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科股權之爭後,改革繼續,重構工資體系,論資排輩不存在的!

萬科股權之爭後,改革繼續,重構工資體系,論資排輩不存在的!

經歷了股權之爭的萬科,萬科創始人王石宣佈退出董事會後,萬科並沒有停止變革的步伐。自2012年開啟城市配套服務商的新定位以來,與之匹配的頂層制度設計、組織管理變革一直在進化。

2017年發佈的萬科事業合夥人綱領,可以說是萬科在新時代的“基本法”,在這一框架之下,萬科在過去幾年進行了事業合夥人持股、員工跟投、事件合夥的變革,如今已進入深水區。萬科內部去年至今一直在進行組織重建,最新進行的板塊是員工職級工資體系的重構。

新的工資體系中最大的亮點,萬科在國內首創了“崗位責任工資”的設置,員工根據評定能上能下,打破了現行工資體系只上不下的局面。

據悉,為配合戰略轉型的進程,萬科薪酬體系一直在調整。自2016年10月,萬科開始對員工進行固薪矯正,從行業50分位線提高到75分位線;2017年底,完成對獎金體系的重構;2018年,公司重點圍繞工資體系開展重構。在近期召開的人力資源系統半年度會上,重點討論了職級工資體系的溝通和落地方案。

此次工資改革覆蓋全體員工,重構之後的月薪將由基本工資和崗位責任工資組成,其中基本工資不再與職級絕對掛鉤,而以員工的專業能力和工作經驗為主要依據,同時考慮社會工資水平而確定。更值得關注的是崗位責任工資的設計,根據員工承擔的責任大小、任務多少、風險高低來確定,每年至少評定一次,能上能下。

此次的工資體系調整,也意味著,一個專業能力和工作經驗非常強的中基層員工,可能基本工資會和高管差不多;崗位責任工資則可以根據個人負責的業務責任和環境變化動態調整。據瞭解,萬科此次還將符合標準的外包員工納入編制,公平對待所有為萬科提供服務的人員。

整體來看,萬科開創了國內“崗位責任工資”的先例,打破了職級、績效這種相對固化的工資體系,而採用一種更為靈活、人性化的方式,貫徹“勞有所得,多勞多得,奮鬥者文化”的價值觀。

萬科不僅僅是從房地產行業衝出的黑馬,更是國內全行業中突破固化工資體系的先驅者,對此,小編只能表示革命尚未成功,改革仍需努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