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人也包括僧人,「心無義」是假佛學,關於佛教你不知道的小歷史

今天繼續和大家說一些關於佛學的小知識,希望加深你對宗教,對佛的理解。

1、道人原來也包括僧人

“道人”這個詞原先指修行得道的人,方術也叫道術,凡是修行方術的人就叫修道的人,簡稱道人。但佛教在東漢傳入中國的時候,當時人們並沒有宗教的概念。當時的佛教徒把佛教稱為“釋道”,也就是釋迦摩尼的道術,所以和尚自稱為“貧道”,意思為不成器的修道之人。但漸漸的道教也興盛起來,為了區分佛教徒和道教徒,和尚才改稱為“貧僧”。

道人也包括僧人,“心無義”是假佛學,關於佛教你不知道的小歷史

2、佛教為什麼能吃得開?

我們都知道佛教是從印度傳來的,從東漢時期開始興起,經過三國、兩晉很快就席捲整個中華大地。為什麼佛教當時傳播的那麼快?因為當時恰逢亂世,黎明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無法掌控自己的命運,所以對宗教就有更多的訴求。而傳統的諸子百家漸漸沒落,當時底層人民迫切需要一種精神寄託,這時佛教剛好出現了,人們看到奇裝異服的宗教人士,天然地就覺得他們有什麼超脫的修為。其實,當時的情況就和現在佛教在西方國家逐漸盛行一樣,因為他們對基督教已經太熟悉了,沒啥可挖掘的點了。

道人也包括僧人,“心無義”是假佛學,關於佛教你不知道的小歷史

3、“心無義”最開始是用來忽悠人的

在“五胡亂華”和“永嘉南渡”時期,中國北方發生戰亂,很多人都要渡江逃往南方,有兩個佛教徒,一個叫愍度道人,一個叫傖道人,為了讓佛教在江南打開市場,就分析當時人的心理,發明了一套“心無義”的理論。果然,當愍度道人到江南後,他的“心無義”理論大受歡迎。後來傖道人勸說愍度道人,讓其擯棄這套東西,因為這不是佛祖的教義,他的原話是這樣說的:“無為遂負如來也”。但是“心無義”已經非常流行了。在《高僧傳》中,慧遠高僧曾經組織過一些高僧對宣導“心無義”的道恆和尚進行辯論。雖然最後獲勝了,但還是沒能阻止“心無義”的傳播。

道人也包括僧人,“心無義”是假佛學,關於佛教你不知道的小歷史

“心無義”到底是什麼呢?其中心思想就是教人不執著。看上了豪宅,想要買,想要住進去,“心無義”教你應該放下這種執著;看上了美女,想要和她在一起,“心無義”教你放下這種想念,對萬事萬物採取不上心的態度。是不是覺得和很多現在假借佛教的心靈雞湯差不多,是的,這碗雞湯一直熬了幾千年。

4、個人理解的佛家核心觀點

道人也包括僧人,“心無義”是假佛學,關於佛教你不知道的小歷史

佛家的核心觀點是自由,是靈魂不受肉體的束縛的自由。修行的目的就是讓靈魂不再受物的左右,這裡的物包括外部的情感刺激和肉體的慾望等等。“心無義”教人不執著表面看上去和這個價值觀很像,但其實有本質的區別。因為我如果就是喜歡這個美女,喜歡這套房子,我就去喜歡好了,真心真意的喜歡,但如果受到“心無義”的束縛,為了放棄而放棄,其實就是畫地為牢,更不自由了。而“心無義”真正流行起來的原因應該是世人不肯直面自己的慾望,只是簡單的譴責慾望,而譴責慾望反而會墮入另一個輪迴中。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