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速创新药审批上市,造福广大肿瘤患者

在40年历程中,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推进和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临床肿瘤学事业也有了巨大的发展。

原发性肝癌是全球常见的恶性肿瘤,肝癌起病隐匿、进展迅速、治疗棘手、预后很差,每年发病85.4万人,而死亡81万人,死亡与发病比高达0.95。特别是在我国,年发病人数高达46.6万,死亡42.2万,即发病和死亡人数均超过了全球50%。同时,与欧美国家相比,我国的肝癌无论在发病原因、流行病学特征、分子生物学行为,还是在临床表现与分型以及治疗策略上都有着独特的特征,即具有高度异质性,并且明显影响患者的预后。在欧美国家,不能手术和进行局部治疗(介入、消融等)的晚期肝癌患者,自然生存期为9~11个月,而在我国只有3~4个月,严重地危害国民的健康和生命。因此,政府和临床肿瘤学界对于肝癌的防治给予了高度重视。

随着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积极采用手术、局部治疗、分子靶向药物和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我国肝癌患者的5年生存率已经逐渐提高到12.1%,但是仍然面临巨大的临床需求,需要大力改善生存获益。研发、上市创新抗肿瘤药物是非常重要的策略和有效的手段,可以为肿瘤治疗提供新的武器,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和延长生存时间,带来生命的新希望。2015年以来,中国食品与药品监督管理总局(CFDA)锐意改革,积极支持创新药物的研发,对于临床疗效优势显著的创新药物加速审评、审批或者优先审评、审批,成效显著。比如2017年初,瑞戈非尼被批准用于转移性结直肠癌(mCRC)和胃肠道间质瘤(GIST);2017年底即被批准用于晚期肝细胞癌(HCC),距离美国FDA的批准,仅相差7个月时间,真正实现了全球同步上市,有力地提升了我国对于有关肿瘤的综合治疗和效果。

突破抗肝癌新药困境,瑞戈非尼开启肝癌全程管理新时代

2007年,小分子的索拉非尼治疗晚期肝癌获得成功,2008年即在我国上市,从此开启了肝癌分子靶向治疗的大门。之后的10年间,全球抗肝癌新药研发不断遭受挫折,一系列大型临床研究多以失败而告终。直到2015年,瑞戈非尼用于索拉非尼治疗失败进展后患者的RESORCE研究获得预期的阳性结果,临床获益具有显著性优势,从而实现了全球二线治疗肝癌研究的零的突破。2017年,继欧美之后,瑞戈非尼作为优良的创新药物,在中国获得了CFDA优先审批和加速上市,这是中国肝癌综合治疗迈向全程管理新时代进的一个里程碑事件。

循证研究证据

瑞戈非尼是多激酶抑制剂,具有抗血管生成、抗肿瘤增殖和抗肿瘤转移和抗肿瘤免疫逃逸作用。

RESORCE 研究是一项随机、对照、全球多中心Ⅲ期临床研究,纳入了患有无法切除的 HCC 且在随后使用索拉非尼治疗期间出现病情进展的患者 573 例,其中在我国(大陆及台湾省)纳入 156 例。这些患者以 2:1 的比例被随机分组,分别服用瑞戈非尼 160 mg/日或安慰剂联合最佳支持治疗(BSC)。研究主要终点是总生存期(OS),次要终点包括进展所需的时间(TTP)、无进展生存期(PFS)、客观肿瘤缓解率(ORR)和疾病控制率(DCR)等。

结果显示,试验组的中位OS为 10.6 个月,而对照组为 7.8 个月[风险比(HR)为0.62]。同时,两组患者的中位PFS分别为3.1个月和1.5个月,中位TTP分别为3.2个月和1.5个月,ORR分别为 10.6%和4.1%,DCR分别为65.2%和36.1%。瑞戈非尼常见的不良事件有高血压、手足皮肤反应、乏力和腹泻。

对于RESORCE研究数据的进一步探索性分析表明,索拉非尼-瑞戈非尼序贯治疗方案,使患者全程中位OS达到26个月,这是延长肝癌患者生存期的新突破。

指南共识推荐

由于瑞戈非尼在应用于索拉非尼治疗失败的晚期肝癌患者疗效确切,且安全性较高、患者耐受性好。瑞戈非尼已被美国国立综合癌症网络(NCCN)原发肝癌指南、欧洲肿瘤内科学会(ESMO)以及巴塞罗那(BCLC)肝癌治疗指南等收录和推荐,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原发肝癌诊疗指南也推荐为晚期肝癌二线标准药物,内容即将公布。

填补结直肠癌三线治疗空白,瑞戈非尼研究彰显中国特色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第三大最常见的癌症,每年新发病人136万例,病死69.4万例。近十年来美国CRC发病率持续下降,但是在我国仍呈上升趋势,2015年结直肠癌的新发病例数达到 37.63万,其中男性21.57万,女性16.06万;因CRC死亡19.10万人,其中男性 11.11万人,女性 8.00万人。预计到2035年中国将有超过48万例新发CRC患者,约有50%的病例会发展成mCRC。

化疗仍然是mCRC系统治疗的基石, 通常以5-FU类、奥沙利铂和伊立替康为基础的两药联合方案作为一、二线标准化疗。可是在二线标准治疗失败后,相当多的患者体质仍然比较好、求生愿望强烈,而临床上面临无药可用的情况,亟需安全有效的后续治疗药物和方案。瑞戈非尼在中国上市,填补了mCRC三线治疗的空白。

循证研究证据

欧美地区的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CORRECT 研究首次证实,在既往接受过标准化疗和靶向治疗失败后的mCRC中,瑞戈非尼可显著延长患者的OS。

为了进一步验证瑞戈非尼在亚洲人群中的疗效,由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李进教授牵头进行了主要针对中国在内的亚洲患者的国际多中心Ⅲ期临床CONCUR研究,我国大陆、香港和台湾地区以及韩国和越南的25家中心积极参加。根据国情,即贝伐珠单抗和西妥昔单抗的临床应用率仅有10%~30%,在研究设计上有别于CORRECT 研究,即没有强制要求入组患者既往使用贝伐珠单抗和西妥昔单抗等靶向药物。

可喜的是,在亚洲人群中,相比于安慰剂,瑞戈非尼显著地提升生存获益,瑞戈非尼联合BSC组的中位OS为8.8个月,而安慰剂联合BSC组的中位OS仅为6.3个月(HR=0.55);未经靶向治疗的患者,瑞戈非尼组中位OS达9.7个月,安慰剂组仅为4.9个月(HR=0.31)。同时,瑞戈非尼联合BSC显著改善PFS,分别为3.2个月和1.7个月(HR=0.31)。并且无论患者是否曾经用过贝伐珠单抗和(或)西妥昔单抗等靶向药物,瑞戈非尼均能显著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CONCUR试验的结果丰富和验证了瑞戈非尼在既往接受过治疗的mCRC患者中延长OS的科学证据。最新REVERCE研究也进一步证实瑞戈非尼的三线治疗mCRC地位,先用瑞戈非尼的R-C方案的中位OS达到17.4个月。

基于CONCUR研究结果,CFDA在中国获批的适应证也有别于美国,允许瑞戈非尼直接用于既往化疗失败的mCRC患者。这一适应证特别符合我国国情的,因为如前所述,我国患者中,既往一、二线治疗中接受靶向治疗的比例较低,而仅采用化疗失败的mCRC患者更可能从瑞戈非尼治疗中获益。

指南共识推荐

基于以上多项循证医学高级别证据,瑞戈非尼已经被NCCN、ESMO等多项国际指南推荐为mCRC三线标准治疗。2017版中国卫生健康委员会《结直肠癌诊疗规范》推荐瑞戈非尼用于mCRC三线治疗,也被2018版中国临床肿瘤学会《结直肠癌诊疗指南》一级推荐为三线标准治疗。新发表的《中国结直肠癌肝转移诊断和综合治疗指南》也明确推荐瑞戈非尼作为唯一的三线标准治疗。

创新GIST三线标准治疗,瑞戈非尼显著控制疾病进展

瑞戈非尼用于晚期GIST的治疗,已在全球70多个国家地区获得批准;并于 2017年在中国免予临床试验而获得治疗GIST的适应证和直接上市。

循证研究证据

全球多中心、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的Ⅲ期临床GRID研究显示,瑞戈非尼可以降低GIST患者疾病进展风险达73%,中位PFS相比对照组延长5倍以上,三线治疗的PFS长达4.8个月,并且显著提升提高生活质量,治疗方便性和依从性好。目前在中国,瑞戈非尼是唯一用于GIST三线治疗的药物。

指南共识推荐

在中国临床肿瘤学会《中国胃肠间质瘤诊断治疗共识(2017 年版)》中,瑞戈非尼已被积极推荐为三线标准治疗药物(一级推荐)。

“十年磨一剑”,在中国,瑞戈非尼已经优先上市,不仅可以用于晚期肝癌二线治疗,也是目前唯一上市的结直肠癌小分子靶向治疗药物和胃肠间质瘤的三线标准治疗。瑞戈非尼能够显著提高患者生存获益,显著降低死亡风险。同时,口服方便,可以免去住院花费,业已成为规范化综合治疗的重要手段。

党的“十九大”和本届人大政府工作报告中,已明确提出要把治理雾霾和攻克癌症作为国家的两大科技攻关重点。为此,国务院和政府有关部门已经出台了一系列优先和优惠政策,积极推动和落实。可以相信在党和国家的大力支持和关心帮助下,将来会有更多、更好的创新抗癌药加速研发、获批进口和上市,造福广大肿瘤患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