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通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什么是血管通路

道理很简单,血液透析是将血液引出体外,经过净化后再回输体内的治疗过程。将血液引出体外和回输体内的血液通路,即称为血管通路。

血管通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通畅的血管通路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血透病人为什么要建立血管通路?

对透析病人而言,没有血管通路是不可能进行血液透析的,而且人体正常的静脉是不能够承担这个任务的,也就是说达不到足够的血流量透析也是无法进行的,由此可见,建立良好的血管通路至关重要。因此我们称血管通路是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大概有25%的透析患者住院是因为血管通路问题,血管通路失败是透析各种并发症的主要原因。如果没有早期计划,大概有75%的初次血液透析患者需要建立临时血管通路,这样会增加并发症的发生率。

一个好的透析中心应该改进血管通路方式以降低不良血管通路引起的并发症,包括尽可能使用动静脉内瘘;尿毒症患者早期建立动静脉内瘘;及时发现和处理血管通路相关并发症如感染、血栓等。

良好的血管通路是充分透析的重要保证。

●血管通路分为哪几种类型?

血管通路可以分为临时性血管通路和永久性血管通路。临时性血管通路指的是能够迅速建立、立即使用的血管通路,使用时间可以是数周至数月不等,也就是在等待动静脉内瘘成熟期间进行透析治疗时建立的血管通路。

建立临时性血管通路主要包括中心静脉留置导管和直接穿刺动静脉。直接穿刺动静脉目前基本不主张用,常用的临时性血管通路主要是中心静脉留置导管。临床上常用的理想的永久血管通路应能够提供足够的血流量进行透析,并能使用较长时间,而且并发症少。包括自体动静脉内瘘、人造血管及长期静脉插管。其中动静脉内瘘寿命较长、并发症少,是永久血管通路的最佳选择;动静脉内瘘建立有困难的患者再考虑选择人造血管或长期静脉插管;不论选择哪种血管通路,在建立通路之前要根据自身的病情和血管的条件,和医生进行良好的沟通,选择把损伤降到最低、又能满足透析的适合自己的血管通路。

血管通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建立合适的血管通路,就是为透析病人营造生命的绿色通道

●什么时间建立血管通路合适呢?

透析之前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应定期随诊肾科医生,早期建立永久性血管通路能够降低并发症以及死亡率。一般情况下,应该在预计透析开始前一年考虑建立自身动静脉内瘘,第一次动静脉内瘘至少应该在预计透析前3个月开始建立;合成的人造血管瘘可以在需要前一个月植入;临时性血管通路在使用时插管。

●建立自身动静脉内瘘前应注意哪些问题?

造瘘前要有充分的思想准备,给手术医生尽量讲明自己以前有什么病史,比如是否有过中心静脉插管史、是否放置心脏起搏器、近日有没有出血的情况等等,因为这些情况可以直接影响造瘘的效果;要学会怎样保护手臂静脉,所有尿毒症患者包括透析患者都应尽量避免使用前臂头静脉输液或静脉穿刺,避免锁骨下静脉插管;造瘘前要锻炼术侧血管,并让医生评估血管状况,尽可能建立比较理想的动静脉内瘘。

血管通路:血液透析患者的“生命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