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武帝時代的戰爭(9):決戰漠北,衛青左鉤拳出擊

從公元前133年的馬邑之謀到公元前121年的河西之戰,十二年的戰爭徹底扭轉了漢匈的攻防格局。漢武帝憑藉幾代帝王所留下的巨大政治、經濟資本,在衛青與霍去病兩名天才將領的指揮下,奪取河南、河西兩塊軍事要地,並將匈奴的勢力驅出漠南。反觀匈奴一方,雖然不斷地發動報復性的戰爭,但缺乏明確的戰略方針,只是破壞性的襲擾,未能從根本上改變被動的局面。

為了徹底擊垮匈奴,漢帝國在公元前119年發動了旨在殲滅匈奴主力的漠北戰役。這也是漢匈戰爭史上規模空前的大決戰。

這場大決戰也是衛青與霍去病軍旅生涯的巔峰之戰。漢軍投入遠征的兵力達到三十萬人,分東、西兩線同時展開。東線由霍去病指揮,西線由衛青指揮,兵力各十五萬人,其中五萬是騎兵,配備最優良的戰馬(粟馬。普通馬喂草,粟馬是吃粟米的,特別強壯),另有步兵及後勤運輸隊伍十萬人。除了帝國政府準備的十萬匹粟馬之外,將士們把自己私人的戰馬也帶上了,總共有四萬匹,漢軍的戰馬總計達到十四萬匹之多。從這個細節,也可見當時漢軍士兵的士氣是何等高昂。為了上戰場殺敵,都自己掏腰包了。

漢武帝時代的戰爭(9):決戰漠北,衛青左鉤拳出擊

漠北之戰

將軍一級的將領全部配備給衛青兵團,其帳下轄五位將軍:前將軍李廣、左將軍公孫賀、右將軍趙食其、後將軍曹襄、中將軍公孫敖。霍去病兵團中沒有將軍,只有校尉極的軍官,包括路博德、趙破奴、衛山、李敢等。很明顯,漢武帝的用意是讓霍去病有自由發揮的空間,因為他年輕氣盛,不願意受到老將們的掣肘。此外,為了適應在環境惡劣的大漠中作戰,霍去病大膽吸納了匈奴的降將與降兵,這些人具有豐富的荒漠作戰經驗,特別在識路、尋找水源等方面,將起到很大的作用。

先來看看西線衛青兵團的情況。

獲悉漢以傾國之兵北征的消息後,匈奴伊稚斜單于為避鋒芒,大踏步後撤到大漠以北。衛青兵團從定襄出發,罕遇匈奴人,一路向北挺進。但是出發不久,大將軍衛青與前將軍李廣發生了激烈矛盾。

李廣是抗匈名將,歷文、景、武三朝,身經百戰,驍勇天下無雙,但歲月不饒人,他已經六十多歲了。在出發前,漢武帝曾下達一份密詔給衛青,認為李廣年齡大了,個性張揚,難以約束,不適合擔任前鋒的任務。因此衛青改讓李廣、趙食其擔當兵團右翼掩護的任務。這惹怒了飛將軍。李廣的最大心願就是同匈奴單于好好幹上一仗,現在機會來了,可是衛青居然要剝奪他的權利,讓他去執行次要任務,老將軍咽不下這口氣。不過,衛青畢竟是大將軍,李廣雖然情緒很大,最後也不得不聽命。

漢武帝時代的戰爭(9):決戰漠北,衛青左鉤拳出擊

調離李廣、趙食其之後,衛青的屬下,青一色是他的親信:中將軍公孫敖是衛青的好友與恩人,左將軍公孫賀是衛青的姐夫,後將軍曹襄是衛青的繼子。大決戰在即,衛青的這種安排,也是避免關鍵時候他的決策受到老將的掣肘。

衛青兵團出塞後,長驅直進一千餘里,穿越大漠,行軍十分艱苦。在此過程中,漢軍精心馴養的粟馬耐力超強,在長途行軍中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在漠北,伊稚斜單于已經嚴陣以待。當衛青兵團出現時,匈奴人以逸待勞,率先發起進攻。待衛青兵團進入到強弓的射程範圍時,匈奴人萬箭齊發。可是衛青是有備而來的,他動了最新型的防禦武器:武剛車。

根據史料記載,武剛車是一種“有巾有蓋”的戰車,就是有車皮,有車蓋。這可能是用來送載糧食物資或步兵的車輛,被衛青很聰明地拿來作為防禦的武器。武剛車迅速併攏,構成一條環形防線,漢軍士兵躲在武剛車陣後面,匈奴人的箭雨被武剛車擋住,沒有多大的威脅。在缺乏天然屏障物掩護的大漠地區作戰,衛青將武剛車改造成為一種絕佳的防禦武器,的確非常高明。

漢武帝時代的戰爭(9):決戰漠北,衛青左鉤拳出擊

武剛車

眼看弓箭的打擊失效,匈奴單于採取騎兵強攻。一萬名剽悍的匈奴騎兵,向漢軍陣地發起衝擊。漢軍一面躲在武剛車後用弓弩進行還擊,一面派出五千騎兵縱馬上前迎戰。

衛青耐心地等待最佳戰機。

日薄西山,大漠颳起強風,天色頓變,一時間飛砂走石。漢軍是背向沙漠,而匈奴軍隊是面向沙漠,這對匈奴一方十分不利。衛青敏銳地抓住了戰機,當機立斷,命令大軍傾巢而出,從左、右兩翼包抄匈奴軍隊。

大血戰在飛砂走石的一片昏暗中進行。這是近身的肉搏戰,考驗著雙方統帥與戰士的意志力。誰的意志力先被擊垮,誰就面臨失敗。衛青鎮定自若,從容不迫,匈奴單于開始膽怯心虛了。他丟下士兵,調轉騾車(由六匹騾子拉),帶著數百名精兵,向西北方向逃竄。

與匈奴士兵相比,漢軍的優勢並不在於體能上,而在於紀律上。匈奴人長期以來的作戰風格是剽悍勇猛,單兵能力強,但組織紀律性較鬆散,遇到頑強的對手時,缺乏咬緊牙根堅持到底的精神。匈奴單于的臨陣脫逃,令軍心大亂,戰士爭先恐後地逃竄。名將用兵,即便撤退也絲毫不亂,可是匈奴人的撤退如一團亂麻,這使其損失極為慘重。這一戰,匈奴人被殺與被俘的人數,超過一萬九千人。

漢武帝時代的戰爭(9):決戰漠北,衛青左鉤拳出擊

衛青劇照

衛青率騎兵急追逃跑的匈奴單于,伊稚斜單于那六匹健騾,腳力十分好,耐力一流,衛青追蹤了一晚上,前進了二百里,還是未能找到單于的身影。不僅衛青找不到,連匈奴人自己也找不著了,看到匈奴單于的逃跑功夫確是一流。直到十幾天後,蓬頭垢面的伊稚斜單于才找到自己的殘兵敗將。為了躲避衛青的搜捕,他只得向更北的荒涼地帶轉移。

匈奴單于逃跑後,衛青轉而進攻趙信城。匈奴本是一個遊牧國家,城堡是很少的,後來漢軍將領趙信(原為匈奴人)叛降後,勸伊稚斜單于修建一座城堡,專門用來積存糧食及其他軍用物資。單于聽從他的建議,就在寘顏山(蒙古高原杭愛山脈南面的一支)修築一座城堡,以趙信的名字來命名,稱為“趙信城”。

漢軍只遇到輕微的抵抗,就輕鬆奪取了趙信城。

攻克趙信城意義非同小可,這是匈奴人的一個糧食大倉庫。衛青兵團在趙信城呆了一天,把匈奴在城內所屯積的軍糧能運走的都運走。即使如此,還是有一部分糧食和物資帶不走,可以想象這個糧食儲備基地的存儲量是何等的巨大。漢軍撤退時,放一把大火,把帶不走的糧食,以及城內的房舍燒光了。匈奴單于花了幾年心血所建起的趙信城,還沒來得及發揮作用,就被衛青搗毀了。

衛青在西線取得了殲敵一萬九千人的佳績,又搗毀趙信城,可謂是斬獲頗豐。可是在東線作戰的霍去病,更是青出於藍而勝於藍。


分享到:


相關文章: