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時“棉花”才傳入中國,在這之前古時候人穿什麼禦寒?

說到棉花大家都知道的棉花作的衣服才是最舒適的,在冬天穿起來也才保暖了,但是如果知道棉花歷史的網友也一定知道的,那就是棉花其實是在明朝的時候才傳入中國的,那麼有的網友又要說了,那就是明朝之前我們的老祖先們他們是怎麼禦寒的呢?新時期時代時,禦寒用品是火和用骨針縫製的獸皮。周代時,流行穿動物皮裘,甚至成為禮制的一部分,天子著黃裘,諸侯著青裘。

明朝時“棉花”才傳入中國,在這之前古時候人穿什麼禦寒?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出身貧民,自然對平民百姓的生活狀態比較瞭解,絲織品太貴,麻織品太刺癢,他所征戰起家的長江流域的棉花種植的逐漸普及,讓他最終下定決心在全國範圍內推廣。最終,在他的努力下,“棉布寸土皆有”,“織機十室必有”,以人民的名義,中國的普通老百姓終於以較低的代價過上了暖和日子。在沒有棉花的歲月中,中國人靠什麼禦寒?布料主要是絲、麻。有錢人的絲質被子裡,填充物主要是家禽絨毛,也有的家庭用的是絲綿;平民家庭的被子布料是麻布,裡面可以用木棉、麻絲,再窮一些的家庭只好用蘆絮、柳絮了。

明朝時“棉花”才傳入中國,在這之前古時候人穿什麼禦寒?

在很遙遠的古代,人們沒有衣服穿。甚至不知道如何做衣物,有人說,衣物開始發展,是用來遮羞的。古人沒有什麼衣物材質,只能用樹葉。但是隨著四季分明的冬季來臨,沒有濃密毛禦寒的人類,只能用動物毛皮來禦寒。沒錯,古代在沒有棉花的年代,人們都是用動物皮毛禦寒的。羔羊皮和狐狸裘皮大衣,都是王公貴族們的最愛,冬天穿出來十分拉風。在棉花傳入中國之前,我們的先民們穿的最多的就是用麻做成的麻衣了,也就是我們俗稱的“布衣”。

明朝時“棉花”才傳入中國,在這之前古時候人穿什麼禦寒?

棉花的原產地在印度和阿拉伯,在棉花傳入之前,中國人禦寒除了用絲麻,有錢人會穿動物皮毛,各種皮裘,還有的窮人會穿便宜的羊皮、狗皮。雖然禦寒效果不如棉花,但也沒別的辦法,對窮人來說,冬天是非常難熬的,每年冬天都有很多窮人被凍死。一般的老百姓則沒有這個精加工的待遇,直接在羊皮等一些常見的動物毛皮之上,進行簡單的加工。有的甚至只是開兩個能伸出胳膊的洞就完成了一件簡單的禦寒工具。

明朝時“棉花”才傳入中國,在這之前古時候人穿什麼禦寒?

東漢《西京賦》記載“朝堂承東,溫調延北”。什麼意思?秦漢時期主要是依靠“壁爐”或者“火牆”取暖,具體的怎麼做呢?先拿兩塊筒瓦扣起來,然後把他們放在牆壁內,將它與做飯的灶相連接。這樣就可以取暖了。火牆在中國已有悠久歷史。西安閻家村漢代建築遺址的爐灶,其排煙道先曲折,後直上通於戶外,近似後世的火牆。所以才有了東漢《西京賦》記載“朝堂承東,溫調延北”的描述。

明朝時“棉花”才傳入中國,在這之前古時候人穿什麼禦寒?

古人也會在自己的床上做一些必要的設計,比如說在床邊拉上一個擋簾,在床上設置頂棚,通過把床變成一個相對密閉的空間,來隔絕寒冷空氣的入侵。不過,這種禦寒方式顯然是平民的禦寒方式。因此,古人在自然面前的智慧還是無窮的,有很多事情可以做,並不會因為沒有棉花就要一味地忍受寒冷,中國地大物博,可供選擇的替代物品簡直太多了,這一點真不用替古人操心!

貴州修文山野生獼猴桃綠心禮盒裝當季新鮮水果奇異果12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