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省東莞市委書記樑維東:東莞要做粵港澳大灣區先進製造擔當者

廣東省東莞市委書記梁維東:東莞要做粵港澳大灣區先進製造擔當者

見證著東莞成長足跡的東莞大道,自2001年從一片山頭、農田中闢出,如今不僅是莞城對外交通的重要樞紐,更以“大道朝暉”為名擠入東莞八景之列。東莞市委宣傳部供圖

核心提示 2017年7月1日,習近平主席在香港親自見證國家發改委和粵、港、澳三地政府共同簽署《深化粵港澳合作 推進大灣區建設框架協議》,標誌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邁出實質性步伐。

伴隨著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寫入黨的十九大報告和政府工作報告,其建設更被提升到國家發展戰略層面,成為中國灣區經濟的實驗者。

2018年3月7日,習近平總書記在全國兩會期間參加廣東代表團審議時指出,要抓住建設粵港澳大灣區重大機遇,攜手港澳加快推進相關工作,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

一時間,“粵港澳大灣區”集萬千寵愛於一身,成為備受關注的熱詞,並以嶄新姿態吸引了各界關切的目光。據統計,2017年,大灣區人口達6956.93萬,GDP生產總值突破10萬億元,約佔全國經濟總量的12.17%,港口集裝箱吞吐量、機場旅客量、進出口貿易總額等在全球灣區中獨佔鰲頭。

為詳細記錄廣東省各市在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打造國際一流灣區進程中的足跡,深度解讀各城市的參與路徑,本刊特開設“粵港澳大灣區城市行”專欄,首期推出“新時代 新東莞 新徵程”系列報道一,敬請讀者垂注。

□ 本報記者 雷茂盛

今年是廣東東莞升格地級市30週年,作為我國改革開放先行地,僑鄉東莞自建市以來,歷經30年的改革、創新、轉型與發展,創造了寶貴的東莞經驗。

完備現代的產業體系

記者:東莞作為世界級城市群建設的重要成員,將在打造國際一流灣區進程中如何作為?

梁維東:作為大灣區核心軸線上的重要城市,東莞高度重視並舉全市之力融入、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成立了推進粵港澳大灣區建設領導小組和機制創新專項小組,主動謀劃對接大灣區建設的重大平臺、重大項目和重大政策,積極融入大灣區建設。

記者:您認為東莞參與全球競爭的獨特優勢是什麼?

梁維東: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東莞有著良好的發展基礎。

1978年7月,東莞太平手袋廠創辦,拉開莞港產業合作序幕,成為東莞對外開放的開端。改革開放40年來,東莞敢為人先,充分發揮毗鄰香港的區位優勢,整合本地土地資源、外來技術資金和勞動人口,通過實施外向帶動戰略,逐步走出一條以經濟國際化帶動農村工業化、城市化的發展道路,先後獲得國際花園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國家衛生城市、全國文明城市、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國家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範區、全國社會治安綜合治理最高榮譽“長安杯”等一系列的城市榮譽,成為中國改革開放精彩生動的縮影,為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記者:從地圖上看,東莞前擁深圳香港、背靠廣州,被這三大國際都市環繞,地緣優勢明顯,但同時也是壓力所在。

梁維東:東莞位於粵港澳大灣區核心區,具有位居大灣區核心軸的通道優勢、對接“一帶一路”的海陸優勢、廣深科技創新走廊的承啟優勢。以東莞為圓心,100公里範圍可覆蓋香港、澳門、廣州、深圳、佛山、珠海和惠州等城市。全市公路密度213.9公里/百平方公里,位居全國全省前列,與周邊城市構築一小時通勤圈。軌道交通規劃線網總長約700公里,城市地鐵二號線於2016年5月正式開通運營,莞惠城軌於2017年12月建成通車,穗莞深城際軌道、佛莞城際軌道分別於近兩年建成通車。廣深港高鐵進入試運營,經虎門高鐵站最快33分鐘可到達香港西九龍;廣九直通車經常平站1小時可到達香港紅磡。

記者:建設世界級城市群離不開產業支撐,在此方面,東莞準備好了嗎?

梁維東:東莞產業體系完備,構建了以電子信息、電氣機械、紡織服裝、食品飲料、造紙為五大支柱產業和玩具及文體用品、傢俱、化工、包裝印刷為四大特色產業的現代工業體系,製造業門類涵蓋30多個行業6萬多種產品,成為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現代製造名城。據統計,全球30%的玩具、20%的毛衣、10%的運動鞋、10%的眼鏡產自東莞;10多種IT產品佔據國際市場10%~30%的份額;95%的電子終端配件可在1小時內配齊。2017年,智能手機出貨量3.56億臺,全球每5部智能手機就有一部來自東莞,華為、OPPO、VIVO手機出貨量均進入全球前五、穩居全國前三。

開放包容的城市性格

記者:粵港澳大灣區提出了“開放引領,創新驅動”的合作原則。作為著名僑鄉,您認為東莞的開放包容體現在哪些方面?圍繞打造創新驅動發展升級版的目標,東莞作出了哪些努力?

梁維東:東莞是國家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綜合試點試驗城市,開放包容是東莞的城市性格。2017年東莞進出口總額12,264億元,總量在全國大中城市中緊隨上海、深圳、北京、蘇州之後排名第五。目前,全市擁有超過50個國家和地區的外資企業11,000多家,累計吸收外資超過750億美元。其中港資企業7403家,佔全市外資企業超過6成,累計合同利用港資576.9億美元,約佔全市合同利用外資的6成,港企港資為東莞經濟發展作出了重要的貢獻。城市人口平均年齡34歲,年輕指數為全國第三,人口吸引力全國排第5位。

同時,東莞把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作為推進產業轉型升級和動能轉換的重要抓手,以廣深科技創新走廊建設為契機,以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為抓手,全力打造創新驅動發展升級版,努力向創新型一線城市挺進。2017年,全市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從2028家躍增至4058家,相當於每天新增超過5家高企;東莞R&D佔GDP比重達2.48%,已達中等發達國家水平;國內有效發明專利量17,087件,位居全省地級市首位,平均每天提出55個發明專利申請;國家高企數量、有效發明專利、引進省創新科研團隊數量、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數量等指標穩居全省地級市首位。國家重大科學裝置中國散裂中子源一期工程於今年8月通過國家驗收,松山湖材料實驗室進入全省首批啟動的4個實驗室行列。

記者:“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也是粵港澳大灣區共同推進建設的合作原則之一,就此,東莞交出了什麼樣的答卷?

梁維東:東莞生態本底良好,擁有良好生態本底,形成“沿江、面海、環山”的城市生態格局。劃定生態控制線、生態保護紅線、工業保護線等多條保護控制線,全市擁有超過1000平方公里的生態區域,森林覆蓋率達37.4%,城市人均公園綠地面積22.87平方米,已建成22個森林公園、14個溼地公園、6個自然保護區、1500多個公園和廣場。空氣質量在全國74個大中城市中位居前列,達國家空氣質量二級標準,這在製造業城市中是不多見的。

國際範兒的製造名城

記者:對標“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要求,盤點家底兒,東莞將以什麼樣的發展定位,參與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梁維東:按照粵港澳大灣區“打造國際一流灣區和世界級城市群”的總體目標,結合東莞的發展基礎和優勢,我們將融入粵港澳大灣區建設的發展定位為:“建設一中心,強化三功能”,即打造粵港澳大灣區的先進製造業中心,強化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功能、強化擴大開放合作的示範功能、強化現代優質生活的服務功能。

一是打造大灣區先進製造業中心。製造是粵港澳大灣區發展的“脊樑”,製造業是東莞實體經濟的根基。東莞是國際製造名城,通過強化東莞在粵港澳大灣區城市群中的製造業基礎優勢,圍繞增強先進製造業核心競爭力,全面推動傳統產業轉型升級,促進現代服務業和先進製造業融合發展,培育發展世界級先進製造業集群,與港澳、廣深形成錯位互補的產業發展格局,加快推動製造邁向高端,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和競爭力的先進製造業中心,爭當粵港澳大灣區先進製造業的核心引擎。

二是強化科技創新成果的轉化功能。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建設國際科技創新中心,其中廣深港澳是科技創新主要“策源地”。東莞作為廣深港澳科技創新走廊的中點,產業配套完善,先進製造能力強,擁有大科學裝置散裂中子源、松山湖高新區等科技研發平臺,通過加強與深圳、香港、廣州的產業合作,加快形成以創新為主要動力和支撐的經濟體系,打造成為國內一流科技創新成果轉移轉化示範區。

三是強化擴大開放合作的示範功能。開放合作是灣區經濟最大特色之一,東莞是改革開放的先行地,構建開放型經濟新體制試點試驗城市,通過進一步加強對接港澳地區和自貿區的改革創新,在促進雙向投資、推動貿易便利化、構建新型合作模式、搭建多元化合作平臺等方面積極探索,加快培育參與國際合作與競爭新優勢,推動形成高水平開放合作示範區。

四是強化現代優質生活的服務功能。國際一流灣區對應的是優質生活環境,是人才嚮往的集聚地。在粵港澳大灣區中,東莞擁有良好的生態本底,通過強化與港澳在教育、醫療、衛生、文化、旅遊、社會保障等領域合作,加快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生產生活方式,推進港澳青年創新創業基地建設,攜手共建人文灣區、休閒灣區和健康灣區,全面形成與國際接軌的高品質生活服務體系,建設成為宜居宜業宜遊的優質生活典範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