迟到了390年的国书:一封大英女皇写给万历皇帝的信

万历皇帝,即明神宗朱翊钧,是明朝的第十三位皇帝,十岁继位的他共在位48年,是明朝在位时间最长的皇帝,他做皇帝的这将近五十年,用两个词就可以大致概括了,一个是“张居正”,另一个是“不上朝”。万历皇帝由于少年继位,在最初的十年里朝廷的政务主要有当时的内阁首辅张居正负责,在张居正担任内阁首辅的这十年里,施行了一系列的改革措施:财政上推行“一条鞭法”把各州县的田赋、徭役以及其他杂税合为一体,统一征收银两,新税法的施行在使地方官难以作弊的同时也大大增加了朝廷的财政税收,"太仓粟可支十年,周寺积金, 至四百余万";军事上,重用戚继光、李成梁、凌云翼、殷正茂等名将卫国守边,巩固了汉家疆土;吏治上采用“考成法”考核全国的各级官吏,使政体为之肃然。经过张居正的一系列改革政府面貌焕然一新,经济状况也大为改善,史称“万历中兴”,张居正去世后,万历皇帝亲政,逐渐开始沉湎于酒色,不理朝政,后因立太子之事与内阁争执长达十余年,最后索性三十年不出宫门、不理朝政,使得很多的朝臣都不知道皇帝长什么样,最终出现了“人滞于官”和“曹署多空”的现象,到了万历四十五年,“部、寺大官十缺六、七,风宪重地空署几年,六科只剩下四个人,十三道只剩下五人”。万历四十八年,也就是公元1620年,万历皇帝病逝,终年五十八岁。

迟到了390年的国书:一封大英女皇写给万历皇帝的信

万历皇帝

与万历皇帝同时期,远在千里之外的英国正值女皇伊丽莎白一世当政,在她的统治下英格兰成为了整个欧洲最强大的国家之一,在英国历史上被称为“黄金时代”。在很多人看来,万历皇帝和伊丽莎白一世这两位古代帝王除了生活在同一时代之外可以说是风马牛不相及,其实不然,早在1596年伊丽莎白一世曾给万历皇帝写了一封亲笔信,信中表达了对英中两国更好开展贸易往来的愿望,不过遗憾的是伊丽莎白一世派出的信使约翰·纽伯莱在途中遭遇不幸,信件虽然没有丢失,但也没有如愿送到万历皇帝的手上,最终信件被英国国家博物馆收藏。

迟到了390年的国书:一封大英女皇写给万历皇帝的信

伊丽莎白一世

到了1986年,时任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的李先念邀请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访华,按照国际惯例,国家元首之间交往可以互赠礼品和小纪念品,于是伊丽莎白二世将那封时隔390年的信作为赠礼赠送给了李先念,并说道:“390年前那封信未能到达你们这个伟大而美丽的国度,今天终于由我本人平安地送到了,我为此感到由衷地自豪。”

迟到了390年的国书:一封大英女皇写给万历皇帝的信

伊丽莎白一世写给万历皇帝的信

伊丽莎白一世写给明朝万历皇帝的亲笔信内容如下:

呈上此信之吾国忠实臣民约翰·纽伯莱,得吾人之允许而前往贵国各地旅行。彼之能作此难事,在于完全相信陛下之宽宏与仁慈,认为在经历若干危险后,必能获得陛下之宽大接待,何况此行于贵国无任何损害,且有利于贵国人民。彼既于此无任何怀疑,乃更乐于准备此一于吾人有益之旅行。

吾人认为,我西方诸国君王从相互贸易中所获得之利益,陛下及所有臣属陛下之人均可获得。此利益在于输出吾人富有之物及输入吾人所需之物。吾人以为:我等天生为相互需要者,吾人必需互相帮助,吾人希望陛下能同意此点,而我臣民亦不能不作此类之尝试。

如陛下能促成此事,且给予安全通行之权,并给予吾人在于贵国臣民贸易中所极需之其他特权,则陛下实行至尊贵仁慈国君之能事,而吾人将永不能忘陛下之功业。吾人极愿吾人之请求为陛下之洪恩所允许,而当陛下之仁慈及于吾人及吾邻居时,吾人将力图报答陛下也。愿上天保佑陛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