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卓废立皇帝获得难以想象的好处,也为自己招惹了当世最强的敌人

书接上文,董卓进京看似风光,实则已经把自己置身于危机四伏的处境之中。

为走出困境,董卓选择了主动出击:废立皇帝。

董卓废立皇帝获得难以想象的好处,也为自己招惹了当世最强的敌人

表面上看,废立皇帝是错误的选择,但是不废立皇帝能行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除非董卓决定在洛阳城狠狠捞上一笔,然后率军退回凉州。

问题是,就算董卓愿意这样干,他下面的小弟也不会同意。这么好的机会就摆在他们眼前,怎能不去珍惜呢?

实际上,洛阳的禁军和吕布的并州军之所以愿意投效董卓。就是因为他们相信:只要大家团结在一起,就有机会控制整个帝国。

须知,董卓八月二十八进入洛阳城,汉献帝九月初一就继位了。这意味着在三天的时间内,董卓不但把洛阳城的禁军收编完成,更把吕布为代表的并州军拉到自己一边,然后利用剩余时间把废立皇帝的准备工作全部完成。

能有这样的工作效率,自然与董卓优秀的组织领导才能分不开,但更重要的原因则是因为相关势力齐心协力。否则,事情怎么可能如此顺利呢?

董卓废立皇帝获得难以想象的好处,也为自己招惹了当世最强的敌人

率领三千士兵,闯入了人生地不熟的洛阳城并迅速站稳脚跟,这已是非常难得之事。而董卓在三天的时间内,更是用废立皇帝的手法,使得他彻底掌控了整个洛阳城。

面对这种突然而来的胜利,董卓显然是缺乏太多选择的。一切显而易见,如果董卓不敢放手大干一场,等待他的可能就是曲终人散。

对此,只要看一下丁原的悲惨遭遇就可以得知。既然丁原同志无法代表并州系的基本利益,那就要被淘汰;如果董卓同志也不能代表洛阳禁军、并州系和凉州系的基本利益,同样也可能被淘汰。

想要爬到时代顶峰,必须懂得顺应潮流。

董卓废立皇帝获得难以想象的好处,也为自己招惹了当世最强的敌人

表面上看,废立皇帝只是董卓个人的意愿,但事实显然没有这么简单。因为废立皇帝绝对是一件大事,董卓在做决定的时候,肯定会召开高层会议反复讨论相关问题。

只是由于古代的原始资料非常少,而且常常是以英雄传奇的笔法写出来(为了突出帝王将相的影响力)。所以我们总觉得,古代的高层管理者,在作决定时,都是一个人(或与一两个亲信)在暗室里做密谋。

但从原始资料极多的近现代史中可以得知,一个集团面对重大选择的时候,都会反复召开会议讨论的。因为成大事必备的先决条件之一,就是集团内部需要统一意见。

任何一个集团都是由无数人组成,如果集团内部不能对一项决定达成共识,它通常是很难成功的。如果董卓手下的大佬们,都认为废立皇帝没有前途,而董卓又不能统一内部意见的话。那董卓敢废立皇帝,恐怕当时就会变成第二个丁原。

董卓废立皇帝获得难以想象的好处,也为自己招惹了当世最强的敌人

对于董卓来说,为什么敢废立皇帝呢?

一方面是因为董卓手握重兵。另一方面则是因为只要做好这件事,董卓集团就可以占据理论优势。

第一、汉灵帝生前,明确表示希望汉献帝继位。汉少帝之所以能够继位,是何进火并了托孤太监蹇硕和董太后的结果。

第二,汉献帝虽然比汉少帝小5岁,但是他的智商和情商都明显高于汉少帝。

董卓废立皇帝获得难以想象的好处,也为自己招惹了当世最强的敌人

对于董卓来说,为什么要废立皇帝呢?

如果汉少帝在位,何太后作为汉少帝的第一监护人,自然可以凌驾于董卓之上,而且大家自然也会通过支持何太后的方式制约董卓。因为,不论董卓在政府取得多高的职位和地位,从法理上也比汉少帝的第一监护人低一头。

而废立皇帝的结果,显然是让小皇帝的监护权落到了董卓的手里。因为汉献帝的监护人(蹇硕、董太后)早已被何进除掉了。而且在阻止汉献帝继位并除掉汉献帝监护人的时候,那些士大夫集团的主要成员也脱不了干系。在这种背景下,刘协的监护人自然只能由董卓充当。

更主要的是,汉献帝虽然很聪明,但是他当时只有9岁,还没到亲政的年龄,国家大事自然由监护人一力承担。董卓就可以“奉天子以令不臣”。

在这种背景下,虽然士大夫集团对董卓讲了半天皇帝不能随便换的大道理但这些道理对于董卓来说也就是左耳进右耳出,因为废立皇帝的风险比起董卓所能获得的利益而言,完全不值一提。

更主要的是,真要说僵了动起手来,仅在洛阳城的范围内,士大夫集团并不是董卓的对手。所以大家自然只能同意董卓废立皇帝。

董卓废立皇帝获得难以想象的好处,也为自己招惹了当世最强的敌人

如果董卓不废立皇帝,帝国中央政府的权力将会这样分配:士大夫集团处于最上层,董卓军阀集团处于第二层。这种选择的好处在于,士大夫集团与军阀集团的矛盾就不会难以调和。在这种背景下,如果董卓等人运作好了,就有可能让士大夫集团接受这种事实。但这样做的缺点就是,军阀集团以后与士大夫集团博弈时,筹码相对比较少。

如果董卓废立皇帝,帝国中央政府的权力将会换一种分配方式:董卓军阀集团处于最上层,士大夫集团处于第二层。这样做的优点是,军阀集团以后与士大夫集团博弈时,筹码相对会很多。但是它的缺点就是,这意味着军阀集团与士大夫集团的矛盾无法调和了。因为士大夫集团是绝不可能接受这种事实的。

类似选择的优缺点,董卓只要召开一轮高层会议,就可以分析透彻。对于他们而言,当时最主要的问题就是他们应该怎么选择。而董卓军阀集团显然选择了废立皇帝,宁愿得罪士大夫集团也要占据帝国最上层。

董卓废立皇帝获得难以想象的好处,也为自己招惹了当世最强的敌人

当然了,废立皇帝成功后。只是迈出了夺取帝国权力的第一步;因为士大夫集团肯定会对此做出还击的。

士大夫集团都只是一个松散且存在众多分歧的利益集团,所以士大夫集团很难组织起强有力的反击,反观董卓军阀集团则是众人一心。此消彼长之下,董卓军阀集团有信心应付随之而来的反击。

但令董卓军阀集团没有想到的是:士大夫集团所拥有的军事、政治和经济资源比他们预想的还要庞大。虽然相关资源无法有效整合,但把这样庞大的力量推到自己的对立面,鹿死谁手真是难以预测。

于是,就在董卓成功废立皇帝之后,十八路讨董联军集结完毕。董卓开始了和士大夫集团相爱相杀的后半生。

董卓废立皇帝获得难以想象的好处,也为自己招惹了当世最强的敌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