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組數據“還原”2018鋰電產業生態

2018年是動力電池行業血雨腥風、大清洗的一年,影響和改變著鋰電產業格局和企業的生存狀態。值此行業大變革之際,鋰電企業如何把握機遇、規避風險?

高工鋰電從國家政策、資本兼併購及項目擴張、各個細分領域產銷實況及發展趨勢等多個維度,用8組數據還原一個真實的2018年鋰電產業生態,以幫助鋰電企業更好地“瞭解當下、研判未來”。且看下文:

1、新能源汽車:70%—120萬輛

高工產研鋰電研究所(GGII)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1-10月我國新能源汽車生產約80.3萬輛,同比增長70%。1-10月份新能源汽車產銷快速增長,累計產銷量分別均超2017全年產銷總量,預計2018年全年產銷量有望突破120萬輛。與傳統汽車市場對比,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增速明顯。

需注意的是,新能源汽車各個細分市場發展存在明顯差異,其中客車市場低迷,個別月份裝機電量甚至出現下滑;物流車市場一片狼藉,車企普遍生產計劃減少甚至停滯,個別車企甚至因資金鍊斷裂而面臨倒閉危機,導致動力電池企業訴訟追債現象增加;乘用車市場增長迅猛,甚至超200%,但真正受益的僅限於幾家車企及排名靠前的幾家動力電池企業。

2、動力電池:86%-140Wh/kg-15%

GGII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1-10月國內動力電池裝機總電量約34.72GWh,同比增長97%。其中電池裝機總電量排名前十的企業合計產能約30GWh,佔整體的86%。關於前10的座次之爭,寧德時代、比亞迪穩居前兩位。雖然每個單月中位於第三位的排名均有變動,卻也主要被國軒高科、孚能科技、力神等不超過5家電池企業佔據,越往後企業排名的變動越大。

能量密度方面,在2018年補貼政策倒逼下,今年動力電池系統能量密度顯著提高。年初工信部發的推薦目錄中,產品系統能量密度達140Wh/kg的動力電池企業較少;到年末發佈的推薦目錄中,乘用車及客車系統能量密度達140Wh/kg比比皆是,乘用車中達到160Wh/kg也增多,第11批推薦目錄中寧德時代配套的一款乘用車甚至達到170Wh/kg。

價格方面,近年來動力電池價格已經呈現持續下降趨勢,當前磷酸鐵鋰電池市場價在1.1-1.2元/Wh,三元電池市場價在1.3-1.4元/Wh左右。GGII調研顯示,針對明年補貼繼續退坡,主機廠普遍提出降價需求,絕大多數認為降價10%-15%較為合理可行,2019年三元動力電池採購價格降到1.1元/Wh左右甚至更低,磷酸鐵鋰電池採購價格降到1元/Wh以下。

3、關鍵材料:22

盤點2018年鋰電上游碳酸鋰、四大關鍵材料大事件,共計有22個,包括投擴產、兼併購、資本等。梳理發現主要存在以下幾大特徵:碳酸鋰、負極材料、電解液等領域的穩定度較高,攪動這三大市場江湖的企業都集中在行業領軍者中;

正極材料市場,三元前驅體及三元尤其是高鎳三元擴產項目在增多,主流項目由容百科技、華友鈷業、當升科技、杉杉能源、優美科、巴斯夫、格林美等領銜。磷酸鐵鋰材料日漸式微,曾經佔據出貨量大頭的安達科技已經中止IPO;隔膜方面,排名靠前的龍頭企業佔據著主流市場,且都在擴產,呈現“強者恆強”態勢。同時隔膜競爭價格戰凸顯,競爭白熱化。

國際細分巨頭入駐中國甚至加碼投資的步伐在加快,這是今年整個鋰電材料市場最鮮明的共同特徵。比如在中國擴大氫氧化鋰產能的美國雅寶;隔膜方面,SK集團和旭化成擴產規模加大;正極材料方面,優美科、巴斯夫等均在加速旗下項目進程,新進者美國恩創入局。

4、關鍵設備:TOP10-60%

伴隨著動力電池行業的高門檻、高集中化態勢,鋰電設備行業格局在不斷演變。今年以來,動力電池企業招標對設備在技術工藝、性能參數、運行穩定等方面有著更為嚴格的要求。同時在價格方面,補貼退坡導致電池企業降本壓力驟增,對於招標設備價格的壓制也更為凌厲。

只有在技術、成本、規模、交付週期、資本、客戶資源等多方面綜合實力較強的設備企業有望生出。在此背景下,動力電池各個工序的關鍵設備市場集中度逐漸提高,排名前10的設備企業今年市場份額超60%,預計明後年將超80%。同時,新進入者將變少,各細分領域逐漸衍生出龍頭企業,比如卷繞機領域先導智能領先;塗布機領域新嘉拓、浩能科技領先。

5、儲能市場:100MW-4

今年以來,電網側儲能大閘開啟,典型事件有河南電網100MW儲能示範工程、江蘇鎮江東部電網儲能示範項目、寧德時代參與的福建地區分三期實施的鋰電池電網儲能項目、湖南長沙電池儲能電站一期示範工程。

河南電網100MW儲能示範工程是目前河南最大的電池儲能項目,也是中國電網側儲能最大的示範工程之一。它由國家電網平高集團投資建設,橫跨河南9地市16個變電站;江蘇鎮江東部電網側儲能工程(101MW/202MWh)橫跨丹陽、鎮江新區和揚中市;福建項目計劃總投資24億元,擬分三期實施,項目一期擬建設規模為100MWh級鋰電池儲能電站,二期將擴建500MWh級鋰電池儲能設備,三期將擴建1000MWh級鋰電池儲能設備。

湖南長沙電池儲能電站一期示範工程建設規模為60MW/120MWh,採取“分散佈置、集中控制”方式,分三個單體項目實施:芙蓉220kV變電站(26MW/52MWh),榔梨220kV變電站(24MW/48MWh),延農220kV變電站(10MW/20MWh)。一期項目總投資約4.1億元。

從行業角度來看,國內電網儲能需求興起,得益於近年來動力電池發展帶動磷酸鐵鋰電池性能提高、成本降本,同時也大幅拉動磷酸鐵鋰電池需求,為不能滿足新能源汽車補貼新政的磷酸鐵鋰電池提供了一條去產能的出路。

6、動力電池回收-超30

高工鋰電初步統計,目前佈局動力電池回收領域企業超30家,主要包括格林美、華友鈷業、中天鴻鋰、贛州豪鵬、芳源環保、邦普集團、乾泰技術、桑德集團、中航鋰電、北京賽德美、巡鷹新能源、駱駝股份、雄韜股份、泰力、東鵬新材料、光華科技、中友循環、金源新材、西恩科技、鹽城星創、佳納能源等企業。

在動力電池報廢量不夠用的情況下,越來越多的企業扎堆佈局回收領域,隱患開始凸顯。“按照現在各家回收企業已經有的及正在建設中的產量,已經遠超過報廢量甚至多出幾倍,截止到2025年都已經夠用了;按照GWh預測,現在投入的動力電池全部拿來回收都不夠。”資深業內人士說,其實機會只會留給少數基礎深厚的企業。

7、IPO失敗典型案例:6

近兩年,在市場升溫的大背景之下,鋰電企業亟需加大研發投入、擴建產能搶佔市場,如果資金跟不上,或將面臨巨大的風險,於是越來越多的鋰電企業選擇奔赴IPO。據不完全統計,2017年至今有近20家鋰電企業衝刺IPO,新三板企業轉戰IPO的現象尤為明顯。

然而,在補貼退坡、產能過剩和市場競爭加劇等多重壓力之下,導致包括材料、電池、設備等領域的鋰電企業普遍出現了營收淨利及毛利率下滑、嚴重依賴大客戶、應收賬款高企、企業現金流持續為負等經營困難,鋰電企業奔赴IPO被否案例越來越多,典型案例有安達科技、珠海銀隆、凱金能源、騰遠鈷業、珠海賽緯、邁奇化學等。

8、電動車起火:超50

全球電動化大趨勢下,安全隱患已經成為整個純電動汽車行業無法繞開的“不定時炸彈”。高工鋰電初步統計,進入2018年以來,國內大大小小電動車起火事故已經超過50起,涉及客車、物流車、乘用車等不同車型,且有不斷蔓延增長的趨勢。

梳理分析接連發生的電動汽車起火事件,大部分原因都指向了電池,而對於電池熱失控的原因進行追溯,則包括過熱、過充、內短路、碰撞等關鍵因素,涉及到電芯級規格選型、材料控制、生產製造品質控制、模組及pack級的安全防護、使用環節操作等多個層面的原因。從人為因素來看,業內則把引發安全事故的原因歸結為:能量密度提升和降成本過於激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