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升小的祕密22:孩子希望爸爸媽媽做這10件事,最後一件現在就做

家教智慧

幼升小專欄後面有不少留言,這裡摘錄4條分享給大家,說明父母也都有這個交流需求,大家一起分享故事、案例、問題,互相啟發,找到屬於自己的家庭教育方法。

“說的太好了,在我們的人口大國裡,的確很多方方面面做的不到位,大人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大人怎麼做,孩子就會怎麼做。有一次,我和我女兒在辦事大廳的洗手間,看到一個穿的非常高貴的夫人,把她的腳伸到洗手檯上,擦洗腳上的泥漿,我女兒就說,那人太沒素質了,我告訴她,人美在心靈,不在外表,鞋擦的再幹淨,心靈卻醜陋。”

“文章很好。其實訓小孩子跟訓練工作犬道理差不多:規則、強化、激勵、懲戒。——其實小孩子根本不值得所謂的“溺愛”,你溺愛它,將來它頂多是個寵物犬,但你訓練它,它將來就是工作犬。道理完全相同。”

“說的太到位了,性格決定命運,父母的言行舉止、決定孩子的人生性格、望天下父母先教育好自己。做好榜樣。”

“大道理誰都懂 具體怎麼實施呢”

現代社會節奏很快,年輕的爸爸媽媽以為對孩子的教育上也可以速成,聽了一些家庭教育講座就以為掌握了全部的秘訣,然後迅速使用,希望立刻看到結果,如果孩子沒有達成期望,慢了一點就開始焦慮不安,這是一個很大的誤區。

幼升小的秘密22:孩子希望爸爸媽媽做這10件事,最後一件現在就做

年輕的爸媽們,你知道孩子真正需要的是什麼嗎?在幼升小的面談現場有一個問題是“誰會給你講故事?”大部分的父母是做這件事的,但也有部分孩子想了很久,搖搖頭;有些孩子還會眼圈紅,表示很久沒有得到爸爸媽媽的擁抱和交流,更別說輕輕的講故事了。

或許,有時候我們因為太忙而疏忽了許多陪伴孩子的時間和方式。根據現場孩子們的回答,這裡推薦10個細節,也算是對第4條留言的回覆,“具體怎麼做?”,我這裡也僅僅提供一些參考,真正有心的父母不看也會去做,甚至超過10個細節。

第一件:擁抱

孩子臨睡前的一個擁抱,孩子遇到困難時輕拍他們肩頭,或者安撫孩子的後背,孩子受了委屈時一個溫暖的懷抱,孩子回家時一句,父母親切一句“張小明同學,回來啦”……這是我們訪談的大部分孩子表示希望得到爸爸媽媽愛的方式是擁抱。還有一些孩子提出:“爸爸媽媽為什麼不能一起來愛我?”所以,在這裡列在第一條

建議:擁抱的本義是讓孩子感受到關心和愛,在我們的傳統文化中父母表達是比較含蓄的,一般都不願意表白自己對孩子的愛。可是,現在的孩子們需要爸爸媽媽把愛說出來用動作表達出來,這就是一個細節。另一方面:這些年來一直都居高不下的離婚率又讓很多孩子失去了完整的愛,作為家長應該創造機會讓孩子能儘量享受完整的愛,而擁抱時表示親密關係的直接提現。

幼升小的秘密22:孩子希望爸爸媽媽做這10件事,最後一件現在就做

第二件:請尊重孩子的個人形象

很多潮爸潮媽喜歡把孩子打扮的成酷哥、靚妹,經常在朋友圈曬自己的小少爺小公主的美顏照,至於孩子們是不是喜歡家長給自己設計的“包裝”就不管了。在我們的訪談中,有80%以上的孩子對家長的這些行為表示不滿。孩子也需要重視自己的個人形象。

建議:給你的孩子適合他們年齡的打扮,讓你的孩子獨立地去從事一些事情,然後說一聲:“真漂亮”!

第三件:保護孩子的隱私和秘密

把孩子的秘密當作笑話對別人講,比如把孩子尿床的囧事告訴鄰居,拿孩子的作文、日記裡隱秘的事開玩笑。家長們對孩子的一些良好行為通常不能給予適當而及時的稱讚,而對孩子的錯誤,總是不分場合地過分指責和嘲笑。 這是孩子們非常反感的事,僅僅因為你是“強大的父母”,他們拿你沒有辦法,但內心將你拉黑是一定的。

建議:兒童的自尊是通過父母對其尊重培養出來的。尊重意味著你必須將孩子看成是獨一無二的“這一個”,允許孩子發展自己的愛好和追求。尊重他的隱私和個性,不要什麼都替他做主,多對孩子伸出拇指(讚賞)而不是食指(指責)。

幼升小的秘密22:孩子希望爸爸媽媽做這10件事,最後一件現在就做

第四件:爸爸媽媽給孩子做榜樣

留言中也有家長提到這一點,這裡不展開了,道理不多講了。在孩子的整個成長期,都會模仿爸爸媽媽的行為,並以爸爸媽媽為楷模。舉幾個細節吧:孩子在家時做作業時,爸爸媽媽應該一起閱讀或者做認真自己的工作,而不能當著孩子面一直刷屏玩遊戲;有孩子在場的時候,不要抽菸,打麻將,說粗話;即使夫妻之間生活裡有些小矛盾,也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大吵大鬧,而是選擇孩子不在場的時候理性解決;外出時,遵守交通規則,不加塞,不擁擠,自覺排隊,公共場所小聲交流。羅列無止境,不多寫了,下面的這個建議是原則,記住對照就好。

建議:家長應時刻提醒自己,你的孩子正在觀察你,因此你必須十分注意自己的一舉一動。把你自己的行為當成一個好榜樣,作為禮物送給孩子。

第五件、告訴孩子基本的道理

孩子成長的道路上,需要父母提供一些為人處世的規則,以使其懂得凡事不能為所欲為,以及自我約束的重要性。這些教育卻不能是生硬的,需要父母慢慢引導。例如昨天一個新聞,上海迪士尼樂園一個8歲男孩引發的糾紛,其中就可以看出父母在孩子教育上的缺失,公共場所恪守什麼行為邊界,8歲還不懂將來就會吃虧,現在已經鬧出事端,上了頭條刷屏了,對於其他父母就是一個警示,一定要在孩子形成基本價值觀的時候告訴他基本的道理,當然可以通過繪本、故事的方式通俗易懂的告訴他,不是講一些概念名詞。

建議:把這個社會規範的一切儘可能早的讓孩子理解,一定是正確的規範,而不是潛規則,這樣他就會對一切人和事都能正確平等的對待。

幼升小的秘密22:孩子希望爸爸媽媽做這10件事,最後一件現在就做

第六件:爸爸媽媽和孩子一起玩

60%以上的受訪談孩子,和家長在一起遊戲的時間平均每天不到半個小時,20%的孩子不到15分鐘,另有近20%的孩子在一天之內見不著家長。對於孩子們來說,再多的玩具,再好的保姆,再高檔的幼兒園也代替不了爸爸媽媽的陪伴。這也列入孩子最希望爸爸媽媽做的事,至於怎麼玩,例如讀一個故事,一起搭個積木城堡,一個算個數學題,或者玩個棋類遊戲等,前面的文字裡有敘述,後面也會專題講親子游戲,這裡不展開講了。

建議:即使工作再忙再累,也要抽出時間來和孩子在一起盡情地遊戲,實際上孩子要求不高,“每天玩一下!”這一下其實真正的時間不會太久,20-30分鐘足夠了,要讓孩子知道他在你心目中始終是第一位的。在玩的時候,你一定是真誠而愉快的而不是應付了事,讓孩子知道你非常樂意與他在一起。

第七件:讓孩子有一個小夥伴

孩子需要與同齡或略大的孩子玩耍,和夥伴在一起孩子能學會妥協、同情和合作,還會發展出一些新技巧、興趣、責任心等等。可是,沒有夥伴成為現在城市孩子最大的煩惱。 當然這一點隨著二胎政策的放開會逐步改善,現在二胎的家庭已經越來越多了。但在現有的獨生子女的基礎上,還是需要給孩子找一個玩伴,給他與外界交流合作的平臺和機會。

建議:家長們可以把緊閉的房門打開,迎接孩子的夥伴,或是讓孩子走到外邊去接觸更多的朋友。

幼升小的秘密22:孩子希望爸爸媽媽做這10件事,最後一件現在就做

第八件:和孩子一起養成好習慣

在現在這個時候,這一件禮物就更顯得重要,大部分父母一邊忙工作,一邊照顧家裡,就不太注重鍛鍊身體,家裡衛生打掃也不及時,也不會經常閱讀寫作,空下來就打遊戲,上網,刷抖音……而這些生活的小細節,孩子卻看在眼裡,潛移默化。等你發現他有許多壞習慣的時候,內心不要太苛責他,因為你自己也沒有做好。就像一個幽默段子說的那樣:“你覺得在複印一個資料時,發現歪了,怪誰呢,當然不能怪複印件自己,因為原件就歪了,該怎麼辦呢?最好的辦法就是把原件擺擺正,下一張就正了。”孩子就是父母的複印件,父母是孩子的原件,這個比喻還算貼切。

專家建議:保持你的好習慣,從點滴小事培養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

第九件:給孩子一個可到達的目標

孩子沒有出生就開始學習,孩子剛睜開眼睛看世界就面臨著學習的壓力,孩子剛會說話就開始讓孩子學著閱讀,孩子一天天地長大,現在馬上要幼升小了,目標也一個個地增多,很快學習的壓力也會慢慢上來,所有的孩子都不希望家長拔苗助長。他們說:“我們可以做好自己的事,能做好的事。”這說明只要給孩子制定一個可達成的目標,孩子會努力去實現,要相信他的潛力。

建議:對孩子來說,壓力過大會影響他們學習的內在動力。學習的興趣和動力來自家長的理解和合理的目標要求。

幼升小的秘密22:孩子希望爸爸媽媽做這10件事,最後一件現在就做

第十件:讓我們一起微笑

“我們的父母太嚴肅,沒有幽默感。”這就是很多孩子覺得一些親子劇或者綜藝節目裡的父母很出色,因為,那些父母總是和孩子一起歡笑。而在他們生活裡,很少看到父母真誠的歡笑,一則由於生活壓力的緣故,第二也可能希望保持自己權威的模樣。因為上一代父母在自己的印象裡就是不苟言笑,自己現在做了父母,也要保持這種讓孩子害怕的威嚴感。這個想法其實是out了,現在的孩子不吃你這一套,只會覺得你古板。

建議:中國的傳統使很多父母覺得,在孩子面前就應該嚴肅,這樣才有威嚴,其實,愛笑的父母會讓孩子看到生活輕鬆和愉快的一面,讓他們對生活充滿信心。不要總是對孩子一本正經,笑聲能讓他們更加熱愛生活。

幼升小的孩子本身或許有焦慮情緒,希望爸爸媽媽給孩子這10件禮物,可以全部送給他,也可以一件一件送,有些可以慢慢來,有些現在就可以做,例如最後一件,微笑著欣賞孩子現在做的事,他一定會很開心。試一試吧!

原創不易,若覺得有收穫,可以自由打賞,也可轉發給需要的朋友,或者把您遇到的困惑留言給我。也可關注公號“陳老師家長匯”,或在喜馬拉雅FM平臺搜索“北緯32度半”,給您最合適的育兒方法音頻指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