咖啡知識|關於咖啡生豆處理方式的那些問題

鑑於咖啡生豆的處理方式在“從一顆鮮果到一杯咖啡”的過程中,

佔了舉足輕重的位置,

很大程度上決定了咖啡的品質與味道。

今天就讓我來跟大家一起深入瞭解一下。

如果覺得對你有所幫助,


咖啡知識|關於咖啡生豆處理方式的那些問題



講處理方法之前我們必須要先了解咖啡果實的結構


咖啡知識|關於咖啡生豆處理方式的那些問題


如上圖所示

一顆咖啡櫻桃的結構是這樣的

而我們最終就是要得到它的種子

處理方法也就是一層一層剝開它的心

得到它的種子的過程

用不同的處理方式剝開它的心

這使得它最終呈現出不一樣的味道

就好比你用不同的方式去剝光一個美人兒的衣服

最終得到的結果可能也不太一樣

咖啡知識|關於咖啡生豆處理方式的那些問題



咖啡知識|關於咖啡生豆處理方式的那些問題


至於不同處理方法的步驟與區別究竟在哪裡

你們的表妹我

做了個表(請把手機橫過來觀看):


咖啡知識|關於咖啡生豆處理方式的那些問題


希望這個表格能讓大家最直觀地瞭解到每個處理方法的步驟,

及不同處理方法之間的區別。

接下來你們可能以為我要把這個表格延伸開來寫一些廢話,

那你們就錯了,

美女的衣服都剝光了我可沒空寫字。

那麼就來自問自答一些開腦洞的問題吧。

Q1:蜜處理是如何來控制保留果膠程度的?

A1:你以為蜜處理是先決定要做黑蜜還是紅蜜、黃蜜跟白蜜,

再去決定保留果膠的百分比嗎?

果皮果肉刨除機表示它沒這個本事。


咖啡知識|關於咖啡生豆處理方式的那些問題


其實是天氣、溫度等因素,

決定你的豆子曬乾之後保留了多少果膠呀。

溫度高,光照條件好的情況下,

保留果膠日曬發酵過程中豆子吸收的果膠自然就會更多,

顏色也會越深。

溫度低,光照條件不好的情況下,

保留果膠日曬發酵時豆子吸收的果膠自然就少,

顏色淺。

另外,我們都去完果皮果肉了,

就只剩果膠,每個豆子的大小又存在差異,

怎麼可能去知道保留果膠程度的區間。

所以清新一點,

螞蟻競走十年啦,

別迷信這個我們能保留果膠的區間這個數值了,

就只是單純看曬完的顏色而已。


咖啡知識|關於咖啡生豆處理方式的那些問題



Q2:哪種處理方法的品質最高?

A2:我們是因為氣候、溫度、水資源等種種原因,

而選擇最合適的處理方式。

只是因地制宜,

同時讓它的發酵更精細,更有可控性。

這就是所謂只有最適合的處理方式,

沒有最好的處理方式。

這就跟在赤道就老實穿短袖,

在北極圈就老實穿羽絨服,

是一個道理。


咖啡知識|關於咖啡生豆處理方式的那些問題



Q3:溼刨法脫殼前保留的水分含量究竟是多少?

A3:天氣、溫度等因素會讓你每次2~3天曬出來的豆子含水量都不同。

每顆豆子大小不一樣,

同樣的條件下所保留的水分也就不一樣。

所以我們在脫殼之前,

豆子的含水量是一個區間值,

35%~40%。


咖啡知識|關於咖啡生豆處理方式的那些問題



Q4:很多人說蜜處理是對日曬處理的改良,

改良在哪裡?

A4:這個問題跟Q2其實是一樣的,

每個處理方式都是獨立的,

因為氣候、溫度、水資源等種種原因,

而選擇最合適的處理方式。


咖啡知識|關於咖啡生豆處理方式的那些問題



Q5:為什麼大多數人喜歡日曬法處理的豆子多過其他處理方法?

A5:豆子的風味是發酵時產生的,

這裡所說的發酵不是泡在發酵池或其他器皿裡才叫發酵。

而是它在脫水前,

曬著、泡著等等這一切都是在發酵。

日曬處理時帶著果皮果肉發酵,

所以會有更豐富且強烈的風味。

能讓大多數人去感受到咖啡中令人愉悅的味道。

所以我們要多嘗試不一樣的處理法不一樣的豆子,

來尋找自己最喜歡的那一款。


咖啡知識|關於咖啡生豆處理方式的那些問題



Q6:同一款同一批次的豆子,

究竟是日曬法處理的甜度高,

還是蜜處理的甜度高?

A6:我們很容易覺得果皮果肉裡的糖分也會留在豆子裡,

會更甜,

但實際上日曬更多是讓果肉做發酵

蜜處理是直接吸取果膠裡的糖分做發酵,

所以日曬會因為豆子吸收果皮果肉發酵後的味道,

而呈現出更豐富的風味,

蜜處理只會因為果膠中的糖分進行發酵,

有突出的甜感。

所以是蜜處理更甜,

因為它的甜感最突出,最明顯。


咖啡知識|關於咖啡生豆處理方式的那些問題



這次的分享就到這了。

歡迎各位大寶貝兒們提出更多的問題與建議,

讓我們一起學習與進步。

咖啡知識|關於咖啡生豆處理方式的那些問題


咖啡知識|關於咖啡生豆處理方式的那些問題


最後是廣告時間,

1月7日新課程開課,名額餘1,想要報名的大寶貝兒請瘋狂私信。


咖啡知識|關於咖啡生豆處理方式的那些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