運用好這些素材,教師資格證筆試50分到手!

運用好這些素材,教師資格證筆試50分到手!

1教師是興國之本

教師是興國之本。教育是國家發展的基石,教師是這塊基石的奠基者。國以人立,教以人興。教育決定著人類的今天,也決定著人類的未來。人類社會需要通過教育不斷培養社會需要的人才,需要通過教育來傳授已知、更新舊知、開掘新知、探索未知,從而使人們能夠更好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更好創造人類的美好未來。當今世界的綜合國力競爭,說到底是人才競爭,人才越來越成為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戰略性資源,教育的基礎性、先導性、全局性地位和作用更加突顯。“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實現,歸根到底靠人才、靠教育。

2教師是興教之源

教師是興教之源。國家發展靠人才,國家富強靠人才,人才培育靠教師。教育大計,教師為本。推動教育改革創新,辦好人民滿意教育,關鍵在教師。教師是立教之本、興教之源,承擔著讓每個孩子健康成長、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重任。中國的發展與進步,依賴於人民素質的提高和合格人才的培養,而人民素質提高與人才培養,取決於教師隊伍的素質和水平。一個國家和地區的教育水平,從根本上來說主要取決於其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沒有一流的教師,就培養不出一流的人才;沒有高水平的教師隊伍,就辦不好人民滿意的教育。

3教師是學問之師

教師是學問之師。教師樹立終身學習理念,是時代的需要、職業的需要、國家的需要。在信息時代做好老師,自己所知道的必須大大超過要教給學生的範圍,不僅要有勝任教學的專業知識,還要有廣博的通用知識和寬闊的胸懷視野。好老師還應該是智慧型的老師,具備學習、處世、生活、育人的智慧,既授人以魚,又授人以漁,能夠在各個方面給學生以幫助和指導。

做好老師,要有紮實學識。老師自古就被稱為“智者’”,俗話說,前人強不如後人強,家庭如此,國家、民族更是如此。只有我們的孩子們學好知識了、學好本領了、懂得更多了,他們才能更強,我們的國家、民族才能更強。紮實的知識功底、過硬的教學能力、勤勉的教學態度、科學的教學方法是老師的基本素質,其中知識是根本基礎。學生往往可以原諒老師的嚴厲刻板,但不能原諒老師學識淺薄。“水之積也不厚,則其負大舟也無力”。知識儲備不足、視野不夠,教學中必然捉襟見肘,更談不上游刃有餘。

教師要始終處於學習狀態,站在知識發展前沿,刻苦鑽研、嚴謹篤學,不斷充實、拓展、提高自己。過去講,要給學生一碗水,教師要有一桶水,現在看,這個要求已經不夠了,應該是要有一潭水。教師要牢固樹立終身學習理念,加強學習,拓寬視野,更新知識,不斷提高業務能力和教育教學質量,努力成為業務精湛、學生喜愛的高素質教師。

4教師是品行之師

教師是品行之師。立德樹人、教書育人是教師的神聖使命。做好老師,要有道德情操。老師的人格力量和人格魅力是成功教育的重要條件。“師也者,教之以事而喻諸德者也。”老師對學生的影響,離不開老師的學識和能力,更離不開老師為人處世、於國於民、於公於私所持的價值觀。一個老師如果在是非、曲直、善惡、義利、得失等方面老出問題,怎麼能擔起立德樹人的責任?廣大教師必須率先垂範、以身作則,引導和幫助學生把握好人生方向,特別是引導和幫助青少年學生扣好人生的第一粒釦子。

“師者,人之模範也。”教師的職業特性決定了教師必須是道德高尚的人群。合格的老師首先應該是道德上的合格者,好老師首先應該是以德施教、以德立身的楷模。師者為師亦為範,學高為師,德高為範。老師是學生道德修養的鏡子。好老師應該取法乎上、見賢思齊,不斷提高道德修養,提升人格品質,並把正確的道德觀傳授給學生。

師德是深厚的知識修養和文化品位的體現。師德需要教育培養,更需要老師自我修養。做一個高尚的人、純粹的人、脫離了低級趣味的人,應該是每一個老師的不懈追求和行為常態。好老師要有“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的奉獻精神,自覺堅守精神家園、堅守人格底線,帶頭弘揚社會主義道德和中華傳統美德,以自己的模範行為影響和帶動學生。

好老師的道德情操最終要體現到對所從事職業的忠誠和熱愛上來。好老師應該執著於教書育人。我們常說幹一行愛一行,做老師就要熱愛教育工作,不能把教育崗位僅僅作為一個養家餬口的職業。有了為事業奮鬥的志向,才能在老師這個崗位上幹得有滋有味,幹出好成績。如果身在學校卻心在商場或心在官場,在金錢、物慾、名利同人格的較量中把握不住自己,那是當不好老師的。

5教師是夢想奠基人

教師是夢想奠基人。教師的重要使命,就是為每個孩子播種夢想、點燃夢想,並幫助他們實現夢想。在學生的人生旅程上,教師豐富他們的心靈,開發他們的智慧,為他們點燃了希望的光芒。今天的學生就是未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夢的主力軍,廣大教師就是打造這支中華民族“夢之隊”的築夢人。教師不僅僅是知識的傳播者,更是學子人生夢想的播種人。

運用好這些素材,教師資格證筆試50分到手!

教師資格證《綜合素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