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C陷入大蕭條?活該!

聽說最近VC融不到錢了。我送他們兩個字:活該!

《經濟觀察報》日前報道, PE/VC行業2018年4月“完成募資規模同比下降85.78%,完成基金數量同比下降69.41%”。而整個的一季度,“完成募集同比下降7成”。

VC行業人士將困境的成因歸結於“國內金融行業去槓桿”的影響。對此,我不敢苟同。

按照《經濟觀察報》的說法,2013年以後,“VC市場實際上已經進入紅海”,資本的回報率不再樂觀,“必然會打擊LP再次進入的信心”。紅海不假,但換個角度,我恰恰認為這是13年以後資本充足的表現。至少,我們不再處於2010年以前拼命呼喚VC、對資本翹首以盼的窘境。在我看來,不珍惜和善待這些募資,胡投亂投才是造成今天VC大蕭條風險的成因。

VC陷入大蕭條?活該!

看看他們都投了些什麼?

最近是共享單車、無人貨架,早一點是O2O和團購、再早一點是視頻。據媒體數據,僅僅2017一年,共享單車融資(燒錢)總額就高達258億之巨。加上之前,總共應該超過600億。換來了什麼呢?當然有出行最後一公里的方便,這是共享單車的創新屬性。然後呢?數不清的單車墳場。如果把用戶得到的方便算作是投資的有效部分,那堆積如山的廢銅爛鐵就是投資的沉沒部分。沉沒了多少?十分之一?五分之一?一半兒?沒有統計。為什麼沒有統計?因為都是募來的錢,他們不在乎!

中國的VC燒錢,無外乎三個模式:

一是模仿,美國人做什麼,中國VC才敢投什麼,美國人沒做過的,不好意思,哪怕創新指數5顆星,也沒人敢投。這是我跟瘋投打交道的切身體會,也是中國互聯網早先最常見的投資模式,毋庸累述。

二是碰瓷,就像瑞幸咖啡之於星巴克。要知道,迄今為止,你在各種輸入法裡面,不經過仔細選擇,你都還不能連續打出“瑞幸”兩個字兒。星巴克多年的咖啡文化培育剛見成效,就出現了瑞幸這樣的碰瓷者,不知道星巴克和星巴克的粉絲作何感想(反正我不喝星巴克)。跟駕車遇到的碰瓷不同,司機碰到的碰瓷者求財,瑞幸這種碰瓷者是要借勢,嚷嚷二選一,從心理上讓消費者覺得瑞幸和星巴克齊名,有並駕齊驅之能。三是風口論。一共享,就共享單車、共享汽車、共享充電寶;一無人,就無人貨架、無人物流、無人駕駛…..真不知道這些風是山上刮的,還是人嘴吹的?

VC陷入大蕭條?活該!

中國VC乾的這些事兒,其實都是投機,不是投資。

馬克思在《資本論》第三卷中一言點明瞭,“資本的侷限就是資本本身”。就像老子的“道可道非常道”一樣,這句話也有不同的理解。我的理解是,資本的眼裡其實只有錢!換句話說,資本的眼裡並沒有創新的位置,也沒有前瞻、沒有什麼星辰大海、水雲長天,只有錢、錢、錢!這讓我恍然大悟,把VC的形象與創新綁定在一起、甚至賦予了救世和創世的意象,其實只是我們這些局外人的一廂情願。VC在本質上與其他的投資人沒有本質的不同,僅僅只有渠道的差異。

那麼這樣一來,假如我用從股票投資的角度去類比VC,就不會覺得陌生和牽強了。大夥兒可以想一想,投資於模仿的VC,像不像漲停板敢死隊?投資於碰瓷和風口論的,是不是比價效應?所有這些類比裡面,唯獨沒有創新的位置。創新就相當於自己去發現一隻股票,看好它,培育它,等它慢慢的成長之後,一邊收穫分紅,一邊靜候升值。沒有分紅的A股市場,是純粹的投機市場,中國的風投市場也是純粹的投機市場。

VC陷入大蕭條?活該!

就像早年我們嚷嚷“錢荒”一樣,紅海當中總是能聽到VC嚷嚷“項目荒”。其實項目不荒,真正的創新者都在黑暗當中嗷嗷待哺。而VC卻只願意站在陽光下,品著雞尾酒,一副無辜的樣子嘟噥著、感嘆著:“沒有好項目”。看不懂項目,於是都想投又安全又有賺的成熟項目。這實際上與VC頂戴的“風險”二字背道而馳。殊不知,都去投看得見的成熟項目,視頻、團購、共享單車,相當於把錢又扔進了一個個紅海。跟投資創新項目相比,誰的風險更大呢?我看,這個問題,沒有幾個VC想明白了。

羅伯特.希勒在寫《非理性繁榮》的時候,預見到了2008年的金融危機,後來的演變大家都清楚了,堪稱21世紀的大蕭條。中國VC經過以共享單車為代表的非理性繁榮之後,會怎麼樣呢?我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