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十三個倭寇是如何刺痛了大明朝的中樞神經——野豬一樣的戰鬥力

五十三個倭寇是如何刺痛了大明朝的中樞神經——野豬一樣的戰鬥力

中國有一個成語,叫“狼奔豕突”,意思是像狼和豬那樣亂衝亂撞,形容成群的壞人到處騷擾,這是完完全全的貶義詞。日本也有個成語叫做“豬突猛進”,卻是褒義的,在日本文化裡,野豬是勇猛、剛強的象徵。如果你在日本的公園裡,說一個調皮的小男孩像“豬”,他的媽媽多半會微笑道謝。

嘉靖三十四年(1555)六月七日,一群來自日本的倭寇從浙江紹興上虞縣登岸,人數為五十三人。他們上岸後沒有像一般倭寇那樣熱衷於姦淫擄掠,而是直截了當地“豬突猛進”,沿途遇小縣城則攻打縱火,遇官兵則搏殺。這夥倭寇給人印象最深的,是他們猶如特種部隊一樣的戰鬥力。毫不誇張地說,在明朝倭患最嚴重的幾十年裡,沒有與之匹敵的。

有一個小細節。這群倭寇打到南陵時,南陵縣派出三百官兵守城,倭寇衝潰守兵,並衝進縣城縱火焚屋。縣城周邊三個縣府的官員率兵來援,交手時,官兵“引弓射之,賊悉手接其矢,諸軍相顧愕貽,遂俱潰。”

五十三個倭寇是如何刺痛了大明朝的中樞神經——野豬一樣的戰鬥力

個個能手接飛箭,這不是武林高手嗎!這樣的武藝簡直可以在明朝的武舉奪魁了。明朝的武舉注重文事,寫策略,也就是喜歡文將,對武藝的要求僅僅是能馬步引弓射中靶子,看上去像那麼回事就行了。當時,地方武生通過鄉試(省級考試)武舉人,可以到京師參加會試,一共三場比賽。第一場試“馬上箭”,射三十五步遠的靶子,十中三即合格;第二場試“步下箭“,八十步的靶子,同樣十中三即可;第三場是筆試寫策論。戚繼光和俞大猷都參加過這樣的武舉會試,不過估計他們也達不到“手接飛矢”的程度吧,難怪四個縣的正規軍和地方民兵看到這樣的神技後全部崩潰。

五十三個倭寇是如何刺痛了大明朝的中樞神經——野豬一樣的戰鬥力

在這裡不得不提明朝正規軍的戰鬥力。明朝的世兵制度是太祖朱元璋大神一手草創的軍戶世襲制。什麼意思呢?士兵編制在衛所中,平日屯田,戰時保護地方。明朝開國時期士兵總數高達一百八十萬,這樣龐大的軍隊,如果不能自給自足,全靠老百姓供養是不可能的,所以朱元璋曾得意地宣稱:“吾養兵百萬,然不費百姓一粒米。”

但是到了明朝中葉,這部巨大的軍事機器已經千瘡百孔,重文輕武、貪汙腐敗的社會風氣,剋扣軍餉的將領,不堪重負的士兵,都使得軍戶的大量逃亡變得司空見慣。到了嘉靖年間,軍戶的逃亡率更是已經高的嚇人,大量衛所形同虛設,有的衛所竟然只剩下一個人!就連濱海前線的遼東、山東、浙江、福建、廣東衛所都只剩下30%的兵員,更要命的是,因為承平已久,將領和士兵的素質都差的驚人,有的世襲將領連馬都不會騎,連旗幟都分不清楚,平時就是和同僚喝喝酒、吹吹牛就算是盡職了,而士兵更是戰鬥力低下,忙於屯田,樂於領餉,就是不會打仗,上陣後一觸即潰。前線官員章煥曾上書皇帝,痛心疾首地這樣描繪前線官兵:“上陣如同兒戲,將無號令,兵無紀律,往往隔著敵人老遠開完火,放完箭就算完事,臨陣脫逃、殺民報功者數不勝數。”一方是“賊中之精選”,一方是“上陣如同兒戲”的官兵,難怪區區五十三人能橫行一時。(未完待續)

五十三個倭寇是如何刺痛了大明朝的中樞神經——野豬一樣的戰鬥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