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患者的「黎明現象」

糖尿病患者的“黎明現象”

為什麼糖尿病患者會在夜間發生比較嚴重的低血糖? 要了解這一原因,首先需要學會鑑別“黎明現象”和“索莫基反應”。 黎明現象一一糖尿病患者在夜間血糖控制尚可且平穩,即無低血糖的情況下,於黎明時分(清晨3~9時)因各種激素間不平衡分泌引起的清晨高血糖狀態。 索莫基反應一一又稱為反彈的高血糖,即在黎明前曾有低血糖,但症狀輕微、短暫而未被發現,繼而發生低血糖後的反跳性高血糖。 所以只看晨起空腹血糖難以分辨是黎明現象還是索莫基反應,如果不加以鑑別就在夜間增加胰島素用量,很有可能會導致夜間的嚴重低血糖事件。 疑問5:怎麼鑑別黎明現象和索奠基反應? 最簡單的辦法就是加測夜間血糖或戴動態監測儀器。 疑問6:以下對於胰島素的看法,哪些是對的,哪些是錯的呢? 1.打了胰島素就會有依賴。□ 2.胰島素打得越來越多,自身胰島細胞會退化、消失。□ 3.長期注入胰島素會失效。□ 4.胰島素打得越少越好,一針比四針好。□ 5.打上胰島素就不用控制飲食了。□ 正確答案是××××× 具體來說,首先,胰島素是不會“上癮”的,在全國範圍內對2型糖尿病的研究表明,門診有很多初發糖尿病患者,注射胰島素強化治療後,最終可不依賴任何藥物。這說明,初發糖尿病的患者在通過科學的飲食、運動、生活方式的教育培訓I後,即使不依賴胰島素也能很好地控制血糖。 其次,使用外源性胰島素,有助胰島細胞減輕負擔,並不會導致胰島細胞退化,反而能讓自身胰島細胞得到養息。 第三,關於胰島素的劑量,需要以將血糖控制在正常範圍內為標準,上不封頂。該劑量不僅與體重、胰島功能好壞有關,還和人體內外環境變化有直接關係。我們可通過生活方式的管理、減輕體重、消除胰島素抵抗來減少胰島素劑量。 第四,胰島素分為長效、中效、短效,不能一概而論認為打了一針胰島素就後顧無憂了,使用胰島素需要及時檢測血糖調整用量。當然在病情滿足的條件下,打的次數越少越好。 最後,注射外來胰島素本身就會使體重增加,因此限制飲食是必需的,否則體重增加將會導致胰島素劑量的需求加大,同時還會引起肥胖併發症。 疑問7:哪些人必須要用胰島素? 疑問8:影響胰島素作用的因素有哪些?哪些症狀提醒我們胰島素的量需要調整了? 1.運動有助提高胰島素敏感度。 2.炎症反應會使血糖升高,所以感冒發燒時需要加測血糖,必要時臨時增加胰島素用量。 3.胰島素代謝需要經過腎臟,因此如果腎臟出問題,會使胰島素在體內聚積,降糖作用增強。如果之前血糖控制不理想,血糖又在逐漸降低,要警惕腎病的發生。 疑問9:如何知道吃多少合適? 趙主任建議以一週為限,每天記錄自己的體重,如果一週後體重增加了,就需要減少進食量。這種方法比較簡單、靈活。 (編輯宋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