趨勢在變,老馬都要給星巴克送外賣去了!

餐飲市場上關於星巴克會不會推出外賣業務一直存在著討論的焦點,如果星巴克推出外賣是跟海底撈一樣自己組隊配送還是由美團外賣或者是餓了麼或者其他第三方公司配送,這個問題也是一直未餐飲人津津樂道的一個話題?

近日根據《財經》報道,援引餓了麼消息人士稱,星巴克已與阿里巴巴捆綁,餓了麼承接其外賣配送業務, 這一消息或在八月正式公佈。餓了麼外賣的終極大boss就是馬雲,網友戲稱:馬雲這回要給星巴克做外賣員了!

趨勢在變,老馬都要給星巴克送外賣去了!

星巴克為什麼選擇餓了麼而不是美團?

今年5月,有消息稱“星巴克將聯合美團上線外賣 ”,隨後,星巴克中國CEO王靜瑛表示:“有興趣做,但從沒說過跟誰一起合作”。

在今年6月底的財報分析師會議上,星巴克總裁兼CEO Kevin Johnson則透露了中國區外賣服務的最新信息,表示中國團隊正在與一家大型科技公司商討派送方面的合作事宜,且預計能在今年年底前成型並付諸實施。

現在看來,這家“大型科技公司”指的就是餓了麼。選擇餓了麼而非美團,也表明傳統零售巨頭星巴克最終選擇和互聯網巨頭阿里進行捆綁。

2017年網友在微博“爆料”稱,“因某外賣平臺充斥星巴克代購黑店,為保護用戶權益,我方已退出該平臺,訂購星巴克請至美團外賣。”隨後星巴克又向媒體表示,並未和任何一家外賣平臺有合作。

媒體披露後,

當時星巴克中國方面表示,“目前,星巴克在中國沒有和任何第三方外買服務平臺展開正式的業務合作。 ”某外賣平臺回應稱,平臺上的星巴克代購都符合星巴克官方對代購店的規定,不存在黑店一說,也未發現有星巴克代購退出平臺的狀況。

媒體的報道稱,“某外賣平臺上星巴克店皆為代購,而且資質也存在疑問;美團外賣上的星巴克品牌店實際上也是代購,而且代購商家和百度外賣上的商家一樣都存在著套用證照的現象。”這樣帶來的一個問題就是物流公司來經營餐飲代購,代購商家冒用證照。 。

一家星巴克五月花店上傳的證照名卻是安徽私房菜。而找到這家星巴克天虹路店,它的營業執照和食品經營許可證都能對應起來。但星巴克天虹路店的店員卻表示自家沒有外賣,該外賣平臺上的星巴克跟官方沒有任何關係。

經過這件事情之後星巴克跟美團外賣的關係就不是很好了,雙方存在一定的隔閡。

選擇餓了麼的另外一個原因,其實就是星巴克的董事長 舒爾茨 和馬雲兩個人是很好的朋友關係,星巴克外賣如果不選餓了麼,對不起馬雲這個朋友!

2018年下半年星巴克第一家位於上海南京西路興業太古匯的星巴克臻選上海烘焙工坊開幕典禮時。出席的嘉賓,不僅有從美國趕過來的星巴克董事會主席霍華德·舒爾茨、星巴克全球高管團隊,還有剛剛從烏鎮世界互聯網大會趕過來的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

趨勢在變,老馬都要給星巴克送外賣去了!

星巴克董事長舒爾茨幽默地表示,他特意打電話邀請“一個大忙人” 來見證工坊開業,他的老朋友、阿里巴巴集團董事局主席馬雲。

“我曾經跟霍華德說,我告訴我老婆,我不喜歡喝咖啡,但我喜歡星巴克。” 馬雲表示,星巴克是一家阿里巴巴非常尊重的偉大公司。每次與舒爾茨聊天之後,他都會把心得分享給自己的團隊, “星巴克對人的關照和尊重總是讓我的團隊很受感動和鼓舞。”

星巴克為什麼要做外賣?

在日趨增長的同行激烈的競爭中,星巴克不得不推出外賣業務。

根據美國東部時間7月26日星巴克公佈的Q3季度業務成績財報顯示,星巴克在該季度合併淨收入同比增長11%淨收入63億美元,營運利潤率下降1%至10億美元,營運利潤率下降1.9個百分點到16.5%,星巴克全球同店銷售上升1%。

尤其是亞太與中國地區,成績更為慘淡, 在2018年Q3季度,星巴克在亞太地區和中國地區營運收入上升46%至12億美元,但是營運利潤率下降7.6個百分點到19%,在中國地區的門店銷售同比下降了2%。

趨勢在變,老馬都要給星巴克送外賣去了!

星巴克一直對中國市場寄予厚望,但是中國市場這一季度的表現要令星巴克失望了,這是九年以來星巴克在中國市場的首次下降,營業收入的增長主要是中國華東地區1300家門店所有權變更帶來的增量收入。

趨勢在變,老馬都要給星巴克送外賣去了!

這幾年,在中國市場出現了星巴克的有力競爭者,瑞幸咖啡等新式咖啡憑藉著火爆的外賣配送模式和微信社交管理模式,在一二線城市如雨後春筍般湧現並迅速崛起,與星巴克在咖啡界的地位勢同水火,雖然星巴克並未正面回應瑞幸咖啡等品牌出現與之形成的競爭關係,但是這些黑馬有著與星巴克一爭高下的熊熊野心。

星巴克做外賣存在哪些難點?

星巴克進軍外賣更像是一場咖啡王者保衛戰,但是想打好這場保衛戰,並不容易,畢竟現在消費者意識覺醒以後,已經不再是由賣方說了算的時代。況且,進軍外送市場還得先過四道關卡。

第一道,門店的供給不足,必然遭遇產能瓶頸。

趨勢在變,老馬都要給星巴克送外賣去了!

相信大家都有這樣的感覺,在星巴克購買飲品多數都要排隊等候,少則十分鐘,多則半小時,很少能隨做隨走。星巴克咖啡都是門店現做,人手有限,滿足堂食需求尚有壓力。這麼捉襟見肘的供給能力,讓人汗顏。

若要開拓外賣市場,訂單量一定會在短時間內暴增,現有門店供給必然無法支撐。這就需要對門店進行擴張改造、開設外賣專用通道,增加產能。

類似麥當勞、肯德基的甜品站是其可參照的樣本,但是問題又來了,門店改造並非一朝一夕能夠完成,但凡裝修過的人都知道,成本控制、空間設計、人員遞增等,都是擺在前面的障礙。

第二道,弱化“第三空間”概念,降低品牌形象等隱性價值。

一流的線下門店體驗,可以說是星巴克的立身之本。有人曾說,去星巴克已經不是單純喝咖啡的,更多的是滿足朋友之間的交流和溝通,商務會談、閨蜜下午茶這些都是星巴克最先帶給國內消費者的新鮮體驗,甚至可以說其締造了一種生活方式。

星巴克立足“第三空間”概念,強調獨立於家庭、職場,幫助消費者在寬鬆、舒適的環境中自由的釋放自我。

趨勢在變,老馬都要給星巴克送外賣去了!

若後端供給沒跟上,外賣引起的產能分流就會直接影響門店的消費體驗。更重要的是,開展外送業務,將會影響星巴克在消費者心智中的第三空間屬性,動搖門店立身根基。並且,外賣的互聯網屬性,將會削弱星巴克沉澱已久的精神、文化特徵,影響品牌的深層、長遠價值。

如果星巴克的魂不在了,那麼你還願意買這杯咖啡嗎?

第三道,咖啡品類特殊,對物流配送要求極高,否則影響產品品質。

咖啡對時間敏感,熱飲在下單20分鐘內必須送到,否則將明顯影響口感,並且還要求在配送過程中不能灑杯,因此相對餐食等品類,咖啡的配送難度更高。

趨勢在變,老馬都要給星巴克送外賣去了!

同時,外送競品已建立了相對成熟的配送體系,這對星巴克形成了不小的壓力。譬如連咖啡自建的配送體系,要知道早期連咖啡就是為第三方品牌咖啡提供外送服務起家的,這也為其積累了紮實的垂直配送能力;瑞幸咖啡由順豐完成,自帶高服務品質屬性。

美國CBNC近期透露,星巴克將與阿里巴巴達成合作。即便如此,阿里的即時配送體系仍需要一段時間去適應咖啡品類,以達到星巴克CEO王靜瑛強調的“外送產品品質與門店產品品質相同”的嚴苛配送標準。

第四道,制定恰到好處的定價策略,保持線上線下渠道協同。

由於星巴克價格本來就高於外送競品,若是配送費全部由客戶承擔,就會導致總價過高,遏制一部分消費需求;

若配送費全由星巴克承擔,一來增加成本,二來也會衝擊門店業務,弱化線下優勢。因此,如何與消費者分攤配送費用,以平衡體驗、成本等多維度因素,對星巴克來說也是一個不小的考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