結合互聯網的特性,看在線教育的發展方向

如下圖所示,互聯網類的產品都可以從這三個層面做為

切入點:

結合互聯網的特性,看在線教育的發展方向

最底層的是工具,包括工具和系統。以蘋果舉例,是ios和itunes;建築在系統之上的,是內容。以蘋果舉例,軟件層面是大量app應用,包括原生的和開發者製作的;硬件層面是庫克非常擅長的供應鏈管理,也是錘子手機這次砸鍋的地方;·最頂層是營銷。以蘋果舉例,是發佈會、1984廣告、優質的口碑等等;

工具是第一層的。你帶著全套工具,跑到西部去淘金。當然你的效率最高,淘到的金,最多。第二步才是內容。有了內容再做營銷。

在完整的生態鏈下,三個環節不是分工的,而是一家獨大可以通吃的。光做工具而沒有內容,在互聯網時代,早晚會被幹掉。互聯網只有第一第二,贏家通吃。

那麼我們看一看應該從哪個層面切入才可以

1.從營銷切進去,難。

因為沒有資源的創業者很難擁有足夠強悍的營銷能力去PK巨頭。

2.從工具切進去,更難。

因為連內容都沒有,鬼知道應該把工具做成什麼樣子?內容雖然靠工具來產生,可工具同樣需要靠內容來優化。西部淘金,絕對是有了一大幫淘金者之後,才有人去賣工具的。

3.所以這個路徑在我看來沒什麼疑問了:做內容。

騰訊和新東方的合作就是這樣,這是巨頭切入的方法:強強合作。從內容切入,是在線教育這個行業可以預見的爆發機會。從長期來看,這是模式的成功,可內容本身談不上模式。而且是髒活累活苦活,是別人不願意乾的活。

說遠一點,文化創意相關產業,本質上相通。

華誼的遠慮也正是如果沒有了內容怎麼辦。所以華誼的佈局也是內容:自己生產內容,多渠道跨界使用內容。

蘋果也是賣內容的,只是它看起來更像一個內容平臺而已。從硬件上講,富士康在做工具和系統,蘋果是在生產內容。

初期的內容越紮實、生產內容的能力(產能)越強,平臺就越強,你能吸引到的內容也會越強。在這個循環下,怎麼賣只是時間問題。

創造需求。

郭敬明的電影為什麼大賣?就是因為他創造了那些虛幻的明星式的不真實的生活場景,讓粉絲們陶醉,陶醉於他創造的意境,其實是陶醉於自己的幻影。這種對自己夢想中的生活的夢幻式的追逐,這種需求就是郭敬明創造出來的。

在線教育也可以模仿這種形式,創造需求,增加市場需求,改變商業模式。


微學伴,好用的知識製作與售賣工具。

微學伴是專注於知識付費、教育培訓的工具型平臺,可一站式滿足課程製作、學員管理、付費轉化、營銷推廣、數據分析五大核心需求。

讓課程的生產發佈、推廣分發、管理交互、交易收入都變得更加簡單,形成品牌閉環,快速完成用戶沉澱,一站式解決方案,在線教育、付費轉化也可以很簡單。

目前已有70000多家機構選擇微學伴,店鋪月均銷售額達10萬!用微學伴,與71088家機構一起玩轉知識變現

結合互聯網的特性,看在線教育的發展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