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文教育感悟」一個普通教師能夠走多遠?

六年前的北京初秋,天氣一如今天這般清爽宜人。北京郊外的大覺寺,一群執著的教育工作者聚集在這裡,為一位普通老師召開了一個追思會。這位老師的部分學生、中小學一線教師和在教育領域有影響的專家學者參加了這個規模不大的會議。魯迅研究專家、北京大學中文系錢理群教授來到了追思會現場,他在發言中稱這位老師是所認識的老師中“最具全球視野,可稱得上是教育家的人”。21世紀教育研究院院長、北京理工大學楊東平教授也來到了現場,他在發言中將這位老師視作“佈道者”、“已屬稀有的人文主義教師”。

兩位教育大咖說到的這個老師,就是當年年初病逝的深圳中學語文教師馬小平。

一個普通老師為什麼會引起那麼多人的關注呢?

這位馬小平老師出生於上世紀50年代,曾在湖南湘潭、廣東東莞、深圳等地的學校工作過,一生中沒有獲得過什麼榮譽和獎勵。馬老師是一個“不跪著教書的人”,一個不願意隨波逐流的人,他發現這個社會“病了”:許多年輕人“有知識沒文化,有技術沒良知,有慾望沒理想”,患上了“人類文明缺乏症、人文素質缺乏症、公民素養缺乏症”。

發現這個社會病了之後,馬小平老師沒有怨天尤人,得過且過,他學習魯迅“揭出了病痛,引起療救的注意。”他試著用一己之力一點一滴去緩解、療救這個時代病、社會病。

他勤於學習。馬老師特別認同蘇霍姆林斯基語這句話:“一個真正的人應當在靈魂深處有一份精神寶藏,這就是他通宵達旦讀過一二百本書”。他深諳“教育者終身受教”的道理,秉承“學習工作化,工作學習化”的理念。他不停地買書、讀書,中國古代經典如《詩經》《楚辭》、四書五經、唐詩宋詞、明清小說等;中國現當代經典如梁啟超、胡適、魯迅、老舍、茅盾、曹禺、巴金、沈從文、徐志摩、陳忠實、餘華、莫言、王蒙、艾青、顧城、舒婷、白先勇、龍應臺、周國平、錢理群、梁漱溟、王小波、朱學勤等人的代表作品;西方文學名著如盧梭、歌德、巴爾扎克、雨果、莎士比亞、海明威、列夫•托爾斯泰、普希金、羅曼•羅蘭等人的代表作品;西方社科名著如哈耶克、羅素、伏爾泰、亞當·斯密、約翰·洛克、愛因斯坦、托克維爾等人的代表作品。他無所不讀,並立志讓自己成為一個“雜家”。廣泛的閱讀讓他有了廣闊的視野和深厚的人文情懷。

他善於思考。馬老師總是帶著一顆思考的頭腦去生活,去工作。面對現行語文教材的短處和弊端,他不以現成的答案為憑藉硬塞給學生,課堂上,他營造出民主、平等的學習氛圍,和學生一起討論教材的長處和不足,引導學生辨析假、惡、醜,追尋真、善、美。面對浮躁、功利的社會現實,他和學生一起交流作為“人”存在於世的意義與目的,他經常把梁漱溟、哈維爾、王小波等帶進課堂,盡力夯實學生的人文素養。他清晰地認識到:真正的教育必須立足“人本”,堅守“人性”,富有“人道”,尊重“人權”。因此,教育的目的就是將學生培養成為全面和諧發展的人,真正大寫的人。他把自己定位為學生成長的守護者和理想信念的傳播者。他不僅僅開發教材、課程,更重要的是開發學生的潛能、思維、學習力等基本素質和能力;他堅持以自己的理想信念去影響學生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

他勇於改變。馬老師發現這個社會的“病”後,堅持把人文理念傳遞給學生。他對學生的愛是發自內心的,他的教學以鼓勵為主,讓學生們如沐春風。他主張,要封住一個人向下的路,就要努力為他們創造上升的空間。他給學生編寫了

《人文素養讀本》一書,自費印刷送給學生閱讀,該書選編了102篇中外著名文章。在他看來,對學生進行人文素養教育要從閱讀開始,培養學生的人文素養,讓他們成為一個在精神和心理都健康的人是最重要的事情。

因為馬老師以一個思想者和實踐者的角色出現在人們的視野裡,所以當他離開這個世界時,大家才發現他的見解是樸實而深邃的,他的實踐是大膽而可貴的。

馬老師的作為感動了他的學生。在追思會上,一名叫黃素珍的學生說:“馬老師讓我在忙碌的日常生活中沉靜下來,讓我擺脫庸俗,再次審視自己的靈魂,再次重檢和重建自己過去的種種觀念。或者說,馬老師給我指出了許多道門,雖然門還是關著的,但現在及將來,我將努力去叩響每一道門,通過自己的獨立思考去打開它們。”

馬老師的作為引發了專家的思考。退休後一直關注中小學教育的錢理群教授說:“真正的教師應當是一個學習者和思想者,他的教學出發點是一切為了學生的發展,他會為學生營造揚善抑惡、寬鬆愉快的教學環境。”長期致力於基礎教育研究的楊東平教授認為:真正的教育變革就是在課堂上發生的。教育的希望就在這些心存教育理想的普通教師身上。馬老師的事蹟表明,能夠在現行體制內做出一些課堂教學上的改變是了不起的事情!

馬老師的作為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女企業家王瑛被馬小平老師的執著追求和務實作風深深打動著,決定自費給馬老師出書,併發起“尋找活著的馬小平”公益行動。在為馬小平召開的新書座談會上(書名為《叩響命運之門》),來自全國的許多“馬小平們”得以相聚相識。越來越多的教育人和關注教育的人,認識到了人文素養教育對一個人成長的重要性。他們正在彼此瞭解,相互激勵,自覺地把人文素養教育納入自己的學習、工作和生活中。

一個普通教師到底能夠走多遠?

馬小平老師去世已經六年多了,在教育生態並沒有根本好轉的今天,他的名字還時常被人提起。他用自己的行動告訴我們:一個普通教師,只要不被“時代潮流”裹挾,不被社會世俗吞沒,具備悲憫的情懷、豐厚的學識、有力的擔當,努力從自己做起,不停地學習、思考、改變,始終堅持做教育可以做的,做教育應該做的,是能夠走得很遠很遠的。因為,涓涓細流,終將匯成奔騰的江河,其磅礴的力量足以盪滌汙泥濁水,還社會以清澈明淨。

(2018.9.15.)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