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給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98%的父母都做錯了

童年,對一個人的影響是巨大的,並且這種影響將持續一生。

心理學家發現,童年教育很多程度上決定了這個人的性格心態和行為習慣。

童年價值體系一旦形成,後期即便會受到某些重大事件的影響,這個人的本質也不會發生太大的變化。

如何給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98%的父母都做錯了

如何給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98%的父母都做錯了

如何給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98%的父母都做錯了

如何給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98%的父母都做錯了

美國猶他大學心理學助理教授研究發現:小時候遭受過欺凌、虐待、或缺乏關愛的參試者,在童年、青春期甚至成年後的社交關係和學業表現等方面都不如人意。

童年的不幸經歷帶來的負面影響,並不會隨著年齡增長而減弱,5歲前的影響甚至可持續到30年以後。

所以,該如何給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值得每一位父母深思。

如何給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98%的父母都做錯了

遠離家庭暴力

前段時間,一個剛參加完高考的孩子,選擇用自殺的方式結束自己的生命。而在他的遺書中,滿滿的都是對爸爸的怨恨。

“在福州這邊也是有點什麼事情就打,考98分都被罵,吃飯打隔一耳光打過來,夾菜姿勢不對也一耳光打過來,麻痺的自己小時候生活不好非要對我要求嚴格。當然也可以說是什麼對我的愛啊,但抱歉我情商低,感覺不到,雖然我懂這個道理,但從心理非常不認同。”

在棍棒出孝子的教育理念之下,很多父母對孩子缺乏耐心,尤其是那些性格比較暴躁的家長,輕則對孩子惡語相向,重則對孩子拳打腳踢,打著“這都是為你好”的旗幟,給孩子帶來了不可挽回的傷害。

● 孩子是一個獨特的生命個體,他們也需要被尊重。

當孩子犯錯誤的時候,作為父母可以效仿古人,把孩子叫到一個單獨的房間,然後告訴孩子他哪裡做錯了,選擇孩子心理能承受的懲罰方式進行告誡。

● 家長沒有意識到自己的行為已經構成家庭暴力。

當然家庭暴力和教育孩子之間是有很大的差別的。在大街上隨處可見,當孩子表現不聽話的時候,家長隨手就會給孩子一下,在他們心中,自己都是被這樣打大的沒有什麼關係。可現在的孩子自尊心和獨立意識更強,在大庭廣眾下接受懲罰,讓他們很難接受。

而且最重要的一點,很多家長在懲罰孩子的時候,自身是帶著憤怒的情緒的,而孩子身上挨的一下,與其說是教育孩子,不如說是家長在發洩自己的情緒。

● 真正的教育應該是平心靜氣、帶有反思形式的。

胡適寫母親對他的教育時說:

“我母親管束我最嚴,她是慈母兼任嚴父。但她從來不在別人面前罵我一句,打我一下,我做錯了事,她只對我一望,我看見了她的嚴厲眼光,便嚇住了。犯的事小,她等到第二天早晨我眠醒時才教訓我。犯的事大,她等到晚上人靜時,關了房門,先責備我,然後行罰,或罰跪,或擰我的肉。無論怎樣重罰,總不許我哭出聲音來,她教訓兒子不是藉此出氣叫別人聽的。”

● 夫妻之間的和諧也非常重要。

很多走上違法犯罪道路的青少年,在回憶童年的時候,總會提起父母之間的爭吵和打鬥。

心理學家研究表明:如果一個家庭中,父親有家暴的傾向,那麼這個家庭中成長的男孩子,往往組建新的家庭後,也會有家暴傾向。而這個家中成長的女孩子,會對婚姻特別失望,很難建立健康的婚姻關係。

對孩子來說,家庭是孩子性格養成最直接的環境,父母的教育直接影響到孩子未來的成長。因此父母要努力給孩子營造一個和諧的家庭氛圍,讓孩子在充滿愛和快樂的氛圍中成長,為他們未來的學校生活和社會生活奠定夯實的基礎。

如何給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98%的父母都做錯了

說到做到

我們從小熟知的曾子殺豬的故事,在妻子不打算遵守自己對兒子的尊嚴時,曾子對妻子說,“對孩子說的話就更應該說到做到,不然,這不是明擺著讓孩子學著大人撒謊嗎?大人都說話不算話,以後有什麼資格教育孩子呢”

很多父母以為孩子還小,對孩子的承諾沒必要那麼認真,殊不知在孩子的心中已經造成了很大的傷害。

如何給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98%的父母都做錯了

無獨有偶,《錢江晚報》報道了這樣一條新聞:

小燕父母曾經承諾:“期末考試全部90分以上,帶你去看海。”小燕很努力,最終完成了目標,不料卻換來父母一句,“天那麼冷,看什麼海啊”12歲的小燕於是離家出走了,幸虧遇到了好心人,報了警,才把小燕送回家,否則後果不堪設想。

如何給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98%的父母都做錯了

有關專家曾經做過了一項調查“家長們能否守信?”結果95%的孩子都認為家長不守信用。

★ 孩子1:“媽媽說,做完作業就可以看會動畫片,我寫完了,媽媽卻不同意,說再讓我看一本書才能看電視,我當時就騙她我看完了。”

★ 孩子2:“我把家裡的花瓶打碎了,我媽媽問我誰打碎的,我說自己,然後被罵了。第二次,我打碎了一隻碗,媽媽問誰打碎的,我說貓”

★ 孩子3:“媽媽答應我考進前十,就帶我去旅遊,後來我考到了,但媽媽卻沒有帶我去,以後媽媽再做什麼承諾,我都沒有動力了,因為我知道她只是說說而已”

孩子在成長的過程中,沒有明確的主觀意識,而是通過外界的不斷影響和刺激,才建立了自己的是非價值觀。

所以,家長一定要約束自己的行為,對自己辦不到的事情就不要輕易承諾。

否則,一方面家長很難在孩子面前樹立威嚴,以後對孩子進行管教時,孩子會用自己手裡掌握的“把柄”進行反駁。另一方面,孩子容易建立錯誤的價值觀,他們就會認為“人是可以說謊的”。

如何給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98%的父母都做錯了

尊重孩子

曾國潘,是中國歷史上具有傳奇色彩的一個人物,他對子女的教育,被很多學者奉為教育界的寶典。

有一次,曾國潘的大兒子曾紀澤對父親說,自己不想參加科舉考試了,曾國潘同意了,還問曾紀澤想學什麼?

曾紀澤回答,“英語”

曾國潘說好,便請來專門的老師教兒子英語,自己也會學習相關知識並與兒子一起探討。

在曾國潘的鼓勵下,曾紀澤成為中國歷史上偉大的外交家,併成功從沙俄那奪回了西北邊陲的要塞之地。

在現實生活中,很多父母總是以孩子還沒有長大為由,干涉著孩子的選擇,這樣不僅容易破壞親子之間的關係,而且對孩子的成長也非常不利。

如何給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98%的父母都做錯了

如何給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98%的父母都做錯了

如何給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98%的父母都做錯了

如何給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98%的父母都做錯了

每一個孩子都是獨立的個體,都有自己的思想和價值觀。父母,要尊重他們的選擇,併為他們提供力所能及的幫助,這樣孩子們才會發揮自己的特長,更容易鍛鍊孩子承擔責任的膽識和能力。而且孩子們自己選擇的事情,也更容易激發他們的興趣和鬥志,即使不成功,對孩子來說,也是一種歷練。

孩子的童年只有一次,而且非常短暫。

父母應該快速進入自己的角色,並用心陪伴他們度過一個愉快的童年。

如何給孩子一個美好的童年?98%的父母都做錯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