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喻户晓的兰州牛肉面竟然这么赚钱……

兰州拉面,又称兰州清汤牛肉面,是“中国十大面条”,是甘肃省兰州地区的风味小吃。它以“汤镜者清,肉烂者香,面细者精”的独特风味和“一清二白三红四绿五黄”,一清(汤清)、二白(萝卜白)、三红(辣椒油红)、四绿(香菜、蒜绿)、五黄(面条黄亮),赢得了国内乃至全世界顾客的好评。并被中国烹饪协会评为三大中式快餐,得到美誉“中华一面”。

家喻户晓的兰州牛肉面竟然这么赚钱……

在街头小巷,兰州拉面也是出镜频率最高的小吃店之一,无论是人来人往的街区闹市,还是隐于市末的街头巷尾,都少不了它的踪迹。那究竟兰州拉面的利润大概在多少呢?

整个餐饮行业的利润在50%左右,而兰州拉面的利润更是高得吓人:兰州面主要的原料,面粉,高汤,萝卜,少许牛肉,香菜,辣油,成本非常低。单单算一碗牛肉面的成本不好算,这么给你说吧一袋牛肉面专用粉制作成牛肉面后可以卖1300左右,而加上其他的高汤,牛肉,香菜等作料基本一袋面可以赚1000块。这是最基本的算法因为有些牛肉面面少得可怜,汤直接勾兑的,牛肉几粒而已。这种制作工艺一袋面可以卖一千五左右。

家喻户晓的兰州牛肉面竟然这么赚钱……

而营业额每天以开在稍有人流的地方,每天售出200份计算,一月30天可卖6000份,每份12-15元以最低价12元计算,6000×12=72000元,扣除每月成本(工资成本(2人)8000元/月房租7000元/月水电+耗材5000元/月)总计20000元,营业72000-总成本20000=52000元左右

加上牛肉面的其它营收(注牛肉面其利润很大都说是“四赢”:面赢利,肉赢利,蛋赢利,小菜赢利。)

家喻户晓的兰州牛肉面竟然这么赚钱……

总体来说兰州拉面是一个非常盈利的项目,只是要注意两点,店面的选址、费用,以及面的口味。至于面的多少?毕竟一碗12块钱左右的面,只要味道好,份量多一点少一点,是无关紧要的。

家喻户晓的兰州牛肉面竟然这么赚钱……

一位在北京开拉面馆的马女士说起店里的生意,笑得合不拢嘴。我跟着老板在北京卖了20多年的拉面啦!这些年来,拉面的生意是越来越好做了。马女士自豪地说:那些没有走出去的人,即使在家乡开一家小店面,一年也能收入十几万块钱。马女士表示,在家乡开大店的人也不少,二三百平方米的店大街上比比皆是。即使在大店,一碗面也仅仅只有七、八块钱,但是一天却能收入一、两万块钱。马女士跟记者算了一笔账,家乡的大店一年能收入300多万元,自己在北京的小店,一年收入近200万元。但是大店花销大、成本高,真正的算下来,其实差不了多少。“在家乡,10户人家里有六、七户人家中都有拉面师傅,即使不开店,凭手艺也能养活自己。”马女士补充道。

家喻户晓的兰州牛肉面竟然这么赚钱……

随着“拉面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甘肃人走出家乡。2012年,兰州本土拉面开始走出兰州,走向全国。2014年10月,东方宫中国兰州牛肉拉面进入厦门;2015年1月,安泊尔兰州牛肉面进入武汉。这之后,燕兰楼、东方宫等大型餐馆在各大城市开得红红火火,小型拉面店也在城市中遍地开花。

“兰州牛肉拉面是兰州的一张城市名片,有深厚的文化底蕴,是宣传兰州新型城市一个很好的切入点。”马利民表示。对此,他建议要成立专门的机构,统一协调各个部门,整合市场资源,集中社会力量共同发展。

此外,要通过建立统一的兰州牛肉面信息平台,开展网上的原场地认证,搭建互联网网络的宣传平台,实现线上线下的融合发展。还要加大大力政策的支持力度,扶植培育一批龙头企业,品牌企业,大型连锁企业。

兰州拉面虽然是兰州的,但把这个牌子打出去、并在全国铺开的,是青海化隆人。在过去,青海化隆回族自治县穷到了根里,但是通过“拉面”脱了贫,让化隆人逐渐地走出了大山。

家喻户晓的兰州牛肉面竟然这么赚钱……

1988年,青海化隆人打着“兰州拉面”的招牌在厦门市开了第一家拉面馆。以此为发端,来自青海省东部的拉面经营者纷纷效仿,闯遍了我国大江南北,相关产业几乎覆盖中东部及沿海地区的所有市、县。

家喻户晓的兰州牛肉面竟然这么赚钱……

据《农民日报》去年11月报道,目前,化隆县有近11万人(占化隆县劳动力的60%)在全国270多个大中城市创办拉面店1.5万家,实现年总产值近100亿元。拉面经济已成为当地农民群众的“脱贫经济”和“致富经济”,在累计脱贫的12万人中有7万人通过拉面经济实现脱贫。

此前,每日经济新闻就报道过,在青海有2.8万家拉面店,有18万人在全国各地从事拉面经营,不少人都由此成为了企业家。拉面对化隆县有多重要,看看化隆县政府官网就知道了。在化隆县政府官网上,专门开设了“拉面经济”版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