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圣人的故事(十):爱看河水奔流的孔子

孔子圣迹图:在川观水

孔圣人的故事(十):爱看河水奔流的孔子

《孔子家语•三恕第九》中,记载了孔子与弟子子贡的这样一段对话:

有一次,孔子站在河边,聚精会神地观赏着奔流东去的滔滔河水。他的学生子贡问道:“老师,君子见到大水,必定会驻足观赏,这是为什么呢?”

孔子说:“因为大水能够不停地向前流动,所到之处,给大地万物带来勃勃生机,但却不自认为有功,就是大水之德性

不管它流向低处,还是流向屈折,姿势低下,但都会按自己的水道去走,这就像是

它浩浩荡荡,千支万流汇入汪洋,永无穷尽,这就象

它奔流直下,即使奔赴极深的幽谷,也毫不畏惧,这就象

它总是趋向于平,作为衡量地平面的标准,公平公正,又象似

水盛满后,不需要用什么去刮平,就会自然平正、端正,这就是正直

水柔美而略呈透明,可流入到细微的地方,这又有些像明察

它无论发源何处,即使经历万千曲折也一定要向东流,这又如它的志向操守

它可出可进,无论到哪里,都能把那里的万物净化,这就象是善于教化

水的德性有这么好,所以君子见到水一定要前去观赏啊!

孔子带领弟子们周游列国,弘扬道义,经常徜徉于山水之间。看到黄河,他感叹道:“美哉水,洋洋乎”;站在湍急的沂水岸边,他感慨地说:“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另外,孔子还提出了“仁者乐山,智者乐水”这一论段。

孔子逢水必观,在于流水具有奔流不息,无穷无尽的特点,这跟“大道”的流行一样,给人以无穷的启迪;这一段对话与他的“朝闻道,夕死可矣”等言论,都形象地表现出他对“道”孜孜不倦的无悔追求。

孔圣人的故事(十):爱看河水奔流的孔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