,中國這塊“肥肉”可以慢慢任其宰割,不必急於一時。

綜上所述,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20世紀初,帝國主義列強瓜分中國的野心從始至終都不曾減弱半分,只不過換了一種剝削形式而已。而清政府也任其擺佈,成為帝國主義統治中國的工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