增長是個轉經輪,轉不出美團的基因|瞬雨


增長是個轉經輪,轉不出美團的基因|瞬雨


日前,美團點評到港交所更新其招股書。媒體標題聲稱,增加的數據突出表明,“前四個月營收158億,接近去年的一半”。

這消息聽起來挺振奮是不是?既然四個月能當去年半年使,那麼差不多就是個接近50%增長的故事。看得出來,美團不再著力去打造之前媒體聲稱的所謂“護城河”,而是奮力為即將到來的IPO吹出一個“飛速增長”的大泡泡。

消息的標題只聲張了一個赫然的增長,其實媒體一向如此,而將觸目驚心的鉅額虧損隱藏在不起眼的位置。“在排除優先股的特殊會計處理後,美團經調整虧損淨額20億元”,這是怎樣的一個虧損?比較一下數據就知道了,“去年同期虧損2.55億元”,增長的不僅是收入,虧損也在增長。增長只有50%,虧損接近800%,這樣的一個投入產出比,簡直駭人聽聞!

“增長”是個轉經輪

有評論說,增長已經成為美團的信仰,而信仰則是一個企業內在最強大的力量。這難道有錯嗎?

當然有錯,而且大錯特錯。因為增長也好,信仰也好,實際上都是外在的東西。它就好比是一個藏傳佛教的轉經輪。當代大哲學家齊澤克說,轉經輪的好處在於,“你把禱告寫在紙條上,再把紙條捲成一個輪子,然後,令其自然轉動就行了,而你不需要任何思考”。所以實際上是轉經輪在幫你禱告,而不是你親自禱告。你甚至可以天馬行空地胡思亂想,哪怕是“沉溺於最骯髒、最淫穢的內容”也無需自拔,因為“無論你在想什麼,客觀上說,你都在禱告”。


增長是個轉經輪,轉不出美團的基因|瞬雨

美團處處聲稱的所謂“增長”就是這個轉經輪,大夥兒仔細想想是不是這樣。哪怕它下面虧損的數據早已經洪水滔天,表面上,它在增長,它在發展。

媒體關於美團的“增長”報道,篇篇都是形勢大好,一片欣欣向榮的既視感。對IPO來說,彷彿這些就足夠了。

不用我說大家也能感覺到,街面上的共享單車,摩拜所佔比例已經明顯減少。實際上,2018年前四個月,美團虧損高達227.95億元,調整後20.20億元淨額,比去年同期2.55億元高了近八倍。共享單車不掙錢早已是業內共識,摩拜“僅去年12月一個月就虧損了6.5億”。有分析文章逐項剖析招股書數據,摩拜的“固定資產將在持續折舊之後全部損耗”。美團為了一個虛妄的“增長”,本質上留給IPO和將來二級市場投資者的,是一個“天坑。”

這就是轉經輪背後的真相,“增長”不僅僅是外在,有時候甚至僅僅是幻象,美團觸目驚心的虧損數據每一條都是證明。所以齊澤克會告訴我們,“信仰支撐著幻象,而幻象掩蓋著現實。一旦喪失了這種相信,它就會土崩瓦解”。


增長是個轉經輪,轉不出美團的基因|瞬雨

美團沒有基因

既然增長是外在的東西,那什麼才是內在呢?真正內在的是企業的基因。

企業的基因並不是什麼新鮮概念。基因就是企業的業務主軸,以及圍繞主軸衍生出來的協同生態。

從這個思路考察那些成功的企業,我們可以發現很清晰的脈絡:新浪以新聞為基因,騰訊以社交為基因,微軟圍繞操作系統建立了複雜的軟件生態,谷歌搜索的土壤上繁花似錦,而蘋果更是以iPhone之名創造了強大的智能手機生態,重新定義了手機,也締造了移動互聯網的輝煌。它們,都依靠強大的企業基因長盛不衰。

再看其他行業,以越野基因昭示天下的Jeep品牌,更是在菲克集團旗下其它四大品牌持續虧損的襯托下,以突出的盈利能力鶴立雞群。盟軍總司令艾森豪威爾曾說:“Jeep、飛機和登陸艇是我們贏得戰爭勝利的三大武器”;可口可樂的營銷總監也說:“知道什麼代表美國精神?不是可口可樂,也不是通用、福特,而是Jeep。”保時捷身上的跑車基因,帶來的是巨大的利潤和全球最賺錢汽車的頭銜。早在十年前,保時捷的單車利潤就做到了2萬歐元之多,而大眾汽車同期的單車利潤只有區區300歐元,高達66倍的差異。

先有企業基因,後有企業文化,然後才會成長出品牌精神,滋生顧客忠誠。所以基因是企業最大的財富,其效能遠勝於成本控制和規模效益。

那麼這個時候我們回過頭來看,

美團的基因是什麼呢?是外賣嗎?我們知道美團是從團購開始,團購沒落了於是轉行外賣,外賣遇到天花板了於是引入共享單車,而且共享單車業務跟外賣沒有哪怕丁點兒的血緣關係。所以即使是外賣,都不構成美團的業務主軸。從收購摩拜前後的月活用戶數據看,摩拜幾乎沒有對美團新增用戶有所貢獻,也談不上絲毫的生態協同效應。除非王興一聲令下,叫所有的外賣騎士,都騎摩拜送外賣。問題是這可能嗎?


增長是個轉經輪,轉不出美團的基因|瞬雨

沒有業務主軸,沒有生態協同效應,美團,沒有屬於自己的企業基因。美團的每一個業務就都是燒錢的低級策略,都是在市場已經有大量玩家的時候進入,然後再通過平臺收割流量。這樣既能拿來對手的模式、坐享他人培養起來的成熟市場,又能降低前期的成本投入,避免沉沒成本。但是這樣的美團不可能萃取出自身的企業基因,無法圍繞業務主軸構建生態有機體,也就不可能滋養出企業持續增長的內生動力。這就是為什麼美團會在短短半年之內虧損8倍增幅的根本原因,也註定了它長期持續虧損的無奈命運。

沒有基因,沒有主軸,沒有生態。怎麼辦?美團只有通過多元化來打腫臉充胖子。多元化的詬病我想毋庸再累述,王興去年在《財經》訪談中還做過辯解,蒼白無謂。參考其它企業不難發現,大而全的多元化是持續發展的天敵:Apple、Google、微軟、Intel,哪一個是全能的?就連京東和阿里,也專注於電子商務。我們可以認為,多元化的本質就是缺乏清晰的業務核心,就是沒有基因。聯想缺少企業基因的貿工技多元化模式在今天遭遇嚴重衰退,也是例證。

難以勝出的“百年戰爭”

招股書顯示,作為美團的傳統業務,目前超過60%收入來自外賣,而在收購了大眾點評之後,美團就陷入了與餓了麼在外賣市場的泥潭紅海,一場“百年戰爭”。

正是外賣市場持續燒錢的困境讓我想起另一場古老的燒錢之戰:英法百年戰爭。

熟知歐洲史的朋友都知道,英法這一場世紀之戰以英國的勝出為結果。而在戰爭初期,法國的人口是英國的兩倍,戰略縱深是英國的三倍,法王的財產也遠超英王。但是,1688年英國經歷了光榮革命,1693年英格蘭銀行(中央銀行的鼻祖)成立,憲政機制為英國創造了良好的金融生態。這個生態經過長期良性循環的結果就是,金融市場更加支持英國政府,從而使英國戰爭債務的成本(換個詞兒就是燒錢成本)降到了法國的一半。耶魯大學陳志武教授認為,正是英法在金融生態上的巨大差異,“導致18世紀開始英國海軍等力量全面超越法國”;也正是金融生態的優勢,使大英帝國最終“能夠稱雄歐洲”,甚至“主導全球近兩個世紀”。


增長是個轉經輪,轉不出美團的基因|瞬雨

相比之下,餓了麼“借力天貓、淘寶、支付寶、阿里健康等生態資源,依託於新零售的海量資源和多項業務,真正實現了本地生活服務的全面煥新和新零售消費升級”。根據第三方監測數據顯示,其“月活躍用戶增速領跑全行業,在商超便利、果蔬鮮花、醫藥等新零售品類的交易額環比大增45%,遠高於整體外賣市場水平”。數據在移動互聯網時代,早已與金融密不可分,數據生態也是金融生態。而阿里無論在數據優勢、還是金融優勢上,都是美團難忘項背的。擁有阿里在新零售生態的強力加持之後,餓了麼與美團在外賣市場承受的燒錢壓力、未來的前景,可謂伯仲立分。


增長是個轉經輪,轉不出美團的基因|瞬雨

結語

美團在外賣和酒旅兩大戰線面臨強力阻擊,增長已經遇到了天花板;在研發、營銷和銷售支出持續加大的前提下,相關數據同比也只有微弱的增長。所以在IPO之前的關鍵階段,如果不向投資者講出更多的新故事,美團IPO之後的市值堪憂。

IPO不是神藥,投資人也不都是傻瓜。缺乏企業基因的美團,多元化乏力,虧損持續惡化;靠“增長”轉經輪轉出來的禱告,終究會化為幻象。相信即使入願上市,股價也會作出明智的回應。

環球時報 特約評論員

中國科學報 金融和科技專欄作者

2011中國十大互聯網分析師

2013百強自媒體

2017十大影響力自媒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