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俠,永存世間

近日驚聞金庸先生去世,不禁黯然神傷。我對金庸先生的作品是到了著魔的地步,看得越多,體會也就越深。其實先生作品中的主人公,也就是他自己本人。

金庸武俠,永存世間

金庸前半生經歷了國破家亡、漂泊流離。1937年,日本發動侵華戰爭。“我們家本是非常富裕的,但房子都被日軍燒了,母親與弟弟也被殺害。”先生說。正是童年的災難造就了他的文筆與豪氣,也成就了他作品中波瀾壯闊的武林江湖。

金庸武俠,永存世間

金庸(原名查良鏞)生於1924年,浙江海寧人。查家也曾是官宦世家,康熙年間贏得“一門七進士,叔姪五翰林”的美譽。先生尤其對家中懸掛的康熙皇帝的親筆題字“澹遠堂”印象深刻,對康熙皇帝研究最多,也因此把康熙皇帝寫進了《鹿鼎記》中。

大俠令狐沖、楊過,均因“生性狂傲、膽大妄為”被逐出師門。先生本人亦是如此。高中時,曾因看不慣教導主任,寫文章諷刺他被開除;大學時,又看不慣國民黨職業學生的橫行霸道,和訓育長髮生爭執,被勒令退學。

金庸武俠,永存世間

先生作品中的主角,如郭靖、楊過、張無忌等,無一不是飽嘗苦難,奮發圖強,最終練成蓋世神功。不同於古龍先生創作的人物如楚留香、李尋歡等,一出場就是高手。這是因為二者的人生經歷與處世哲學不同。金庸先生的江湖是兒女柔情,國家大義,古龍先生的江湖是快意情仇、殺伐果斷。

先生自己也曾坦言:“如果要在我的小說中選一個最像我的角色,我會選段譽。”段譽痴情於王語嫣,他痴情於蕙心蘭質的夏夢。在金庸先生的作品中,無論是聰明嬌俏的黃蓉、還是單純溫婉的王語嫣、抑或冰雪無暇的小龍女,舉手抬足、一顰一笑都有夏夢的影子。明知這份感情不會有結果,但他還是無比痴情。

金庸武俠,永存世間

金庸,是中國武俠小說界當之無愧的泰山北斗。他曾說過:“武俠小說本身是娛樂性的東西,但是我希望它多少有一點人生哲理或個人的思想,通過小說可以表現一些自己對社會的看法。”

金庸武俠,永存世間

“你瞧這些白雲,聚了又散,散了又聚,人生離合,亦復如斯。”—金庸

大俠!請一路走好!

金庸武俠,永存世間

1981年,鄧小平接見查良鏞。

金庸武俠,永存世間

1985年,香港特別行政區基本法起草委員會成立, 查良鏞任基本法政治體制起草小組港方負責人兼經濟體制起草組成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