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夏“甩掉”热中风

一年四季,有两个中风发病高峰,分别是在0℃以下的隆冬和32℃以上的盛夏。顾名思义,热中风是发生在盛夏季节的脑血管疾病,可以是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脑梗塞,也可以是脑出血。

盛夏“甩掉”热中风

发病三诱因

在热中风的发病中,血黏度改变起重要作用。当气温在32℃以上,特别是相对湿度在70%~80%时,人体主要通过出汗来维持体温的衡定,每日排汗多于1 000毫升。如果水分补充不及时,就会造成血容量不足,血细胞数量及血浆蛋白浓度增高,血液黏稠度增加,导致脑血流量减低,诱发缺血性中风。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病人是缺血性中风的高危人群。

其次,气候因素也不可忽略。高温酷热时,人体交感神经兴奋性提高,容易使人烦躁、情绪不稳、血压波动较大。当血压突然升高,可使动脉硬化性小血管瘤破裂,引起脑出血。

当然,热中风的发生也有“人为因素”——空调使用不当。酷暑时贪凉,空调房间温度低与外界气温悬殊大时,频繁出入居室,忽冷忽热,老年人特别是高血压或有动脉硬化的中老年人,会因脑部血液循环出现障碍而发生中风。

盛夏“甩掉”热中风

注重预防,安然度夏

消除盛夏对人体的不利因素,控制相关基础疾病,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热中风的重要举措。除了注意膳食平衡,不吸烟、少饮酒、适度运动等生活方面的常规提醒外,盛夏季节尤应注意:(1)避免或减少在炎热的天气到户外活动。(2)补充充足的水分。特别是老年人,没有口渴也应该喝水,防止血液浓缩。喝水充分的最好指标是尿量多,色清淡。尿色浓黄,提示喝水不足。(3)使用空调时,将室温控制在27℃为宜,室内和室外温差不应超过7~8℃。老年人,特别是患心脑血管病者最好不使用或尽量少使用空调。

对于一些高危人群,只做到以上几点是不足的,还应加强干预脑血管相关基础疾病,使某些方面达标,才能使中风防患于未然。

1.高血压干预。控制血压<140/90毫米汞柱;有糖尿病和肾病的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是<130/80 毫米汞柱。血压太低不仅无益,反而增加心脑血管意外的风险。

3.防治糖尿病。使空腹血糖、餐后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达标。

4.肥胖症干预。通过饮食限制与运动,分阶段达到理想控制目标。首先以3个月为期,减轻5%的体重;在此基础上,用半年时间再减5%。

6.颈部血管病变干预。提倡作颈部血管彩超多普勒检查,以早期发现颈动脉、颈内动脉病变,及时干预。

7.抗血小板凝集药物。有中风高危险因素者,在医生指导下规范使用阿司匹林或氯吡格雷。

盛夏“甩掉”热中风

小贴士:中风预警信号

(1)出现一过性黑朦、雾视;(2)突然出现一侧面部或肢体的无力或麻木;(3)突然出现失语和认知、行为功能改变;(4)出现短暂发作性晕眩、头晕、或四肢突然无力跌倒;(5)血压突然大幅度波动,伴头晕、眼花、耳鸣或耳聋;(6)头痛突然加重,或由间断性头痛变为持续性剧烈头痛,伴恶心、呕吐、颈部发僵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