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產業網際網路角度,分析「花點時間」產品

从产业互联网角度,分析「花点时间」产品

花點時間是中國互聯網鮮花B2C網絡零售品牌,通過“預購+週期購”的每週一花(99元/月起,每月4束)模式,每週為用戶提供一束不同主題鮮花到家或辦公室。而本文主要是從互聯網的角度,去分析「花點時間 」 產品。

从产业互联网角度,分析「花点时间」产品

一、產品背景

1. 產品介紹

2. 產品的核心業務邏輯

从产业互联网角度,分析「花点时间」产品
  1. 從花點時間的核心業務邏輯可以看出,花點時間主要是B2C訂閱電商模式,採用合作的方式去構建花農與鮮花供應鏈。
  2. 花點時間的服務主要通過花店時間的公眾號提供按周/月/季/年預訂心儀主題的鮮花。

3. 花點時間發展歷程

產品大事件:

  • 2015年4月,花點時間公司成立。
  • 2015年9月,獲青山資本,梅花創投天使輪融資。
  • 2016年11月,花點時間獲得高圓圓投資。
  • 2017年7月,花點時間營收規模過億、擁有數百萬訂閱用戶、覆蓋全國近300座城市的鮮花電商平臺,且平均復購率高達70%。
  • 2017年7月17日,花點時間獲得數億元B輪融資,投資方為東方富海、經緯中國、前海母基金、清晗資本,老股東清流資本、梅花天使跟投,小飯桌擔任財務顧問。

二、從三個方面來分析花點時間

(1)產品和服務

從用戶需求來看:隨著中國經濟的發展人們的可支配收入增長,物質文明富足後更加追求精神層次的愉悅,消費升級帶動人們追求更有品質的生活,女權意識覺醒女性消費力的強大等社會背景將鮮花電商的發展推向了時代的風口。女性市場帶來了花點時間鮮花訂閱電商的可能性。

從線上產品來看:花點時間主要是通過微信公眾號+有贊商城的的方式去做一個C端的產品,在由於花點時間是一個低頻的產品,所以使用微信號對於這類產品來說非常合適。對於花點時間來說,前端產品是個 低頻應用,對於花點時間來說,重點在於線下的服務,以及對於用戶的定期運營。

線下產品,花點時間線下主要是採用第三方物流配送模式,對於用戶每週配送一次花,對於月底和節日給與用戶不一樣的花,類遊戲化的機制獎勵,給用戶一個不確定的及時獎勵。

從供給上來看:花點時間採用數據驅動的方式,通過後臺搭建數據分析用戶行為,預測用戶需求,避免了傳統鮮花店的損耗。

其次是,花點時間採用的是派駐紮在花源地的團隊人員進行採購,採用所有鮮花采購回來後第一時間將花材完全搭配好,並保證在48小時之內到達用戶手中,其中採取立式的包裝以及特殊的保水的處理,讓花束在物流中保持水分,用戶收到之後倒入搭配的營養液即可插入花瓶。

在供給上,花點時間拉開了與其他鮮花平臺的供給差距,花+經常出現花的花醃巴巴的、不新鮮、花束被壓。保證了線下產品 的優質用戶體驗。

(2)用戶運營層面

花點時間的創始人是前易到用車CMO,對於營銷方面有自己的獨到之處。一是選擇KOL(意見領袖),在早期釋放出關於該品牌定位的口碑;二是冷啟動時用跨界營銷方式,比如:最早和玲瓏沙龍(“雅痞”社區)合作,很精準,是一些既讀一點書又比較講究時尚的女孩子。

你來說主題我來送花,有人就說‘想要一束花來證明我老闆很蠢’之類的,那次營銷的效果很不錯。後來和韓國化妝品藍芝、單向空間、杜蕾絲、雀巢咖啡等都做了些挺成功的合作,這些合作模式最後真的會變成‘每週一花’系列在平臺上出售體現出來。

(3)商業層面

從商業模式來看,花點時間是一個低頻非剛需的產品,更多是滿足用戶精神上的追求。花點時間通過訂閱電商方式,讓傳統的賣花的商業 頻次提高到每週,每月訂花,在頻次方面首先提升了。

再次,鮮花供應鏈方面,鮮花是一個不易保存的產品,對供應鏈的快速要求很高,花點時間在B端供應鏈不能採用過去傳統的供應鏈模式,運費成本都要高達10元每單,對於花點時間盈利都很難。

花點時間開始跨界和工業供應鏈學習,在工業供應鏈方面運用到農業方面的供應鏈,從而提升鮮花的配送效率。其次是通過預購方式,避免了庫存等問題。從花點時間的商業模式來看,花點時間的目前增長主要依靠用戶量的增長,中國的中產階級算起來也就2億多的用戶,增長總會遇到瓶頸。

所以花點時間的產品核心競爭力還是在後端的服務建設上。首先是鮮花供應鏈所產生的 農業保鮮供應鏈,後期應該更多幫助上游的物流和花農,做出更B端產品,打開市場。

四、總結及分析

在未來據花點時間的創始人稱,未來會往兩個方向拓展,一個是鮮花新零售,與線下 的店鋪結合,一個是都市女性的多品類產品拓展,並加速鮮花產業鏈上游佈局,成為女性快消品領域集供應鏈、渠道、品牌、產品為一體的公司。

從商業的角度來說,其實鮮花訂閱的頻次是比女性的毛巾等品類更高頻,但是花點時間有個核心問題在於,一個服務電商的公司去做一個實物電商的產品其實是不合常理的,在邏輯上是不成立的。

其次花點時間做店鋪新零售,從服務層面來說,花點時間通過離用戶更近的方式去觸達用戶是合理的。但是這裡也會涉及到用戶的預測問題,首先不可能全國布點,花費太大,如果部分地區布點,覆蓋的幅度不夠,所以核心還是花點時間對用戶數據的掌握,採用數據驅動的方式布點,節省成本和解決用戶需求。

从产业互联网角度,分析「花点时间」产品

飛輪效應

對於花點時間我有兩點看法:

  1. 一是花點時間在服務品質上需要在後端的物流更快,質量更好。
  2. 其次是花點時間,應該做更多自己的數據積累和用戶分析,花點時間的未來出了供應鏈的核心競爭力,還有就是對用戶需求的預測和把握,通過技術、數據、營銷去賦能給傳統的花農,讓他們有更好的收入。花農有更好收入,會把花種植更好,用戶會更加喜歡,給花點時間花費的錢越多,花點時間收入越高。對於花點時間的這個產品的商業化路徑提供支持。
从产业互联网角度,分析「花点时间」产品

再從產業的角度來分析花點時間,花點時間所在的是生鮮類市場,在這個產業鏈中,分四個環節、鮮花生產、鮮花運輸、鮮花銷售、鮮花消費。

花點時間所在的是鮮花市場,在這個產業鏈中,花點時間從消費端的銷售交易切入,從一個顛覆性產品獲取訂單和用戶量,從傳統的禮品市場換到日常的鮮花需求,再到建設供應鏈的系統,切入到鮮花運輸的上游。

花點時間通過直接和花農合作的⌊⌊方式去深入鮮花的生產端,直達鮮花生產鏈的頂端,後期花點時間更多的壁壘應該是通過建設自己的上游供應,從上游的供應形成壁壘。

題圖來自Unsplash,基於CC0協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