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航運業十大猜想,你怎麼看?

2018年,全球航運市場風起雲湧,變幻莫測。中美貿易戰、IMO限硫令等事件不斷髮酵,幾度吹皺春水,而其激盪起的漣漪,也必將延展到2019年。

2019年,中美貿易戰還會持續嗎?國際油價會不會繼續攀升?新燃油附加費的實施是否將遇阻?……且看2019年度十大猜想!

1

中美貿易戰還會持續嗎?

關注度:★★★★★

2019年航運業十大猜想,你怎麼看?

2018年的中美貿易,只能用波雲詭譎來形容。

雙方2017年簽署的2535億美元超級經貿大單猶在眼前,但轉過年,美國就揮舞起關稅大棒,導演了這場影響全球貿易走向的大戰。儘管根據最新協議,中美貿易戰暫時“休戰”90天,但未來尚不可知。同時,其帶來的兩大新變化,將直接影響2019年的航運市場。

首先,由於擔心貿易戰升級,引發貨主出貨熱潮,使得2018年下半年的泛太平洋運輸市場火爆異常。但這也直接透支了2019年上半年的貨量,2019年泛太平洋市場前景不容樂觀。此外,中美貿易戰加速了全球貨源地變遷的趨勢,東南亞地區正取代遠東地區,在全球貿易中扮演越來越重要的角色,這一點在未來的航運市場中將得到更多顯現。

2018年將是一個轉折點,未來中美關係將是“競爭多於合作”,這場貿易戰將至少持續10年以上。可以說,中美貿易將成為未來全球貿易最大的不確定因素。但也可以肯定,在中國提出擴大進口的基礎上,貿易全球化步伐仍將大步向前。

2

國際油價會繼續上漲嗎?

關注度:★★★★★

2019年航運業十大猜想,你怎麼看?

一路狂奔的油價,是2018年很多航運人心中的痛。而隨著全球限硫令實施的臨近,2019年的全球油價走勢更是牽動著航運業的神經。

儘管OPEC在2018年12月達成了減產協議,但需求的不確定以及OPEC外產油國的供應增長,令不少業內人士還是下調了對2019年油價的預測。專家分析稱,美國原油產量增加、原油整體庫存位於高位以及需求前景不振,是影響油價上漲的“三座大山”。

這對於航運企業而言,這無疑是個喜訊。不過需要提醒的是,2018年全球油價曾大幅震盪,例如在2018年11月的短短几周內,國際原油價格就從高點下跌了30%。當前,全球經濟增長、股票市場變化、產油國態度等因素,都將左右原油市場走勢,油價劇烈波動或成為常態。

2019年,油價繼續狂飆的可能性不大,但溫和中波動上漲是大概率事件。如何平抑油價波動帶來的風險,也愈發考驗管理者的智慧。

3

新燃油附加費實施將遇阻嗎?

關注度:★★★★★

2019年航運業十大猜想,你怎麼看?

2019年1月1日,一項全新收費會出現在貨主的賬單中,那就是以新計算方式開徵的燃油附加費。

事實上,關於是否應收取燃油附加費以及如何定價的爭論,已經持續了2018年一整年。儘管對於此次費用調整,航運企業大都放低姿態,普遍表示將與貨主友好協商,使價格更加透明,但貨主方面仍然反應強烈,甚至有機構稱之為“不正當的、明目張膽的牟取暴利”。

在一片質疑聲中,企業集體、強力推動新收費的決心似乎不可動搖。全球主要班輪公司均已發佈收費通知,在爭議中開徵幾成事實。

這是運輸鏈條中的各方都逃不開的一個話題。顯然,讓航運企業單方買單並不現實,必將以犧牲服務為代價,最終影響運輸全鏈條。因此,這一爭議的核心是,各方應如何分擔航運市場的環保成本。最終還需要在溝通、理解的基礎上,達成各方都能接受的結果。

4

航運企業要深度參與跨境電商貿易嗎?

關注度:★★★★★

2019年航運業十大猜想,你怎麼看?

2018年,中國進口跨境電商交易規模預計將達到1.9萬億元,保持20%以上的增長。作為在中國發展壯大、充滿智慧的創新型貿易形態,跨境電商已成為中國大進口時代的寵兒。

對航運業而言,跨境電商企業則可視為整合了眾多中小賣家資源的大貨主。未來與跨境電商企業開展多種形式的合作,將成為新的業務增長點。

在這一背景下,馬士基率先邁出大步。其與中國跨境進口電商平臺網易考拉,簽署了全球運輸與物流戰略合作協議。協議期限為3年,合作期間,馬士基將為網易考拉直接提供輻射全球的運輸與物流服務,提升網易考拉跨境物流海外段運輸的時效性和可控性。

這一合作被視為雙贏的典範。航運企業藉此可以鎖定大規模貨量,跨境電商企業則得到了專業的全程物流服務。不過要想滿足這類企業的運輸需求,航運企業還需重新梳理航線佈局、港口掛靠、成本把控以及延伸全程供應鏈服務。相信未來,在這一領域會有更多的合作模式誕生、試驗、發展。

5

韓國航運企業會整合嗎?

關注度:★★★★

2019年航運業十大猜想,你怎麼看?

2018年,日本三大船公司整合集運業務而成的ONE正式運營,中遠海控完成收購東方海外。業界普遍認為,大型班輪公司間的併購已暫告一段落。但某一國家內航運企業的進一步整合,似乎還有空間。

韓國政府就為支持本國航運及造船業發展,公佈了《韓國振興航運五年計劃(2018-2022)》。

根據該計劃,由韓國海事集團(KMC)提供各種形式的基金支持,協助韓國航運企業在2020年前建造超過200艘船舶,包括至少140艘散貨船以及60艘集裝箱船。

作為韓國航運業的“一哥”,現代商船就在2018年獲得了數十億美元的國家資助,購買了20艘大型集裝箱船。同時,韓國另兩大船公司長錦商船與興亞航運,已同意整合旗下集運業務,進行合理化運營。業界猜測,這是否成為與現代商船進一步整合的前奏?

事實上,韓國船東協會相關人士就曾呼籲相關航運企業合併,成立類似於泛韓聯盟,以避免重蹈韓進海運的覆轍。

6

供應鏈轉型難嗎?

關注度:★★★★

2019年航運業十大猜想,你怎麼看?

從馬士基整合旗下海運和供應鏈業務,到達飛入股基華物流延伸供應鏈,“供應鏈”成為2018年航運業的高頻詞彙。

有分析機構曾表示,即便改變供應鏈中某些環節50%的壁壘,都可以實現15%的貿易增量及5%的GDP增長。供應鏈業務巨大的增長空間,已成為航運巨頭間角力的新戰場。但問題是,新貿易時代下,客戶的需求是什麼?又應如何圍繞需求,打造供應鏈體系?

精準的供需匹配和多樣化的解決方案,或許是決勝供應鏈的關鍵。特別是在中國貿易向以進口為導向,市場常態也向大批量與小批量混合運輸的轉變過程中,航運企業需要做精準的供需匹配,快速發現客戶需求,並協同供應鏈體系滿足需求。

所謂協同供應鏈體系,即合理配置物流資源。如在前端,可發揮航運在大宗貨物運輸方面的優勢,同時根據客戶需求,拓寬多種運輸渠道,並提升為一家客戶提供多種運輸方案的能力。

7

航運聯盟將涉及更多領域嗎?

關注度:★★★★

進入2019年,更多航運聯盟或許將不再侷限於航線經營,而會外延到更多領域。因為不論是外部需求還是內部要求,都已經發生了新變化。2018年成立的兩大行業組織,就極具代表性。

2019年航運業十大猜想,你怎麼看?

2018年11月6日,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舉行期間,包括中遠海運集運、東方海外、達飛集團、上港集團、和記港口集團等在內的多家國際知名港航企業,就打造航運業首個區塊鏈聯盟——全球航運商業網絡(GSBN)達成合作意向,旨在建立行業數字化基準,驅動協同創新和數字化轉型。

10天之後,馬士基、地中海航運、達飛集團等航運巨頭宣佈,計劃成立一家新協會,目的是促進行業信息標準化,協調船公司、客戶和第三方之間的信息交流。

這兩大組織均將目光投向常規業務之外,舉各方之力專注供應鏈環節和新技術領域,這或許預示著一個新趨勢。且看2019年還有多少類似的新聯盟誕生。

8

口岸營商環境會改善嗎?

關注度:★★★★

2019年航運業十大猜想,你怎麼看?

2018年,17份行政處罰決定書將堆場收費頑疾推到了大眾面前。

據報道,在長達8年的時間裡,天津數十家堆場多次相互串謀增加收費項目,提高收費標準,推高了進出口企業的物流成本。最終,天津市發改委開出了17份行政處罰決定書,處罰總額超過4510萬元。

事實上,堆場亂收費並非孤例。2018年同樣曝出的還有青島堆場亂收費、強制司機集港、壟斷服務等問題。儘管隨著當地政府部門的介入和媒體的曝光,最終主要問題得以解決,但接連暴露出的堆場問題,是國內口岸營商環境亟待改善的縮影,不得不重視。

政府已經採取了一系列措施,優化營商環境,但這是一個系統工程,從硬件提升到軟件保障,從政策支持到具體執行,是否具體,是否到位,都直接影響著貿易的便利與順暢。特別是當前中國正處於新一輪開放的關鍵期,這一問題不容忽視。

9

還有新的貿易亮點嗎?

關注度:★★★★

在全球貿易持續動盪的當下,人們都在尋找下一個風口。2019年,澳大利亞和巴拿馬或許將“C位出道”,東南亞市場則有望持續火爆。

2019年航運業十大猜想,你怎麼看?

在澳大利亞外長佩恩與中國國務委員兼外交部長王毅在北京舉行的第五輪中澳外交與戰略對話中,雙方同意從2019年開始實施新一輪關稅削減。

從2019年1月1日起,中國和澳大利亞間幾乎所有產品都將享受零關稅,無疑將進一步利好兩國貿易。目前,中國是澳大利亞第一大貿易伙伴和最大的出口目的地國,澳大利亞是中國第六大出口目的地國。在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期間,中澳兩國企業更是簽署了跨越5年、總價值約758億元人民幣的11項協議。

與此同時,在大洋彼岸的巴拿馬,也正掀起基建熱潮。從2017年中國與巴拿馬正式建交,到2018年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到訪巴拿馬,一年間,中國正深度參與巴拿馬的全方位建設。隨著巴拿馬科隆瑪島港的進一步擴建,港口硬件水平的提升,必將帶來當地經貿的加速發展。

東南亞地區在2019年依舊值得關注。由於全球製造業的轉移和中美貿易戰的影響,該地區已持續成為全球最具活力的貿易市場。特別是中國至東南亞地區航線,仍將是2019年最火爆的航線之一。

10

中國擴大進口將改變航運業格局嗎?

關注度:★★★★

2019年航運業十大猜想,你怎麼看?

2018年舉行的首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向世界宣告,中國敞開了進口大門,這也啟動了全球貿易的新引擎。

根據《進口貿易與中國實踐》的預測結果,2018年至2035年,預計中國進口需求將以年均4.2%的速度持續增長。到2035年,中國進口總需求將達到35853億美元。

在從“賣全球”到“買全球”的轉變過程中,全球貨物流向將不可避免的發生改變,全球航運格局也將生變。首先,東西向航線貨量不平衡的問題有望改善,駛向遠東地區的船舶也可能爆艙。第二,預計到2035年,中國進口需求量最高的前五位貿易伙伴分別是韓國、美國、日本、俄羅斯和澳大利亞。同時,中國對印度、墨西哥、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的進口需求,也將保持較快增長。相關航線的熱度必將大增。第三,從進口產品種類看,預計到2035年,中國對機器及電器設備的進口需求最大,其次是化石能源,植物產品如大豆等的進口量,也會明顯增加。

或許這些變化在2019年還不會有明顯表現,但未雨綢繆,提前佈局,才是決勝未來的關鍵。

· END ·


審 發:王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