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江堰精华灌区丨川西林盘:望山见水留乡愁……


都江堰精华灌区丨川西林盘:望山见水留乡愁……


都江堰精华灌区丨川西林盘:望山见水留乡愁……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是陶渊明笔下桃花源的超然意境。桃花源里“土地平坦、房舍有模有样、有沃野良田、有竹林小憩......”这样的环境和细节与四川独有的川西林盘非常相似。桃花源难寻,可是川西林盘易得。在全国范围内,只有川西平原才有川西林盘这样的乡村聚居群落,它具有唯一性。

《华阳国志》中这么解释成都平原:“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所以如果没有先秦时期李冰治理水患造就天府之国,哪来的川西农耕盛景和安宁呢?都江堰将岷江之水变害为利,导入到成都的广大农田基底,形成了高度网络化的排灌体系,也就形成了现在的“都江堰精华灌区”,川西林盘就衍生于这些纵横交错的灌溉区域之间。


都江堰精华灌区丨川西林盘:望山见水留乡愁……



人们随田散居,竹林筑成了天然的屏障,形成了人、田、宅、林、水相互共生的田园风貌。有意思的是这个相互共生的关系,似乎又跟道家哲学中“道法自然”“天人合一”的思想不谋而合,所以说,川西林盘的出现跟都江堰有着天然的关系,是都江堰水利工程的修建促成了川西林盘的出现和发展。当然,林盘除了竹林具有便利性之外还有实用性,春秋宜人、夏天遮阳、冬季挡风,林、田、水共同营造出良好的小气候,这“五星级”的居住舒适度真是咱们川西百姓的智慧体现。

都江堰精华灌区丨川西林盘:望山见水留乡愁……


由都江堰灌溉起源发展的川西林盘在都江堰自然是最原始最纯粹的,至今我们还能看到最古老的农耕风俗,比如柳街镇的薅秧歌,天马的轿房唢呐、比较普遍的牛灯、大头娃娃...…这些独具特色的文化正是因川西林盘孕育而生。

都江堰精华灌区丨川西林盘:望山见水留乡愁……


▲柳街薅秧歌


都江堰精华灌区丨川西林盘:望山见水留乡愁……


▲轿房唢呐


都江堰精华灌区丨川西林盘:望山见水留乡愁……


▲牛灯


都江堰精华灌区丨川西林盘:望山见水留乡愁……


▲大头娃娃

作为川西农村独特的自然聚落,林盘既是生产协作的社会组织单元,又是“世外桃源”般的生活基地;既是孕育这种乡土民情的主要载体,也是这种特殊民情的伴生产物,可以说,林盘与成都人崇尚自然、辛勤劳动、闲适享乐、灵活处世的生活哲学相得益彰,融为一体。

都江堰精华灌区丨川西林盘:望山见水留乡愁……



都江堰精华灌区丨川西林盘:望山见水留乡愁……


▲安龙镇胡家湾林盘

随着历史的变革发展,保护、打造具有特色的川西林盘已经成为都江堰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举措。现在的都江堰柳街镇就是从林盘打造出发,将林盘院落、大地景观、乡野民宿等有趣好玩的元素串珠成线,逐步形成了移步换景、相融共生的乡村田园景致。通过这些还原和深化,在这里我们就更能够体会到陶渊明曾经对田园的超然意境,因为这里就是“望得见山、看得见水、留得住乡愁”的现代桃花源。

都江堰精华灌区丨川西林盘:望山见水留乡愁……


都江堰精华灌区丨川西林盘:望山见水留乡愁……


▲柳街镇七里诗乡

除此之外,都江堰拥有很多保存非常良好的川西林盘,每一个林盘也有独特的地域文化,因此都江堰有针对性的梳理出了清晰且多元化的林盘打造思路,例如将在沙西线、天府大道、成青线、彭青线、聚青线以及浅丘区域,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和优美的山水田园景观,重点构建商务型、文创型、博览型、康养型等功能复合型林盘;而在蒲阳河、柏条河、走马河等区域,又依托滨河绿道建设,重点发展家庭民宿、现代农庄、文化景点、主题公园等现代旅游度假型林盘。形成不同的发展方式,打造不同的林盘景别。

都江堰精华灌区丨川西林盘:望山见水留乡愁……


今年成都将首先启动100个川西林盘的保护修复,都江堰市就有10个林盘纳入成都市首批修复名单当中,比重相当高。

都江堰精华灌区丨川西林盘:望山见水留乡愁……


我们相信未来的川西林盘,将会呈现出一派“岷江水润、茂林修竹、美田弥望、蜀风雅韵”的锦绣画卷,到那个时候,我们可能会不再期望于归隐田园,因为我们就生活在美丽的田园之中。

都江堰精华灌区丨川西林盘:望山见水留乡愁……


想了解更多都江堰川西林盘的故事,请关注12月14日(周五)晚上11:00成都电视台一套《成视新闻》后播出的《川西林盘——望山见水留乡愁》,爱奇艺、东周社微信公众号、蜻蜓FM同步上线,敬请关注。


都江堰精华灌区丨川西林盘:望山见水留乡愁……


都江堰精华灌区丨川西林盘:望山见水留乡愁……



都江堰精华灌区丨川西林盘:望山见水留乡愁……


监制/赵龙魁 主管/张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