肩痛當做肩周炎鍛鍊 你以爲治了你的病?

“醫生,我最近肩疼得厲害,整晚整晚睡不著覺,肩膀也抬不起來,我是不是得了肩周炎呀?”患者李先生焦急地問道。其實,經過認真仔細地查體及閱讀X線片、MRI(核磁共振)之後,結果顯示這並不是肩周炎,而是典型的肩袖損傷。今天就來普及一下什麼是“肩袖損傷”?它和“肩周炎”又有什麼區別?

肩痛當做肩周炎鍛鍊 你以為治了你的病?

肩袖是由岡上肌、岡下肌、肩胛下肌、小圓肌的肌腱在肱骨頭前、上、後方形成的袖套樣肌樣結構。它的作用是維持肱骨頭的穩定性。肩袖損傷可以是急性創傷造成,如摔跤、上肢牽拉、突然用力等,也可以由於反覆的勞損引起,進而造成肩袖實質撕裂。在中老年群體肩關節疼痛中最常見的是肩袖退變、質地變脆引起的肩袖損傷。典型症狀是頸肩部夜間疼痛(嚴重時甚至被痛醒),上舉手臂疼痛;不敢向疼痛的一側睡;肩關節可在外展、上舉或後伸時無力,有時連生活自理也存在困難,其活動受限最大的特點是主動活動範圍小於被動活動範圍。

而肩周炎又稱“凍結肩”、“五十肩”、“肩關節粘連性關節囊炎”,好發於50歲左右的女性,是自體免疫異常導致的特異性關節粘連。肩痛活動力量無減弱,主被動活動受限範圍一致,時重時輕,但有一定的自愈傾向。

因此,這兩種疾病都可以引起肩部疼痛或活動受限,但二者卻有本質的不同,萬不可盲目把肩關節疼痛或活動受限扣上肩周炎的帽子。

特別說明

:有不少老年患者在肩部出現疼痛的情況下,將其主觀認為是肩周炎,自己到小區的健身區藉助健身器材掄胳膊,試圖以此來緩解疼痛。然而,不少人發現,胳膊疼痛症狀不僅沒有減輕,反而越掄越疼。這實際上是加重了肩袖損傷撕裂的程度,等到損傷的肩袖不能修復時,最終只能做反肩置換手術。

專家提醒:長期以來,由於對肩關節損傷存在認知誤區,老百姓們習慣了只要是肩關節疼痛和活動障礙就認為是“肩周炎”惹的禍,似乎“肩周炎”就是肩關節唯一的疾病。實際上,肩周炎只是許多肩關節疾病中的一種,還有很多種肩關節疾病都可以導致肩關節疼痛和活動障礙,如肩袖損傷、肩關節撞擊綜合徵(肩峰下撞擊、肩關節內撞擊、喙突撞擊徵)、肩關節盂骨折、肩關節複發性脫位、肩關節SLAP損傷、鈣化性肩袖肌腱炎、肩鎖關節炎等。其中肩袖損傷是肩關節疾病發病率最高的,其次是肩峰撞擊徵和肩關節不穩,而真正的肩周炎發病率卻相對較低。

日常生活中,往往有好多肩袖損傷被誤診為“肩周炎”,並進行了理療、局部封閉注射等方法從而延誤了病情。還有很多人並不把肩痛當一回事,仍然進行不適當的運動、或手拎重物、或猛烈牽拉上肢,以為活動活動就會好了。這些錯誤的認識,都會導致肩袖撕裂越來越大,病情越來越重。因此,一旦肩關節出現疼痛不適時,要及時就醫、明確診斷、對症治療。

專家建議:日常保護肩關節可做一些伸展性健身操,做好保暖工作,避免肩關節受涼。鍛鍊的時候首先要有自我保護意識,且運動前必須做好充分的熱身,如慢跑,拉伸。運動強度需在可忍受的疼痛範圍內,避免活動強度過大,損傷關節。肩痛明顯的時候需以休息為主,不要強行運動,以免加重病損處炎症和水腫。一般肩痛患者在3—6個月保守治療無效時可採用微創肩關節鏡手術進行相關治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