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十六帝,只有三位未能葬入明十三陵,最后一位最可惜!

明十三陵是中国明朝皇帝的墓葬群,坐落在北京西北郊昌平区境内的燕山山麓的天寿山。明朝自开国以来,从明太祖朱元璋传到明思宗朱由检(即崇祯皇帝),共传了16位皇帝。但是却为何只有十三座陵园呢?还有三位未被葬入皇陵的皇帝原因也是让人惋惜!

明朝十六帝,只有三位未能葬入明十三陵,最后一位最可惜!

明孝陵

第一位皇帝:明太祖朱元璋

众所周知,明十三陵是位于北京,而朱元璋开国首都是定在了南明,而北京是当时燕王朱棣的地盘,所有朱元璋死后是不可能葬于儿子的底盘的,所以朱元璋死后葬于南京钟山之阳称“明孝陵”。

明朝十六帝,只有三位未能葬入明十三陵,最后一位最可惜!

明十三陵

第二位皇帝:建文帝朱允炆

明朝的第二位皇帝乃是朱允炆,幸运值爆表直接继承了爷爷朱元璋的位置,然而可怜他有个有野心的叔叔,因其叔父朱棣以“靖难”(为皇帝解除危难之意)为名发兵打到南京,建文帝不知所终。有人说出家当了和尚,总之是下落不明(这在明朝历史上是一个悬案),所以没有陵墓。

明朝十六帝,只有三位未能葬入明十三陵,最后一位最可惜!

明十三陵

第三位皇帝:景泰帝朱祁钰

明代宗朱祁钰是明宣宗(宣德帝)次子,明英宗朱祁镇(正统帝)之弟。在正统十四年(1449年)“土木堡之变”中,明英宗朱祁镇被瓦剌所俘。朱祁钰被拥立为帝,年号景泰,并遥尊英宗朱祁镇为太上皇。代宗朱祁钰即位后,用于谦为兵部尚书,粉碎了瓦剌对北京的进攻,并成功地迫使瓦剌放回了英宗。

英宗被放回后,自然不甘心当大权旁落的太上皇。代宗为怕英宗复辟,故将其软禁,由此兄弟俩结下了很深的仇怨。

景泰八年(1457年)正月,代宗病危,在英宗朱祁镇心腹党羽石亨、徐有贞、曹吉祥等的策划下,发动夺门之变,迎英宗朱祁镇复位,改元天顺,废景泰帝,杀了景泰年间的朝廷栋梁——兵部尚书于谦,重用了一批忠于朱祁镇的旧臣。

明朝十六帝,只有三位未能葬入明十三陵,最后一位最可惜!

景泰陵

朱祁钰被朱祁镇软禁一月后莫名死亡,英宗不承认他是皇帝,将其在天寿山区域内修建的陵墓也给捣毁了。而以“王”的身份将他葬于北京西郊玉泉山。其陵墓被称为景泰陵。

英宗死后,其子朱见深继位即明宪宗,朱见深念代宗迎还英宗有功,恢复景泰年号,并将北京西山的景泰陵以皇帝之礼重新布置。但代宗还是没能进明十三陵,成为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后,唯一未能葬入明十三陵的大明皇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