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第一屆內閣共有7名成員,其中5名是江西人

明朝第一屆內閣共有7名成員,其中5名是江西人

明朝建國之初,沿襲元朝的舊制度,在中央設立中書省,設置左、右丞相。洪武十三年(1380年),朱元璋覺得宰相制度不好,有個宰相在,礙手礙腳,不利於自己大權獨攬,不方便將自己的聰明才智發揮到極致。於是,朱元璋處死了作奸犯科的宰相胡惟庸,並廢除了中書省和宰相制度,由皇帝直接掌管六部。考慮到沒有宰相導致皇帝的工作任務加重,為此在同年九月,朱元璋設置了四輔官,就是找幾年輕官員幫助皇帝查閱資料、抄抄寫寫,這還算不得是內閣。

明成祖朱棣通過靖難之役奪取皇位後,也不敢違背朱元璋不設宰相的命令,但是,朱棣做了變通,在朝廷設立了內閣。內閣有若干個大學士,相當於皇帝的秘書,一開始品級很低,都是五、六品左右,主要幫助皇帝辦文、辦會、辦事,大學士有議政權、討論權,但是沒有拍板決策權,決策權在皇帝一個人手上。

朱棣設立的第一任內閣共有7名內閣成員,分別是解縉、胡廣、黃淮、楊士奇、金幼孜、胡儼、楊榮。這7個人當中,解縉、胡廣、楊士奇、金幼孜、胡儼等5位是江西人,其中解縉、胡廣、楊士奇、金幼孜4位是吉安人,胡儼是南昌人。黃淮是浙江溫州人、楊榮是福建南平人。總之這7位內閣成員全部來自閩浙贛3省。我們來看看江西這5位才子的情況:


明朝第一屆內閣共有7名成員,其中5名是江西人

解縉

1.解縉

江西吉水人。解縉自小聰明,是江西的高考狀元,用才高八斗來形容他也不為過。他於洪武二十一年(1388年)中進士,時年19歲,正是翩翩才俊的年齡。但是,這個少年班出來的考試天才,對人情世故不太明白,3年後即被朱元璋放回到故鄉,意思是再磨鍊磨鍊。後來建文帝將他召回朝廷,不久燕王朱棣搶了建文帝的皇位。

朱棣對解縉的才華早有了解,為此對解縉加以重用,入閣參政。解縉是《明太祖實錄》的主編,也是《永樂大典》的主編。但是,這麼多年過去了,解縉還是不太懂規矩,口無遮攔,我行我素,終於在永樂八年(1410年)把朱棣惹惱了,被朱棣關進監獄,永樂十三年(1415年)死於獄中,年僅47歲。也有人說是錦衣衛指揮使紀綱將解縉灌醉了埋入雪中凍死的,不過我不相信這個死法。

直到成化元年(1465年),明憲宗朱見深才給解縉平反昭雪、恢復名譽,朱見深最愛幹這個事。此時距離解縉去世已經50年,歷經仁宗、宣宗、英宗、代宗4位皇帝后,這麼長的時間才給解縉平反,說明什麼?按理說,一般情況下朱棣的兒子明仁宗朱高熾就要給解縉平反,我想這裡邊肯定有什麼大問題,到底什麼原因?已成為未解之謎。


明朝第一屆內閣共有7名成員,其中5名是江西人

胡廣

2.胡廣

胡廣和解縉老家一樣,都是江西吉水。胡廣於建文二年(1400年)中進士,而且是狀元,時年30歲,算是大器晚成。胡廣比較受明成祖朱棣的喜歡,經常單獨召見胡廣,多次跟隨朱棣北征蒙古。胡廣這人識大體,做事比較圓融,懂得變通。當年朱棣打進南京城的時候,胡廣和同僚在商議局勢,同僚擔心胡廣會為建文帝殉節,這時胡廣突然對屋外的家人喊道:現在外面很亂,擔心家裡的豬亂跑。一頭豬都牽掛在心,能殉節嗎?這事後來被同僚好好嘲笑了一番。

還有一個故事:解縉出事之前, 明成祖朱棣曾將胡廣的女兒許配給解縉的兒子解禎亮做老婆,但後來解縉出事,解縉的兒子解禎亮被流放到遼東。胡廣一看解家遭難,就勸女兒同意解除婚約。沒想到胡廣的女兒割耳朵發誓:我的婚事是皇上欽定的,也是您當面答應的。如果毀婚,我就去死。後來,胡廣的這個女兒還真如願嫁給瞭解禎亮。

在江西老表中,胡廣是少有的比較聽話、圓融一點的人。但是天不假年,胡廣於永樂十六年(1418年)去世,享年48歲。


明朝第一屆內閣共有7名成員,其中5名是江西人

楊士奇

3.楊士奇

江西泰和人。楊士奇比解縉和胡廣年齡都大一點,但是這人發揮作用的時候比較晚。在朱棣時期,主要是做些抄抄寫寫的工作,提提建議。這個人做事比較穩重,行事比較周全,所以各方面都能接受。有一次,朱棣出差回來,問楊士奇關於皇二子漢王朱高煦的近況。楊士奇回答,陛下一說要遷都北平,漢王就說要留守南京,漢王的真實意圖,陛下您更瞭解。你們看看,這個回答多麼有技術含量。

朱棣的孫子明宣宗朱瞻基繼位後,對楊士奇更是寵愛有加,經常促膝長談。有一次,朱瞻基夜晚造訪楊士奇家。當時沒有電燈,加上楊士奇老眼昏花,看不清楚皇帝在哪裡。朱瞻基說:楊愛卿,朕在這呢!沒事,你不必慌張,我就是來看看你,問問你最近有沒有計劃生二胎。

朱瞻基去世後,9歲的明英宗朱祁鎮繼位,楊士奇成為託孤重臣,與楊榮、楊溥合稱“三楊”。雖然皇帝年幼,但是在“三架羊車”的帶領下,明朝延續了“仁宣之治”的盛況。

由於楊士奇常年在朝廷為官,沒管好在老家的兒子,後來兒子鬧出人命,楊士奇遭受彈劾,於是回家養老。正統九年(1444年),楊士奇去世,享年75歲。


明朝第一屆內閣共有7名成員,其中5名是江西人

金幼孜

4.金幼孜

江西峽江人,建文二年(1400年)進士,時年32歲,年齡不小了。但是後來又活了32年,直到宣德七年(1432)年去世。金幼孜很討明成祖朱棣的喜歡,朱棣每次親征漠北都帶上了金幼孜。在親征途中,晚上經常召見金幼孜商量工作,常常一聊就聊到凌晨一兩點。朱棣幾乎是走到哪裡就把金幼孜帶到哪裡,是朱棣稱心如意的跟班和重要智囊。

明仁宗朱高熾對金幼孜也很信任,朱高熾曾經下詔給刑部、都察院、大理寺三法司,規定今後三法司審判重要案犯,必須通知金幼孜、楊榮、楊士奇3位內閣大學士參加。這件事《明仁宗實錄》有明確記載。

明宣宗朱瞻基對金幼孜也十分看重。金幼孜病重的時,家人請求金幼孜上書給宣宗朱瞻基,希望讓金幼孜的兒子能頂替一個官職,金幼孜以此為恥,拒絕上書。宣德六年(1432年)十二月,金幼孜病逝,享年64歲。


明朝第一屆內閣共有7名成員,其中5名是江西人

胡儼

5.胡儼

江西南昌人。在這5人中,年齡最大,但成就應該算是最小,也從來沒有特別受寵過。但是他精通天文、地理、曆法、星象、占卜等知識,並經過朱棣的考驗,算是百科全書式的人物。胡儼做的事情大多是外圍工作,很少在核心決策層上班。洪熙元年(1425年),胡儼以生病為由嚮明仁宗朱高熾請求退休,朱高熾同意。65歲的胡儼回到故鄉南昌,直到正統八年(1443年)才去世,享年83歲,是這5個人中壽命最長的。胡儼是個比較耿直的人,淡泊名利,能得以安享晚年,也算是有福之人。

7名內閣成員有5名是江西人,這應該算是江西人在明朝創造的一個奇蹟。明朝中前期,“翰林多吉水、朝士半江西”,皇帝開朝會的時候,參加會議的人員一半是江西人。這是何等的盛況!但是,這個好的形勢被嚴嵩(江西分宜人)父子敗壞了,嘉靖(1522-1566年)中後期,嚴嵩當內閣首輔20年,嚴嵩和兒子嚴世藩把持朝政,把朝廷搞得烏煙瘴氣,嚴重敗壞了江西人的形象。從此,江西人在朝廷的越來越少,在重要崗位的更少。

參考資料:《明太宗實錄》《明仁宗實錄》《明宣宗實錄》《明英宗實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