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聯網企業的寒冬是否將要過去?

現今作為一個互聯網大時代,互聯網相關行業的一舉一動都是備受人們的重視,並且互聯網行業的更新換代也是非常快的,所以也導致了互聯網領域的人員調整是比較常態化的操作。互聯網本來就比運營商的生意週期短、發展快,而資本的驅動更加強化了這種狀態。

產業的迅速發展和快速變化,快到你的洞察規劃還沒做完,這個產業已經走完了從生到死的閉環,從岌岌無名到志得意滿再到被拋棄,以前是以年為單位計時,如今也就是短短數月,這樣的產業還有必要做規劃麼?

互聯網企業的寒冬是否將要過去?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互聯網企業的成長是在試錯中不斷前行,行進的路線不是規劃出來的,而是一步步試出來的。眼見著這條路走到了盡頭,馬上轉型轉向,朝下一個目標狂奔,如今這樣的企業才能成功。

前兩天有傳聞說,某二手車電商企業倒閉,結果該公司出來闢謠說,不是倒閉,公司還在,業務還做,只是因為要實施"戰略升級"才要進行人員調整。類似的情況在互聯網公司中並不罕見,也不難理解:如果長期虧損,又沒有新故事,如何獲得資本的青睞,如何讓投資者滿意?

而現如今的互聯網寒潮就是資本市場收縮、行業增長乏力。在諸多不確定因素的影響下,互聯網公司為了能夠度過“寒潮期”,通過裁員來縮減開支,進一步降低人力成本和運營支出,開源節流,降本提效。

互聯網企業的寒冬是否將要過去?

(圖片源自網絡,侵刪)


現在的互聯網企業發展已經開始觸頂,流量紅利逐漸消失,資本出局,互聯網企業不單單是要表現出自己的資金實力,同時還要把自己的業務水平提升起來,才能在不是很好的大環境中生存下來。

不過,也有業內人士指出,說互聯網紅利消退為時尚早。不過,一些技術如人工智能、物聯網、區塊鏈等概念大於落地,原先的很多紅利已經吃完,而新的紅利尚未完全出現。

無論是行業、企業還是個體,都應該立志於健康、持續的發展,快速成長之後的快速衰退,造成巨大的資源消耗和浪費,在產業浪潮的起起落落之間,是無數個體的付出和犧牲。如果每個人都做著眼前得利不顧未來的事情,那我們的未來會是個什麼樣子呢?不敢想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