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時,王陽明被貶到貴州,居住山洞中,卻悟出了舉世聞名的心學

王陽明是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是陸王心學的集大成者。王陽明之所以能夠成為一代思想家,還和他所經歷的一場劫難有關。明武宗正德元年(1506年),正是宦官劉瑾擅政時期,而在朝廷任職了七年的王陽明在這時卻觸怒了劉瑾,被貶到千里之外的貴州龍場驛,當驛棧驛丞。這裡的龍場就是貴陽修文縣。

明朝時,王陽明被貶到貴州,居住山洞中,卻悟出了舉世聞名的心學

王陽明經歷了千辛萬苦,在路上還差點被劉瑾派的刺客暗殺。不過終於在1508年到達了這個“萬山叢薄,苗、僚雜居”的荒蠻之地的貴州。剛到龍場的時期,住的地方都沒有,王陽明只好住在一個山洞中,因為他在洞中讀過《周易》,因此取名“玩易窩”。不久王陽明移居到了龍崗山腰的東洞,因為比較寬敞,王陽明稱為“陽明小洞天”,也就是後來的“陽明洞”。

明朝時,王陽明被貶到貴州,居住山洞中,卻悟出了舉世聞名的心學

明朝時,王陽明被貶到貴州,居住山洞中,卻悟出了舉世聞名的心學

(陽明洞)

洞中環境十分惡劣,甚至還會滴水,王陽明在洞中搭建了一個破屋,自稱為“何陋軒”,取“君子居之,何陋之有”之意。又在洞口建了一個小亭子,取名“君子亭”。在這洞中居住的三年時間裡,王陽明日夜反思。一天半夜裡,他忽然有了頓悟,認為心應該是世界的本源,天理就在心中,產生了心學思想。這被後世稱為“龍場悟道”。

明朝時,王陽明被貶到貴州,居住山洞中,卻悟出了舉世聞名的心學

(何陋軒)

王陽明在龍場講學,傳授心學,並教導開化當地人民。他的名聲開始傳播開來,當地的老百姓為王陽明建造一座房子,請王陽明去講學,也就是著名的龍崗書院,並在此寫下了著名《教條示龍場諸生》。當時在貴陽擔任貴州提學副史的席書曾多次拜訪王陽明,並邀請王陽明去貴陽文明書院講學。而後王陽明在文明書院提出了“知行合一”的心學理論。王陽明在講學的兩年時間裡,寫下了140多首《居夷詩》,著《五經臆說》46卷,各類文章35篇,其中《瘞旅文》、《象祠記》收錄到了《古文觀止》。可以說,貴陽正是陽明心學的發源地。

明朝時,王陽明被貶到貴州,居住山洞中,卻悟出了舉世聞名的心學

(龍崗書院)

在王陽明的影響下,貴州開始出現了大規模的講學熱潮。這不僅加速了文化的傳播,同時也促進了貴州教育的發展。有人評價道:“黔中之有書院,自龍岡始也,龍岡之有書院,自王陽明先生始也。”王陽明一生中教育許多弟子,其中有三個著名的來自於貴州,分別是孫應鰲、李渭、馬廷錫,他們被稱為黔中王學的三大傳人,其中孫應鰲稱為明朝四大心學大家之一。這三大弟子繼續為貴州的文化發展做出了貢獻。

明朝時,王陽明被貶到貴州,居住山洞中,卻悟出了舉世聞名的心學

明朝時,王陽明被貶到貴州,居住山洞中,卻悟出了舉世聞名的心學

(陽明文化園)

三年後,王陽明被調到江西吉安府盧陵縣當知縣,當他離開龍場驛的時,貴州宣慰使安國亨親筆書寫“陽明先生遺愛處”,這幾個字至今尚在。1551年,巡撫貴州監察御史趙錦將龍崗書院改建為“王文成公祠”。清嘉慶十九年(1814年),貴陽人為了紀念王陽明,在貴陽建造了著名的陽明祠,建祠以來,文人墨客吟唱題贊,佳作不乏,現在成為省級文化保護單位。

明朝時,王陽明被貶到貴州,居住山洞中,卻悟出了舉世聞名的心學

明朝時,王陽明被貶到貴州,居住山洞中,卻悟出了舉世聞名的心學

明崇禎三年,水東宋氏聯合水西安氏造成,被平定後,在扎佐設立了修文縣衛,其意思為“偃武修文”,蘊含發揚光大王陽明的事業的意思。康熙時期,修文設縣。現在修文被確認的王陽明遺蹟有:玩易窩、陽明洞、龍崗書院、何陋軒、君子亭、賓陽堂、王成文公祠、三人墳、天生橋、陽明橋、六廣河等。修文今被稱為“王學聖地”。

明朝時,王陽明被貶到貴州,居住山洞中,卻悟出了舉世聞名的心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