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军演讹诈,他凭三寸舌迫其退兵

面对超级大国军演讹诈,他凭三寸舌迫其退兵

以“不鸣则己,一鸣惊人”而享誉诸侯的楚庄王,很快在与中原诸侯的争霸中占居上风,凭借强悍的军事实力逐渐俨然成为当时的超级大国,渐渐地不在把周天子放在眼里。公元606年,他带兵向北逼近,为了显示自己的实力,把军队驻扎在了周王室的地界上,还举行了盛大的阅兵演习。当时因周室式微而显得懦弱不堪的周定王不敢怠慢,派大夫王孙满前去慰问劳军。

面对军演讹诈,他凭三寸舌迫其退兵

拳头硬、实力强,就能为所欲为吗?

一阵寒暄过后,楚庄王问:“听说大禹铸有象征九州的九鼎,是三代相传的国宝,现存于洛阳,不知鼎的大小轻重如何?”

面对军演讹诈,他凭三寸舌迫其退兵

欲问鼎的轻重大小,先想想鼎为何物。

看到楚庄王中原问鼎、来意不善,王孙满不鄙不亢:“三代相传的国宝是德而不是鼎,国家的兴衰在于德义的有无,而不在于鼎的大小轻重。”

见此,庄王就以夸耀楚国的军事实力相威胁:“其实,在我看来,鼎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我楚国的士兵在战场上光折断敌人的矛头,就足以铸造九鼎了。”

王孙满针锋相对:“大王是忘记了这九鼎的来历了,从前夏朝实行德政,是百姓把各地的风物绘制成图进献,九州长官也纷纷把青铜贡献出来,这才铸造了九鼎,鼎上分别铸造了各地各种风物,世间万物都被铸造在上面了,方便了国计民生。后来,夏桀无道,鼎被商夺取,保存了600年,商纣无道,九鼎又迁到我们周这里。如果治国施以德政,鼎虽然很小,也是很重的;如果昏庸暴乱,即使鼎再大,也是很轻的,就会被别人轻易夺走。上天护佑有德之君,不过也是有一定的限度的。当初周王室把鼎安置在洛阳时,就曾经占卜过周朝可以拥有多少年,上天应我大周30代700年的天下,如今周朝虽式微,但是天意却未变,故此,关于鼎的大小,您还是不用问了。”

面对军演讹诈,他凭三寸舌迫其退兵

偃旗息鼓,乖乖退兵,实因不知天有多高、地有多厚啊!

楚庄王中原问鼎,原想取周而代之,但当他闻听王孙满的一番态度强硬的话后,再客观分析一下当前诸侯纷争的大势,感到还不是取周而代之的最佳时机。就这样,以“一鸣惊人”崛起而“中原问鼎”的一代枭雄楚庄王,只是留下了让后人铭记的“问鼎中原”成语,就乖乖地带兵回去了。

有人说,这个世界是个只认拳头轻重、实力大小的世界,拳头硬、实力强,没理也有理,否则,只能等着别人“惩以重税”。但是,理、德,也是一种力量,讲得好,讲的适时,也能弥补一些实力的不足。

某国准备对“不听劝”的中国“惩以”5000亿美元关税的叫嚣甚嚣尘上,鉴于中国去年对其进口尚不足2000亿美元的实际,有些人懵了。难道中国只有牺牲国家利益来接受讹诈吗?大家都会大声说“不”,但如何应对,确实需要谋略、需要细细思量。欢迎大家就此讨论献策,以正视听,鼓舞士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