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俗语“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可种荞麦”,如何理解这句话?

农夫也疯狂


农村人对土地的感情很深,尤其是农村的老人,他们一辈子都深耕在泥土之中,所以他们对庄稼的种植十分的熟悉。虽然现在的年轻人已经到大城市中生活,但家里的土地老人们还会坚持种植。因为在他们看来土地一旦荒废了是要被看笑话的,因为在农村很多七八十岁的老人,只要身体一直都健康,那他们就会一直坚持下地干活。当然农村的孩子从小就接触到土地,所以他们对各种果蔬也非常的亲切。

在农村什么时候种植农作物都是有说法的,因为蔬菜都是季节性的植物,在相应的季节下,温度和环境都能够达到最优,蔬菜生长的也更加旺盛,大家也能够及时吃到各种新鲜的蔬菜。而农村老人在种植的过程中也会说着“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可种荞麦”这句谚语,怎么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呢?

其实农村在种植农作物的过程中有很多的谚语,这些谚语都是在长期的农耕实践都得出的结论,千百年来大家都是依靠这样的经验去从事种植过程。并且及时的指导大家从事农作物的种植,比如说“清明前后,种瓜得豆”说的就是农民在春耕时候的播耕情况。而到了夏季的时候一般都会有三伏天,每伏之间的间隔是10天,这也是一年里最热的时候,很多人都会在三伏天的时候注重养生,而农民则是在三伏天里种植瓜果。

头伏天就可以种植萝卜了,这时候的萝卜吃起来更水嫩清脆,二伏天的时候就可以种上各种青菜、白菜等等,而到了三伏天的时候还能够赶上种植荞麦。这个谚语说得就是农村种植农作物的方式,通过对季节和气候的变化来达到农作物的及时种植,过了这个季节,那 庄稼的生长也就错过了最好的时间,成熟之后的产量和品质都会受到影响。春耕、夏耕、秋耕都可以种植不同的农作物,而在夏季的时候萝卜、荞麦、青菜则是最佳的种植时间。

在最佳的时间内种植,那要不了多久就可以进行采收,但如果是错过了时间,那可以就会出现不生长或生长速度缓慢且口感差别很大的问题。当然种植这些瓜果也是为了防止玉米、大豆、水稻等粮食因为天灾的影响导致减少,而农民就可以种植这些果蔬进行补救,这样的话就能够减少大家的损失。所以说每句俗语都是有着特定的实用性,大家怎么看呢?


新农村的日与夜


我们这边是说“头伏萝卜二伏芥,三伏里头种白菜”。其实,这是一句农谚俗语,是关于农业生产活动的!在以前,农村的劳动人民由于大多不识字,无法将农业经验记录下来,就会通过这些耳熟能详、通俗易懂的大白话将经验总结传承下去。下面就简单聊一下,仅供参考:

一、先简单介绍下“三伏天”

要知道,一年中最热的时候就是三伏天了,大概是每年的7月中旬到8月中旬。而三伏又分为初伏、中伏和末伏。一般来说,三伏天大多为40天,也有30天的时候。其中初伏和末伏各自都是10天,而中伏则为10天或20天(一般是以立秋日或其后两天如果出现庚日,中伏就为10天,否则为20天,不过大多年份中伏为20天,因此,大多年份的三伏天为40天)

二、“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可种荞麦”的意思

上面已经介绍了三伏天的一些情况,由于前后为30天或40天,这期间也是有农业生产活动的。人们为了便于记忆,就将萝卜、白菜、芥菜以及荞麦的种植时间与三伏天相结合,这对于农业生产新手就很容易上手了。因此,这句话的意思是说:

在头伏(即初伏)的这10天内,是适宜种植萝卜的。

在二伏(即中伏)的这10天或20天内,是适合种植白菜、芥菜等蔬菜的。

而到了三伏(即末伏),也就是立秋后这10天时间内,还可以种植荞麦的。


龙百晓生


农村俗语“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还可以种荞麦”,这话是什么意思?

其实这句话就是对农村作物种植时间的一个总结语,这也是农民根据多年来的种植经验,汇总编出的一句易记种植季节性蔬菜的节时。


冬季有三九,夏季三伏,这个想必大家都知道。头伏萝卜也就是当夏季进入头伏时,正是种植萝卜的好时候,二伏菜也是说二伏天气适合白菜等菜的播种,同理是到了三伏天还可以种植荞麦。

这句话的用途对于那些年轻一代的农民来说还是非常重要,在农村现在很多新生代农民对于什么季节种植什么作物都没有了概念

,因而在作物种植上他们就不得不询问上一代老人,这在农村是常有的事。

有了这句简洁又朗朗上口好记的话,在什么季节种植什么菜就一目了然了。


农大知事


不同作物有不同的生长期。它们生长的温度也不一样。过早过晚种植,对它的产量和质量,有一定的影响。头伏萝卜二伏菜,三伏种荞麦。 这个时间种植,只能在黄河以北一带地区。因为祖国地大物博各地的气温不一样。聪明智慧的中国劳动人民,千百年积攒的经验,是有一定的科学道理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