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我讀完一本書《中國哲學簡史》,古代的“新道家”與“玄學”

大家好,這裡是小播讀書,今天讓我們繼續共讀《中國哲學簡史》,今天要帶大家瞭解的是:新道家與玄學,以及新道家的理性主義和自由主義。

跟我讀完一本書《中國哲學簡史》,古代的“新道家”與“玄學”

中國古代,道家和儒家發展到公元3,4世紀,共同衍生出了一個新的流派,他們主要的研究方向是偏向於神學或者玄學,我們稱之為“新道家”,他們把儒家經典中的《易傳》中的形而上學的部分,以及道家的兩部經典《老子》和《莊子》當做思辨哲學的三部主要經典,合稱“三玄”。玄是指微妙、神秘的意思。

《老子》說:玄之又玄、眾妙之門。而新道家正是繼承了道家的這種思想,所以稱為“新道家”。

跟我讀完一本書《中國哲學簡史》,古代的“新道家”與“玄學”

01

提到新道家,不得不講郭像和向秀。他們都是大約公元310年左右去世,出生年月不詳。他們共同重新註解了《莊子》,稱之為《莊子注》,是歷史上偉大的思想著作之一。向秀和郭像二人對老子、莊子的道家學說進行了很多修正。第一個修正是,道是真正的無。老莊也說道是無,但是他們說無是無名,就是說,老莊以為,道不是一物,所以不可名。但是向郭注以為,道是真正的無,道“無所不在,而所在皆無也”。向郭二人認為萬物自生,稱之為“獨化”。

跟我讀完一本書《中國哲學簡史》,古代的“新道家”與“玄學”

這個理論認為,萬物不是任何造物主所造的,可是物與物之間並不是沒有關係。關係是存在的,這些關係都是必要的。每一物需要其他的每一物,但是每一物的存在都是為它自己,而不是為其他的任何一物。按向郭的說法,物與物之間的關係,就像兩支同盟國軍隊之間的關係。每支軍隊各為它自己的國家而戰,同時也幫助了另一支軍隊,一支軍隊的勝利必然會影響另一支軍隊。

存在於宇宙的每一個事物,需要整個宇宙的存在作為必要條件,可是它的存在並不是直接由任何其他某物造成的。只要一定的條件或環境出現了,一定的物就必然產生。但是這並不是說它們是任何唯一的造物主或個體造成的。換句話說,物是一般的條件造成的,不是任何另外特殊的物造成的。

02

向郭認為宇宙和社會都處於不斷變化之中,人類的需要也是經常變化的。在某一時代好的制度和道德,在另外一個時代可能不好。社會隨形勢而變化,形勢變了,制度和道德也應該隨之變化。

這種認為世界變化無常的思想,也是《易傳》的主要思想,《易傳》強調:宇宙萬物永遠在變化過程中,而且遵循道,易就有改變、轉化和合成變化的意思。事物若要趨於完善,保持住完善的狀態,它的運行就必須在恰當的地位、限度、時間。也就是,什麼事情不能太過,也不能不及,人的自然傾向是太過,有貪念,《易傳》和《老子》都說過太過是大惡。

《易傳》中關於六十四卦的順序安排也體系了三個主義思想:

1. 宇宙中的一切,包括自然界、人類社會,形成一個自然序列的連續鏈條;

2. 在演變過程中,每個事物都包含自己的否定;

3. 在演化過程中,“物不可窮也”。

《易傳》和《老子》都認為,要取得勝利,就一定要注意不要太過分地勝利;要避免喪失事物,就一定要在此物中補充一些與之相反的東西。他們也都認為,謙卑是美德。

向郭二人也對先秦道家天、人的觀念,有為、無為的觀念,做了重新的解釋。社會形勢變化了,新的制度和道德就自生了。任它們自己發展,就是順著天和自然。就是無為。反對它們,固執過時的舊制度和舊道德,就是人和人為,就是有為。一個人在他的活動中,讓他的自然才能充分而自由地發揮,就是無為,反之是有為。

03

新道家和道家思想在對聖人的觀點上也略有不同,老子和莊子都反對社會上通常認為的那種聖人,在先秦道家的文獻中,聖人有兩個意思。一個是按照完全道德標準的人,一個是有一切種類知識的人。老莊攻擊知識,所以也攻擊後一種聖人。但是向郭並沒有反對那些聖人。他們反對的是企圖模仿聖人的人。認為,模仿是無用、沒有結果和有害的。唯一合理的生活方式就是“任我”,也就是實踐“無為”。

若一個人真正能做到“任我”,換句話說,他已經懂得“齊物”,即萬物同等的道理,能夠從更高的觀點看萬物,他就已經登上了通往聖人的道路。在《莊子.齊物論》中強調了這個沒有差別的學說,尤其是強調了沒有是非差別。

一個人若能超越事物的差別,他就能享受絕對的自由和絕對的幸福,如《莊子·逍遙遊》中所描寫的。這一篇提到大鵬、小鳥。向郭的註解是:“苟足於其性,則雖大鵬無以自貴於小鳥,小鳥無羨於天池,而榮願有餘矣。故小大雖殊,逍遙一也。”,也就是說,穿梭於林間的小鳥,不必去羨慕翱翔於天池的大鵬,因為它們都擁有同等的幸福。

跟我讀完一本書《中國哲學簡史》,古代的“新道家”與“玄學”

可是它們的幸福,只是相對的幸福。如果某物只在其有限的範圍內自得其樂,則其樂也一定是有限的。所以莊子在這些故事後面又講了一個關於正真獨立的人的故事,他超越有限,而與無限合一,從而享受無限而絕對的幸福。由於他超越有限而與無限同一,所以他“無已”。由於他順物之性,讓萬物自得其樂,所以他“無功”。由於他與道合一,而道不可名,所以他“無名”。

一個獨立的人,應該可以正確看待自己,並看待自己與他們的差別,忘記自己和他的對立面,萬物在其自己的範圍內自得其樂,但是獨立無待的人無功無名。《莊子·逍遙遊》中說,真正獨立的人“乘天地之正,而御六氣之變,以遊無窮”。

在向郭的體系裡,“道”是真正的“無”。在這個體系中,“天”或“天地”才是最重要的觀念。天是萬物的總名,所以是一切存在的全體。從天的觀點看萬物,使自己與天同一,也就是超越萬物及其差別,用新道家的話說,就是“超乎形象”。

04

新道家又分為兩個思想分支,一個是以向郭二人為代表的 “主理派”,另外一個是“主情派”,這兩者有什麼差別呢?

在《莊子注》中,向秀與郭象對於具有超越事物差別之心,“棄彼任我”而生的人,做出了理論的解釋。這種人的品格,正是中國的人叫做“風流”的本質。

風流是什麼意思?它包含有浪漫主義色彩,還有一些自由的意思,在公元5世紀左右魏晉時期,劉義慶撰寫,劉峻作注《世說新語》中,描述了當時的社會風氣以“清淡”為主,書中記錄了很多清淡家,而且清晰生動地描述了當時3,4世紀奉行的“風流”文化。在前面我們講到,歷史上的儒家思想和道家的思想,在某種程度上相當於西方的古典主義和浪漫主義的思想,而在道家思想中包括有“風流”的思想也就是主要原因之一,當然這裡的風流更多是指情感上的無拘無束。

跟我讀完一本書《中國哲學簡史》,古代的“新道家”與“玄學”

漢朝和晉朝不僅是中國歷史上兩個不同的朝代,在社會、政治、文化特徵上都很不相同。在文學藝術、生活態度上也風格迥異。漢人風格莊嚴、雄偉、晉人風格放達、文雅。文雅,也有“風流”的意思在裡面。

在道家思想著作《列子》《楊朱》中國,分析了“外”,“內”。《楊朱》裡說的治內,相當於向郭二人所說的任我。所說的治外,相當於向郭所說的從人。人活著,應當任我,不應當從人。也就是說,人活著應當任從他自己的理性或者衝動,不應當遵從當時的風俗和道德。在公元3,4世紀常用的話,就應當是“自然”,不應當“名教”。這一切,正是新道家的思想。在道家思想中主理派中,以向郭二人為代表,它強調遵從理性而生;而主情派則強調放任自由,從衝動而生。

好了,今天的內容就是這些,如果喜歡我的文章,請關注“小播讀書”或分享給您的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