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開始翻譯《中國製度史》了,你笑啥?

最近沒有太關注新聞,當重慶公交車事件刷爆票圈的時候,看了一圈也並沒有什麼想說的,好像所有的世界觀都被媒體號們說了一遍,至於方法論也都提出了不少,但似乎沒有一個真正可行或者可實行的方案。

只覺得,生而不易。

我開始翻譯《中國製度史》了,你笑啥?

有限的時間還是要投入到無限的學習中去的。之前訂過計劃,計劃一個月之內啃完呂思勉的《中國製度史》,倆月之後發現自己太天真了。裡面的古漢語,單查字典都要查一陣子,啃內容真的比真的啃書還難。

所以,我開始看著這本書胡扯了。2014年5月北京第一次印刷,有看過的,對於翻譯得亂七八糟的地方請狠狠得批評指教,我會好好考慮改還是不改的。


我開始翻譯《中國製度史》了,你笑啥?


第一章節 農工商業(部分)

人們生存之道,一定是從打漁狩獵開始的,然後發展到養牲畜,慢慢地才開始普及到農業耕種。養牲畜和種地的好處,都在在以後體現出來的,不是你們這些進化還沒到位的人所能知道和理解的。

寒冷的地方的人喜歡吃肉,熱的地方的人就喜歡吃植物的果實。《禮記禮運》說:“以前的人們,沒有火,吃植物的果實,鳥獸的肉肉,連毛帶血滴吃。沒有麻絲的衣服,就用它們的皮毛當衣服穿。”

我開始翻譯《中國製度史》了,你笑啥?

《王制》說:“東/南方都有不同的稱呼來代表這些不用火來加工食物的人。”(原文的雕題交趾什麼的我也不知道什麼意思,大概就是描述的沒有開化的地方的習俗。)這些全都是吃植物種子和果實的人。

又說了:“西/北方也有不同稱呼來代表那些吃飛禽走獸皮肉的人,不吃植物的果實。”中國在沒有進化的時候,偏東南方向的人們和吃植物果實的人的習俗差不多,地處西北的和吃動物肉肉的人們的習俗差不多。


我開始翻譯《中國製度史》了,你笑啥?


《古史考》說:“太古之初,人們喝露水,吃野果子,吃動物的血肉,離著河邊近的就吃河裡的魚蝦貝殼類。那時候沒有火來加工,這些東西對人們的腸胃非常不好,經常拉肚子啊生病啊,特別煩。於是呢,有人就發明了鑽木取火,教人們吃烤熟了的實物,用刀子之類的東西來分食,這個人被稱為燧人。”(就是傳說中發明人工取火的那個人了。)

《白虎通》和《含文嘉》也是這麼說的,自從發明了火,學會了用火來加工食物,人們吃的時候就不會覺得食物腥臭難吃了,也不會經常有事沒事的就跑肚了。


我開始翻譯《中國製度史》了,你笑啥?


伏羲的技能是可以馴服羲牲(好像就是野生動物們吧),把它們殺了充當食物。這倆人/神都挺神的,所以燧人,伏羲,神農並稱為三皇,代表了人類進化的三個時代。因為年代沒辦法考察出來了,就隨便按照個什麼說法,夏400年,商600年,周800年,合起來就千八百年的這麼算吧。

再補充下神農的技能,他主要教人們怎麼種植。厲害的不得了,照現在的話說就完全是開闢了一個新時代。(對於開闢一個新時代,由於知識匱乏,我能想到的就是工業革命了。)咱國家數千年來以農為本,就是從這開始的。

未完,還會再續,時間隨機。

今兒就先到這了。照這樣翻譯下去,一本書335頁,這才一頁半的內容,只能說以後沒事的時候有事兒做了^_^。

有感興趣的可以買來這本書看看,大家一起研究,一起胡扯,慢慢看下去,覺得還是蠻有意思的。

它長這樣:


我開始翻譯《中國製度史》了,你笑啥?


(封面被搞得有點埋汰了,無傷大雅。)

我開始翻譯《中國製度史》了,你笑啥?


(這是書中部分內容,長這樣。)

古漢語不那麼通的人還是有必要再備個這樣的小綠書

它長這樣:


我開始翻譯《中國製度史》了,你笑啥?


(沒錯,中學的。)


我開始翻譯《中國製度史》了,你笑啥?


來 啊 ~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