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陳皮,敬心敬胃敬夏天(下)

立秋了,一下子經歷了夏秋兩季。溫度卻絲毫感受不到變化,高溫依舊是人們講個沒完的話題。今夜,希望陳皮能繼續給你帶來一絲消暑的感受。

- 接上篇 -

再接著說說正兒八經的菜品類。粵菜我吃的其實不算多,餐前小食常吃到的是陳皮烏梅、陳皮花生、陳皮鳳爪、陳皮雞翅,分量一般都不大,有點類似西餐開胃菜的意思,我曾經邊吃邊和友人說過,如果我坐進來館子吃飯,只點了一桌子這種陳皮開胃菜,一份量不夠那就統統來兩份,店家會不會覺得我有病。

至於粵菜正餐裡的菜品,我對燒鵝還有骨頭裡都還略帶血絲的白切雞印象最深。吃燒鵝和白切雞常常會配一碟蘸醬,燒鵝用酸梅醬,白切雞用薑蓉汁。曾經吃過一家燒鵝鋪,配的酸梅醬裡略帶了丁點兒陳皮味兒,那頓飯我一人吃了店家八碟酸梅醬,吃到最後有點心虛,總覺得我是不是要把老闆吃垮了。後來我吃白切雞也要求配酸梅醬,總被同行的廣東朋友鄙視,吃白切雞居然不配薑蓉汁,那吃的還是白切雞嘛。

有次在同事家吃飯,他用柚子皮的那一層厚厚的白色部分和五花肉一起燒,燒出來的柚子皮吃起來像肉,肉吃起來倒是帶著柚子皮香味,不大像吃肉了,兩種食材通過受熱加工,居然味道互換,讓我覺得真是神奇。

還有一道菜我印象頗深,在一家潮汕粥鋪裡吃到的,名叫陳皮焗小排。一張大大的錫紙裡裹著切成小小段的仔排,很多脆骨瘦肉的那種小排骨,看賣相沒什麼特別的,一打開錫紙,肉香裡帶著陳皮香撲面而來,吃進去嘴裡脆骨嚓嚓響,瘦肉外酥裡嫩,我沒法形容它到底好吃到什麼程度。發現這道讓我驚歎的菜的時候我已經確定要離開廣東換個城市生活了,當下非常懊悔怎麼沒有早點吃到。後來我拼了命的在離開之前又跑去連著吃了幾回,覺得可能以後沒有機會再回來了,得吃個夠,不然很是遺憾。

用陳皮,敬心敬胃敬夏天(下)

如今回想起來,確實,離開廣東六年,我再也沒有踏上過那片讓我水土不服好幾年的溼熱土地,更別說吃地道粵菜了。當年玩兒的好的朋友大多也撤退多年,如果有天我再去廣東,那恐怕更多是為了回去過嘴癮吧。

那幾年廣東雖然留住了我的胃,但沒能留住我的心,大部分空閒時間我要麼宅著要麼逃去外省浪,廣東那麼多城市,那麼多美食我都選擇忽略了,哪也沒去過。按理說我這種小廚娘幾年裡起碼能學會一大桌粵菜手藝,很遺憾,迄今為止只有皮蛋瘦肉粥、臘腸煲仔飯和煲湯三種得心應手,粵菜的名我能喊出來的都不多,只有說起陳皮的時候,好像是條線,可以比較完整的穿起我在廣東的吃喝印記和生活軌跡。

現在定居成都生活,在這個麻辣鮮香統治下的城市裡想吃到地道粵菜是不容易的,陳皮配的菜好像更難遇得到,我又間歇性回到買九制陳皮的狀態了,或者藥店買回來陳皮泡水喝。好在四川是柑橘類水果的天堂,什麼柑啊橘啊橙啊柚啊花樣多的很,我名字都認不全,但基本味道的調調都是和橘子差不多,也算比較過癮了。

用陳皮,敬心敬胃敬夏天(下)

有次同事從廣安鄰水縣帶回來一袋子米花糕,一口咬下去我驚呼米花糕用的蜂蜜糖漿裡攙的有陳皮糖,一不做二不休喊同事又帶了五斤給我,冒著吃糖長肉的風險沒用幾天就把五斤米花糕吃完了……這麼想來也覺得自己有點可怕呢……

後來我有在成都發現一家雙皮奶專賣店,叫做西關二少,名字很是老廣州,味道也很是正宗,配雙皮奶用的紅豆沙裡就有陳皮,13塊錢一碗,價格比起當年在廣東時候6塊錢一碗的雙皮奶翻了倍,好在味道夠好,我常去,吃下一碗,多多少少會想起從前在廣東的那些人和事。

有人說食物就是食物,文字寫食物是很好的,但是老是把食物寫成感情那就有點看著膩歪,覺得好似刻意而為之,不想看了。這話也不無道理,可是又想想,如若只有味覺感官上的滿足,也是挺可怕的事吧。

用陳皮,敬心敬胃敬夏天(下)

如果留住一個人的胃就真的能留住他的心嗎?邏輯上講這個絕對推理是不成立的,留住胃,可能可以留住心,但也可能只是留住了胃。更多的時候其實是心先留下了,胃才跟著來的,只是大部分時間我們對此不自知,待到後來的某一天你吃到了熟悉的食物,才會發現你想起的不止是食物本身了。

端起一碗陳皮茶,第一口敬胃,第二口敬心,第三口喝乾它,敬過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