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囚臨死前的一番動作,劊子手扔刀磕頭!

死囚臨死前的一番動作,劊子手扔刀磕頭!

明朝滅亡之際,社會動盪。很多人都在為生死做艱難抉擇。是玉碎還是瓦全,明朝文武百官乃至皇帝都要考慮。崇禎皇帝雖然平庸無為,卻選擇以身殉國。文武百官中卻出了吳三桂之流的叛將。也有很多人以死報國。

有個人臨刑前一句話,讓刀斧手都當場下跪磕頭。

此人便是明朝大臣左懋第。左懋第,山東萊陽人,崇禎四年進士出身。整個崇禎時期,他的仕途一直波瀾不驚。崇禎十七年,他奉命出巡江南,陰差陽錯躲過了李自成攻佔京師的劫難。

死囚臨死前的一番動作,劊子手扔刀磕頭!

左懋第雖是文人出身,卻滿懷一身壯懷激烈的豪傑之氣。明末危難之際,左懋第常常滿懷憂憤。

在左懋第任陝西韓城知縣時,正是李自成得意之時,無不官員聞風喪膽。李自成圍攻韓城時,左懋第卻臨危不懼,組織全城軍民拼死反擊,最終無功而返。

崇禎死後,左懋第多次向南明進言。左懋第堅決主戰,可惜昏庸的隆武帝一心求和,滿朝文武隨聲附和。可是文武大臣們一聽要派人前去和談,沒人敢應承。隆武帝便把這個苦差事推給左懋第。左懋第本是主戰派,卻被任命為南明和談使團的代表,簡直讓人哭笑不得。但左懋第骨子裡的忠君思想,讓他不可能像其他人一樣。臨危受命渡江北上,開始了這次殺機四伏的和談之行。

死囚臨死前的一番動作,劊子手扔刀磕頭!

當時清廷是攝政王多爾袞當權,瞧不起南明小朝廷,對使團也是不理睬。當時四夷館是專門接待外藩屬國的場所,使團被安排在那裡。左懋第大怒,說南明並非清挺屬國,不該住在此地,最後被安排在了鴻臚寺。

清朝大學士剛林接見南明使團,讓他們按照女真人習俗坐在地氈上。左懋第說:“中原人不習慣坐在地下。”命人搬來椅子大大方方坐下。

剛林對南明朝廷百般刁難,都被左懋第針鋒相對。剛林威脅道:“大軍即日就要南下!”左懋第亢聲答道:“江南地廣兵多,豈容你等小覷!”剛林詞窮大怒離去。多爾袞便下令把南明使團全部軟禁起來。先後派遣洪承疇等一批前明降臣前來勸降,都被左懋第罵了出去。

死囚臨死前的一番動作,劊子手扔刀磕頭!

後來,清廷派人威逼使團削髮留辮,左懋第置之不理。但使團裡有個姓艾的中軍,貪生畏死偷偷削髮,左懋第看到後怒不可遏,便讓左右狠狠打了他一頓板子,艾中軍傷重斃命。清廷聞訊派人追究。左懋第說:“我用明朝法令處罰明朝之人,與貴國何干?”清廷惱羞成怒,把他們全部關入刑部大牢。

多爾袞賊心不死,還是想讓左懋第投降。他派人把使團為首5人押來,好言勸告。可是左懋第一心求死。

多爾袞命人把他們押赴法場斬首。左懋第等五人到了菜市口,向南四拜,引頸待戮。誰知多爾袞仍不死心。臨刑前,“忽一官飛騎至”,傳達多爾袞的命令:降者封以王爵。

死囚臨死前的一番動作,劊子手扔刀磕頭!

左懋第厲聲喊了八個字:“寧為南鬼,不為北王!”

負責行刑的楊某在前明時就是劊子手。他雖出身卑賤,卻良心未泯。此刻要親手斬殺這些忠臣義士,心中愧悔無極。

他至深敬佩左懋第等人的風範。楊某把刀扔在一旁,“涕泣叩頭而後行刑”。

他給這些人下跪磕頭後,才舉刀行刑。左懋第雖死,英風不滅,輝映世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