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教師之困境

現代教師之困境​ 近來,願意真心走進教學崗位的畢業生越來越少,這種現象也引起人們對教師困境不可迴避的深入思考,到底是什麼原因讓如此光輝的事業遭遇冷淡。

再偉大的事業都是人幹出來的,教育事業的直接主事人就是教師。教師的地位和待遇相對低下就成了首要原因。多年來,人們尊師重教也只是掛在嘴邊,很少有人做到做好並傳承。家庭觀念中很少有把後代培養成為人表率的教師作為目標的。教師雖然應該學高身正,但作為凡人也不能餐風飲露,教師待遇和當地其它行業比起來都是不起眼的存在。“才疏不能勝任,薪酬不能持家。”也就成了這種情況的一種諷刺。有些人還認為教師活少假多,那是他們還不理解教師行業主要是持續的腦力勞動,頭髮早白,頭髮早脫,形體精瘦的比比皆是。

教學活動的對象就是學生。現在學生大都是開放的環境中成長,很早就有了獨立覺醒的意識,這也成了教學活動中的雙刃劍。也正由於此,出現師生意識分歧,思想對抗的情況年年出現,處處存在。學生極強的自尊心有時對老師的管理也存在挑戰,可以說,每個孩子來自一個家庭,他們成長環境都是不一樣的,能統一管理確屬不易。


現代教師之困境​ 社會因素也是教師困境所不可忽略的。任何教育問題都是社會問題的反映。貧富不均,甚至擴大化,是社會問題的根源所在。社會不公導致社會競爭,傳導到教育競爭,也導致教師壓力山大,顧頭不能顧尾。社會中有些素質低下的姣姣者也對傳統教育給予了有力的衝擊,不顧人們健康倒騰地溝油的成了暴發戶,製假藥的也成了成功人士,枉顧人命售不合格兒童疫苗的能一手遮天,人們看到這些也只驚歎他們人生的起伏,卻很少認為這是教育問題的缺失,更不會想到應革新教育。再加上市場經濟帶來的功利主義,社會誠信缺失,這種社會風氣嚴重地影響著教育工作。

再有就是重學術輕技術的傳統思想。重學術輕技術的思想是與中國傳統文化中培養“君子”的教育目標相一致的。君子是具有高深學問的人,是勞心者而不是勞力者,是不從事體力勞動的。技術掌握在勞動人民的手裡,但君子認為這是雕蟲小技,不屑一顧。以儒家學說為核心的中國傳統文化只重視倫理道德,不重視科學技術。知識分子不去總結這些技術,一旦掌握技術的工匠過世,其技術也就終結,不能流傳於後世。近代科學沒能在中國產生,不能不說與這種輕視技術的傳統思想和傳統教育制度有關。


現代教師之困境​​ 近來,國家上層也一直在推動教育改革,完善《教師法》,但具體怎麼推動,怎麼改,會不會變味,有沒有短期落實,是作為每個教師關心的問題。雖然各大媒體對此也是吶喊助威,但作為教師心裡還是沒底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