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有的人家孩子像他們父母的優點,而你的孩子卻完全相反

為什麼有的人家孩子像他們父母的優點,而你的孩子卻完全相反

當我們在批評別人的時候,你經常會發現自己說的那些特質都是你自己最具備的。這是投射。 我們對別人最不滿意的地方,可能恰恰是我們需求最旺盛的地方。這是我們對自己也同樣不滿意的地方,我們才會大力地去批評別人。 所以我們對整個世界的不滿,甚至都是我們內心,投射的一種表現。 簡單點講就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一千個觀眾當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也是這個道理。——克里斯多福·孟《親密關係》

孩子事家長的一面鏡子,孩子會真實的放映出一個家庭的情況,其中最直接的反應就是父母的關係和父母的身教。諮詢中遇到很多喋喋不休愛嘮叨的媽媽,當然心中有不滿是需要釋放自己的情緒的,可是宣洩釋放完情緒,我們就要學會覺察,要來諮詢的都是想改變自己,可是很多來諮詢的人,總是希望改變愛人,把孩子身上出現的問題都歸結到孩子身上,把自己當成一個無辜者或者是受害者,都是一個男人把自己和孩子毀了,把家毀了,自己痛不欲生,不如一死了之。

為什麼有的人家孩子像他們父母的優點,而你的孩子卻完全相反

那麼婚姻問題親子問題要從哪裡入手呢?我常常遇到這樣的父母親,他們習慣性否定對方,無論是否當著孩子的面都是不重要的,因為你心裡想的一定會在外表顯示出來,你的言語,你的眼神會洩露你的想法。愛一個人你的眼神會帶著欣賞和光,你的眼神會融化自己和愛人。嫌棄一個人你的眼神裡會有那種不在乎和多多少少的不懈,你的眼神會讓你的愛人覺得被疏忽和冷漠,覺得你們的關係很遠。有時候我諮詢中會說,你可以離婚,但不可以把婚姻過成要死不活的樣子。好像全世界都欠你似的,好想你為了孩子是多麼的偉大,好像你自己是聖母為了這個家庭在犧牲,這種婚姻真的讓人噁心,這種關係不僅折磨你自己,還有你的愛人,當然最受害的還是你的孩子,它會讓你的孩子成為家庭的替罪羊。

為什麼有的人家孩子像他們父母的優點,而你的孩子卻完全相反

孩子的深層想法會覺得都是我不好,是我的媽媽在為我犧牲受苦,我要揹負起父母婚姻不幸的責任,這樣的孩子開始就會恨自己的爸爸,覺得自己和媽媽的不幸都是爸爸給帶來的,可是真實的情況是自己的媽媽從來就是一個沒有長大的孩子,自己的媽媽還不能承擔自己做母親的責任,自己的媽媽還是一個缺愛,依賴性很強的媽媽,當孩子開始怨恨父親,那麼孩子就是斬斷了自己和父親的鏈接的根源。這時的孩子慢慢就會出現情緒不穩定,不想學習,打仗或者讓自己生病等等行為,他的目的或者說他的潛意識行為是讓父母和好或者想讓父母分開,因為每一個決定都是一個好的心理放下責任和負罪感的想法,只有這樣糾結的婚姻狀態,孩子才會永遠揹負著媽媽受苦的擔子。我諮詢中很多孩子會說,我就想讓他們離婚,可是他們不離婚,還在一直的打仗,幾十年如一日的堅持,這才是最痛苦的。

為什麼有的人家孩子像他們父母的優點,而你的孩子卻完全相反

心理學家馬斯洛說,一個人生理需求都到滿足之後,最大的渴求就是愛與歸屬感,這是最高的精神需求,當然還有自我實現的需要,當一個人得不到這些,內心就會空虛沮喪無助絕望,就會覺得自己或者沒有意義,很多人會說現在的孩子矯情,實際上在一個滿足了吃飽穿暖之後,一個人都會有更高的需求,父母親那一代人滿足肚子才是最重要的,用一套過時的理論來教現在的孩子就不合適,可是很多的父母不反思自己,還在給自己找理由,那麼孩子怎麼能夠改變呢?只有父母改變。才會懂得孩子心裡到底需要的是什麼,你才知道給什麼,否則孩子要的是精神上的認可和肯定,你卻總是給孩子物質上的滿足,這樣孩子才會更挫折,你還真覺得孩子難伺候,是親子關係越來越遠。

為什麼有的人家孩子像他們父母的優點,而你的孩子卻完全相反

我諮詢中和孩子的媽媽會說,只是肯定孩子是遠遠不夠的,你還要肯定孩子像爸爸的地方,當然爸爸也要肯定孩子像媽媽的地方。很多人都會說,你可不要像你爸爸一樣懶惰不負責任拈花惹草,你可不要像你媽媽一樣愛嘮叨就知道自己在外面瘋,又小氣又愛錢。這樣的孩子長大了就會像父母的缺點,然後你們更有理由說孩子了。

我們生活中很多孩子都是像父母的優點,這有什麼訣竅嗎?她的父母都是怎麼做的呢,有上面的案例大家也都會知道怎麼做了,那就是父母相互讚美孩子像父母的地方,比如孩子你真了不起,你和你爸爸一樣聰明有決斷力有毅力,你和你媽媽一樣善良有愛心喜歡認知學習,學一樣像一樣。這樣孩子內心自然有歸屬感,因為孩子最早的偶像都來自於自己的爸爸和媽媽,大人之間的簡單否定,會讓孩子無所適從,在孩子幼小的心中,他需要一個完美的爸爸和完美的媽媽,你的輕易否定愛人,孩子不知道應該學誰,在她的內心會製造很多困惑,沒有了歸屬感才會失落,因為沒有目標。

為什麼有的人家孩子像他們父母的優點,而你的孩子卻完全相反

很多在意識層面被允許了,她就不會通過潛意識暗地裡鏈接那些被否定的缺點,很多僵化的父母,總會給孩子製造不同的標準,這個不行,那個不被允許,最後孩子出現很多混亂行為,父母還覺得自己很無辜,每個人都是看著別人的缺點,很少有人反過來看自己的缺點,孩子出現問題恰恰是完善自己的一個好時間,所以我常說孩子是來拯救家庭拯救父母的,否則父母的內心世界永遠是那麼狹小,狹小的世界怎麼能夠容下大器量的孩子呢。

認知心理學有一個法則說,如果你很排斥,它就是你必須學習的功課。如果你很欣賞,它就蛻變成愛。愛是什麼?愛就是欣賞你不喜歡和不愛的。如果在你的生活周遭有太多你討厭或不愛的人事物,那是因為你一直在排斥,所以他們才會一直的出現,你必須學會生活的藝術,將它們蛻變成愛。

為什麼有的人家孩子像他們父母的優點,而你的孩子卻完全相反

看看很多人,討厭自己的父親的行為,然後她的愛人就會很像父親,或者完全變成是父親的反面,你繼續討厭,你的孩子會變成和他們一個樣子,然後你會絕望,當然一個人絕望了才是做心理諮詢的最好時機,她自己已經用盡了自己所有的能學到的知識,無能為力的時候才能夠轉彎,很多人做完心理諮詢會和我說,早知道心理諮詢能夠解決問題,我應該早來諮詢才對,受了這麼多的苦,我總是笑笑說,早你不會來的,因為你覺得自己還有招法,現在才是最好的時候。無論遇到什麼樣的孩子問題,只要媽媽改變了,孩子都會改變,很多人會問我,為什麼不說讓爸爸改變,因為爸爸不改變,男人都是拒絕做心理諮詢的,所以我只能給女人加壓,只是媽媽變了孩子就會改變,然後孩子自然會接受心理諮詢,孩子一定要看到媽媽改變的態度和誠心,孩子才會變,在孩子的心裡,問題永遠是家庭給自己強加的,所以說解鈴還須繫鈴人,你變孩子就變。

三清老師是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善於從不同的角度看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在老師的心中,沒有誰是不正常的,沒有誰是病的,心變世界就變。三清老師希望遇到更好的自己,遇到更好的你,喜歡老師的文章,可以關注我私信我

為什麼有的人家孩子像他們父母的優點,而你的孩子卻完全相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